-
王曉莉
內科 血液科
醫生介紹
王曉莉,女,1977年畢業于贛南醫學院;一直在江西省人民醫院從事臨床內科血液學工作。1985年參加中央衛生部委托蘇州醫學院舉辦的第五期血液學習班(為期一年);1986年被聘為血液科主治醫師,1993年參加省衛生廳委托江西醫學院舉辦的英語口語提高班(半年);1995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8年擔任血液科科主任。1999年首批獲得省衛生廳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1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臨床第一線工作,于1998年開始承擔科室的領導工作和正高崗位的專業技術工作。能開展本專業必須具備的各項診療技術項目和運用科學方法及先進管理手段,嚴格的技術規范組織制定科室的中、長期規劃,具備運用國內最新技術的能力。能及時掌握本專業領域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能根據國家需要和專業發展確定本專業工作和科學研究方向,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及實踐能力,能解決復雜疑難的重大技術問題,有培養專門人才的能力。并具有很好的醫德醫風。在江西省人民醫院從事血液臨床工作31年中,於1994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自體激活骨髓回輸治療血液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并根據各種《急性白血病的遺傳學、細胞學、免疫學的異常對分型及預后》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免疫復合物的終末產物(SC5b—9)》及《血漿血小板顆粒膜蛋(GMP-140)對各種血液疾病的血漿變化》進行研究。并《采用MBDI對各種急性白血病進行診斷及治療預測》。進一步研究《微小病毒B19與成人血液疾病》此六項均填補了省內空白,跨入全國先進行列。2006年7月經過多方努力首先在省內創辦“疑難血液病會診基地”,先后組織近百名次血液專家為上百位疑難血液病人進行了及時會診為他們排憂解難,解決了部分病人看病貴、看病難的矛盾。本人先后完成論文九十四篇(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十三篇、省級雜志發表論文二十四篇。國家級學術會議32篇、華東區學術會議14篇及省級專業會錄用論文49篇)。五篇獲省優秀論文獎。獨立承擔廳級科研課題三項《自體激活骨髓治療血液腫瘤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已於2007.6月經專家評審通過課題驗收)、《血液疾病血漿Sc5b-9的變化研究》、(2003年7月成功獲得專家評審通過驗收)、《血液疾病微小病毒B19的臨床研究》(2006年7月經專家評審通過驗收)。2004年參與著書《臨床安全輸血指南》發行八千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自體LAK細胞回輸治療微小殘留病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參與及負責省、廳科研課題十一項《ALL的無血清克隆培養和藥敏試驗》、《紅細胞免疫在血液疾病中的檢測》、《APL、CGL的融合基因檢測》、《AA的CD34檢測》、《抗人白細胞分化抗原抗體在AL及MDS的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的應用》、《MDS未成熟前體細胞及CD34的研究》、《穴位參麥注射液對AL化療耐受的研究》、《MDS的VEGF臨床研究》、《血小板的無效輸注》、《血清轉鐵蛋白在貧血中的檢測》。於1990年及2003年先后被《臨床血液學雜志》及《醫學理論與實踐雜志》聘任為通訊編輯。并于2002年被授予省、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專家;省干部百名保健專家。2003年被選為省女科聯常務委員。於2004年受聘于《南大醫學院》及《贛南醫學院》兼職教授。於2005年受聘于江西省血液腫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2007年12月被聘為江西省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2008年受聘于江西省司法廳“江西省醫患糾紛專業調節委員會首席調解員”及“國家醫療器械審評專家庫審評專家”。多次被評為院先進科技工作者。1987年獲得院"工會積極分子”、1988年獲得院"先進工作者”、1989年獲得院"先進工作者”、1993年獲得院"科學技術表彰”獎、1995年獲得院"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獎、1999年獲省直醫療衛生"系統首批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001年兩項技術獲院"新技術新項目”獎(GMP和Sc5b-9檢測)、同年帶領科室獲得院“先進科技科室獎”、2002年獲院“女科聯先進工作者”、2002年獲醫院“五一”表彰獎、2003年獲全省“女科聯工作先進個人”、2004年獲院"先進工作者”、2005年獲"南昌大學優秀帶教老師獎”)。2006年帶領全科黨員獲得“院黨員示范崗”。2007年獲醫院“五好女職工活動--好職工獎”主要研究方向:血液腫瘤的化學治療,化學藥物增效、耐藥研究,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診斷、白血病的強化治療、個體化治療及各種血液腫瘤的靶向治療。自體激活骨細胞治療惡性血液病及免疫性疾病。通過網絡等各種方法,密切觀察最新治療動態,并應用于病人的治療,取得了確切效果。擅長對急、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貧血性疾病、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治療。近兩年來組織科室高學歷人才先后在省內率先開展“骨髓病理塑料包埋在疑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