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燦鑌
骨科 骨外科
醫生介紹
研究方向: 1.肢體軟組織修復與再生研究 2.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與再生研究 3.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本科就讀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獲碩士學位后,在我院完成骨科學博士學位培養并留院工作至今;2015年在美國德州醫學中心赫曼紀念醫院骨創傷中心從事AO Fellow;2017年至2020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歷任顯微創傷手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分第十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亞太重建顯微外科聯盟中國部青年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學術委員會周圍神經損傷修復學組委員 SICOT(國際矯形與創傷學會)中國部顯微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論著: 近年來在國內外發表相關論文近50余篇,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SCI收錄雜志上發表論文10篇,代表作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發表于2021年Nature雜志(IF=42.778)。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科技廳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資金和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 專著: 參編,顯微骨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參編,再生醫學:轉化與應用,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參編,周圍神經損傷性缺損修復材料生物制造與臨床評估,中山大學出版社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 2015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第6完成人) 2014年中山一院青年教師授課大賽(全英組)優勝獎 2010年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年會青年論文競賽二等獎 2014年廣東省顯微外科分會青年論文競賽一等獎 2014年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年會青年論文競賽二等獎
醫生擅長
醫療特長:四肢骨折、軟組織創傷的修復以及功能的重建、手與上肢疾患以及四肢神經損傷和病變的外科治療。擅長對四肢骨折和軟組織創傷進行規范化治療,利用顯微外科的獨特優勢治療肢體創傷及其并發癥與后遺癥、四肢周圍神經傷病以及四肢先天性畸形以及利用內鏡技術進行手腕關節內疾患的微創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