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迎龍主任醫師
兒科 心內科 內科
醫生介紹
劉迎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中心主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劉迎龍教授從事心臟外科醫、教、研工作近40年,在先心病外科作出突出貢獻。作為第一完成人,提高法樂氏四聯癥根治術療效及高危因素分析的臨床研究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提高嬰幼兒重癥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療效的臨床與基礎系列研究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月至5歲小兒法樂氏四聯癥的手術療效及高危因素分析的研究獲1998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經右外側小切口矯治小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治療及應用研究獲2000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提高嬰幼兒復雜先心病外科手術療效有關的基礎與臨床實驗研究獲2002年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提高嬰幼兒重癥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療效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2002年吳階平醫學研究—楊森藥學研究二等獎。獲國務院突出貢獻的碩士研究生、跨世紀優秀人才、杰出青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級人選、北京市建功立業勞動模范、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負責和指導“九五”、“十五”、“十一五”等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著書1部,參加著書6部,培養碩士11名,博士43名,博士后6名。臨床方面,年門診量3000人次,年手術量達1000余例。創新技術10余項:通過對法洛氏四聯癥高危因素分析,擴大了法洛四聯癥根治術適應證,使手術死亡率大幅下降;首創術中灌注低溫肺保護液實施肺保護技術;率先對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患者行診斷性治療;對改良房坦、肺靜脈異位引流等手術進行了術式創新;優化了超齡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復雜大動脈轉位的手術適應證;首創經右外側小切口矯治房、室間隔缺損及法洛氏四聯癥等心臟畸形的微創術式,減少患兒身心創傷,目前已手術萬余例;率先開展了肺動脈融合術治療肺動脈閉鎖的研究,推行聯合介入操作治療肺動脈閉鎖的相關技術研究。積極推動先天性心臟病三級防治網絡系統的建立。十八年來在我國20余省市106家醫院手術示范和技術指導,對提高我國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療水平作出貢獻。多次赴海外進行技術交流和手術示范,介紹我國先心病的現狀及發展,提高了我國心血管外科國際影響。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劉迎龍教授積極對新型合作醫療,城市衛生體制改革,先天性心臟病的三級防治建言獻策。
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先心病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北京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中華醫學科技獎和中華醫學青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專科醫師分會常務理事,北京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理事。現任《心肺血管病雜志》副主編,《中國循環雜志》編輯委員會編委,《中華胸心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編委,《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編輯委員會常務編委,《中國解剖與臨床雜志》副主編,《中華中西醫雜志》專家編輯委員會編委,《世界兒科雜志社》編委。
醫生擅長
各類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兒童和成人,如房缺,室缺,四聯癥以及二尖瓣成形的患者想做右腋下小切口,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肺動脈閉鎖,心內膜墊缺損,大動脈轉位,三尖瓣下移,肺靜脈異位引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