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臨安副主任醫師
其他科室
醫生介紹
1975年12月自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畢業后在一農場醫院工作3年8個月,主要從事內科、兒科常見病及皮膚、口腔、外科簡單疾病的診療工作。
1979年9月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醫院)研究生,1982年8月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
自讀研起,除在協和完成半年基礎理論課后,一直從事臨床工作。在阜外醫院學習工作7年,輪轉過所有內科病房及急診科,在該院導管室工作4-5年,熟練地掌握了各種導管技術及血流動力學測量技術。
1986年初調入安貞醫院在導管室工作,后任負責人,主要負責心外科術前導管及造影診斷、心內科冠脈造影,培訓進修醫生及本院醫生導管技能,其間開展冠脈溶栓3例、后參與本院早期冠脈PTCA工作。
1989年10月曾于巴黎CENTRE HOSPITALIER DE VERSAILIES 參觀學習冠脈造影及PTCA。
1990年后到心內科工作。1992年11月被評為副主任醫師。
1993年后脫離導管工作而專心致力于臨床。期間在心內科作主治醫師,能處理心內科各種疾病及危重癥。1997年CCU成為心內科獨立單元,共8張床,為負責人。期間主要負責全院心內科危重癥收治,包括AMI溶栓、PCI治療輔助、夾層動脈瘤、惡性心律失常治療。
1999年12月末搶救中心成立,其中EICU共16+4張床,任EICU主任。收治危重病,以AMI、重癥心衰為主。在主持EICU(心組)醫療工作的14年中,收治病人最初10年600余例/年、后3年1100~1200余例/年。收治病人多為AMI/ACS,溶栓、PCI;還有重癥心肌炎、重癥急慢性心衰及難治性室速、室顫。部分病人合并急性肺水腫、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嚴重消化道出血、大咯血、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重度慢性腎衰或AMI合并腦出血或大面積腦梗塞。
在相關科室協助下,本科開展了RRT(主要為CRRT),機械通氣、無創通氣、心臟輔助循環等新技術。能夠熟練掌握適應癥、使用方法,指導或協助下級醫師挽救了許多急性心休合并急性腎衰、肝衰、呼衰患者,并鍛煉、培養了技術隊伍。
熟練閱讀英文文獻,實時跟蹤國際心科的各種指南以及DM、COPD、CKD、AKI、腸內腸外營養、各種感染、膿毒癥指南,消化吸收將其編撰成科內各種診療規范、指導相應疾病的診治,使治療理念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尤其是在心衰、AMIPCI肝素抗凝后HIT、AMIPCI后嚴重消化道出血伴反復再梗的治療方面取得較好效果。對應激期血糖控制、AKI識別及治療、復雜情況下的抗凝治療有正確認識與較好把握。
2008.1~2011.3參加了(A093)ASCEND-HF那西利肽多中心、國際、隨機臨床試驗。
自2013年8月退休后,反聘于EICU繼續工作。
醫生擅長
: AMI/ACS診治,特別是溶栓、PCI相關的藥物治療;其他心臟急重、危重癥診治;休克、急性肝、腎損傷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搶救治療;心臟器具治療(PCI、CRT)指證選擇。危重癥中CRRT,機械通氣、無創通氣、心臟輔助循環、腸內腸外營養、合并感染時抗生素的選擇及使用;HIT、AMI、PCI后嚴重消化道出血、應激期血糖控制、抗凝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