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曄雄主任醫師
其他科室
醫生介紹
李曄雄,男,主任醫師,教授,科主任。1984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90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9年在瑞士和美國工作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1984年以來一直從事腫瘤放射治療,擅長于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軟組織肉瘤和睪丸精原細胞瘤等腹部惡性腫瘤的診斷科放射治療。在國際和國內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承擔國家多項臨床和基礎研究課題。發表論文200余篇。
教育
學士,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84年
碩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1990年
博士,Medical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Lausanne, Switzerland,1997年
博士后,Univ.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USA, 1998年
工作經歷:住院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1984-1990
主治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1991-1998
訪問學者,Dept. of Radiation Oncology, Univ. Hospital, University of Lausanne, Switzerland (瑞士洛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放療科),1994.6-1997.11
訪問學者,Univ.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USA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癥中心), 1997.12-1999.3
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1999-2002
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2000年
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2003年
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2001-現在
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前任主委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主編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全國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研究協會(CSCO),常務委員
衛生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2005年
中國核學會輻射防護分會,常務理事,2005年
主要研究課題與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腫瘤組織和外周血EBV表達和預后,項目批準號:81071829,2010-2013,負責人(PI)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原發頭頸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和預后分析研究, 2008-2011,負責人(PI)
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頭頸部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調強放療,項目批準號:2009-2012,2010.1-2012.12,負責人(PI)
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旋轉調強放射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2011-2013,負責人(PI)
獲獎和榮譽
入選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JCO, 24:181-189, 2006)
研究領域和臨床
主要領域包括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通過臨床I期、II期和III期研究,應用最新和最先進的技術,規范化治療惡性腫瘤。研究目的著重于改進癌癥的治療方法,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通過這些研究,改善了惡性淋巴瘤、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的療效。通過綜合治療,保留了早期乳腺癌、直腸癌和肛管癌病人的器官和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放療結合化療和/或激素治療改善了部分病人的生存率。
努力探索結外淋巴瘤如鼻腔、韋氏環、胃腸道、甲狀腺、腮腺、肺、乳腺和中樞神經系統原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特點,并實施最佳和規范的綜合治療。系統地研究了鼻腔和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征,提出了新的亞型分類方法,并確立了放射治療作為早期鼻腔和韋氏環NK/T細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手段,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用單純放療治療早期低度惡性淋巴瘤如濾泡淋巴瘤、粘膜相關淋巴瘤等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并保存了器官如眼、胃腸道等的功能。
應用圖像引導放療(IGRT)、調強放療(IMRT)和三維適形放療(3D-CRT)等最新放療技術治療前列腺癌、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提高了生存率,并顯著降低正常組織毒副作用,使部分常規放療不能實施治療的病人得到了治療。其它臨床開創性工作包括直腸癌術前和術后同步放化療,乳腺癌保留乳房術后放療,早期睪丸或隱睪精原細胞瘤的放療等。
在臨床研究同時,開展臨床前期研究,探討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基因表型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探討DNA損傷激活
醫生擅長
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軟組織肉瘤和睪丸精原細胞瘤等腹部惡性腫瘤的診斷科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