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益友主任醫師
消化科 內科
醫生介紹
鄒益友,男,現任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現為湘雅醫院消化科主任,湖南省消化內鏡診療中心及內鏡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內鏡學會主任委員、湖南省保健委員會專家、湖南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湖南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委。 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工作30年,擅長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最早在湘雅醫院臨床上開展幽門螺桿菌的檢查與治療,胃腸道功能性疾病的臨床研究與診治。2001年因“幽門螺桿菌 感染 致病機制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因“功能性 腸病 發病機制的研究”獲湖南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率先在省內開展多項內鏡下診治項目,包括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硬化劑注射治療,經電子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食管良惡性狹窄的內鏡下治療,內鏡下全被膜支架治療食管胸膜瘺,幽門狹窄內鏡下擴張,放大內鏡及色素內鏡診治消化道早期癌,重癥胰腺炎患者內鏡下置管,經皮內鏡下胃造瘺等技術。2002年率先在中南六省開展內鏡賁門胃底縫合術治療嚴重 反流性食道炎 ,取得良好的療效,并獲湘雅醫院新技術獎。近年來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十二指腸鏡下微創治療新技術,解決了以往需手術才能解決的消化系疾病。如: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肌切開術取石術(EST)、內鏡下膽總管結石的機械碎石、取石術、膽胰管惡性狹窄的支架置放、胰管內置管引流術。臨床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是湘雅醫院消化科的學術帶頭人。2003年至今擔任湖南省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任職以來致力于提高湖南省消化內鏡診治水平,聯合省衛生廳、省醫學會以及兄弟醫院舉辦了多次內鏡操作演示會,消化內科新理論以及新進展培訓班,為提高我省消化內科的整體水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先后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主持或參加省科委、省衛生廳科研項目8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論文5篇。 2001年因“幽門螺桿菌 感染 致病機制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因“細胞連接蛋白基因在惡性腫瘤及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分子機制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因“功能性 腸病 發病機制的研究”獲湖南醫學科技獎三等獎。近年來致力于胃腸動力障礙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及克羅恩病的免疫異常及其治療研究,獲得了創造性的研究成果。
醫生擅長
胃腸動力障礙疾病、消化道腫瘤、消化疾病內鏡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