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希炎副主任醫師
外科 神經外科
醫生介紹
孫希炎,副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從事功能神經外科臨床工作20余年,有豐富的救治各種類型顱腦損傷經驗,長期致力于腦、脊髓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擅長對腦立體定向術治療顱內各種疾病。帶領本專業同行在國內率先開展微電極導向立體定向手術(細胞刀)治療帕金森病、原發性震顫、難治性精神病;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微創外科手術治療頑固性癲癇、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微創手術治療腦癱等功能神經手術。對帕金森病、三叉神經痛、難治性癲癇、難治性精神病、腦癱的診療具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已開展上述手術數千例。 工作特色:1、帕金森病:應用微電極導向立體定向技術 開展帕金森病 扭轉痙攣 原發性震顫、難治性精神病(強迫癥、精神分裂、躁狂癥、抑郁癥、雙向情感障礙等)的微創手術治療 2、疼痛:應用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開展微血管減壓對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外科治療。在手術中判斷手術后的療效,為術中決定手術方式提供科學依據;并開展頑固性疼痛的立體定向手術;嗎啡泵和脊髓電刺激手術。 3、腦癱:應用神經電刺激并結合多導聯電生理技術,開展痙攣型腦癱的功能性選擇性后根外科手術(FSPR)治療;克服了主觀經驗的缺陷,使手術切除后根的比例變得更科學、更客觀、提高了手術的療效、降低了手術的并發癥,對成人腦癱、外傷、腫瘤及血管病后遺癥引起的痙攣癱狀態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國內率先開展多學科合作的方式,建立程序化系統治療方案 避免了診斷和治療的諸多問題和爭議 使治療手段個體化,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療。 4、癲癇:應用128導視頻腦電和PET檢查結合 MR 綜合評價手術指征,并采用術中腦電監測技術開展癲癇的外科治療工作。 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編專著2部,獲軍隊醫療成果獎數項。
醫生擅長
帕金森病、三叉神經痛、腦癱、癲癇、難治性精神病的微創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