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鍇主任醫師
外科 骨科
醫生介紹
張鍇,男,主任醫師,教授,創傷骨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及2016年赴美研修,2010年赴韓國研修,美國韋恩大學骨科中心訪問學者,韓國首爾圣母醫院骨科訪問學者。
1989年畢業于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濰坊醫學院外科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山東大學,骨外科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多年專注于復雜骨折及骨與軟組織缺損的治療,利用Ilizarov技術治療骨缺損、骨髓炎、骨不連、四肢畸形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科研和學術意識,承擔多項省級課題和國家自然基金課題。2011年“人無菌性松動假體周圍免疫細胞在磨損顆粒相關骨溶解中的作用”獲得濟南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其中 “Circulating blood monocytes traffic to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eriprosthetic tissue inflammatio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and titanium alloy particles activate peripheral monocytes during periprosthetic inflammation and osteolysis. ”“Different influence of Ti, PMMA, UHMWPE, and Co-Cr particles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during periprosthetic inflammation.”等6篇論文被SCI收錄。主編、副主編及參編著作5部,其中《骨折穿針外固定》《足與踝關節重建外科并發癥的防治》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ilizarov技術骨科應用進展》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從2011年起共培養碩士研究生 5名,其中在職碩士研究生1名。
2008年任中國康協肢殘委創傷骨科學術委員會委員;2011年任互動百科網站簽約專家,任“骨折百科”網站主編。2011年任國際外固定與骨重建聯盟委員委員;2011年任國際Ilizarov方法研究與推廣學會委會(ASAMI China)委員;2012年任山東省創傷外科協會委員;2013年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2012年任山東省骨科協會創傷骨科學組委員;2013年任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外固定與肢體重建專業委員會委員;2011年任《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執行編委。2013年任《中國醫藥科學》雜志社審稿專家。2013年任《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第5屆編委會編委。
2012年獲得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優秀科主任,2012年獲得濱醫附院 “創先爭優,爭做科教興魯先鋒活動”先鋒共產黨員稱號,2013年獲得濱州醫學院優秀教師。
醫生擅長
骨不連;骨缺損;骨髓炎;兒童骨折,成人骨折、老年骨折、髖部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髖臼骨折,四肢骨折;骨與軟組織修復與重建;人工關節置換;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馬蹄內翻足;神經損傷與修復;骨腫瘤;皮瓣移植及其他組織缺損顯微外科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