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芳蓀副主任醫師
產科 婦產科
醫生介紹
劉芳蓀,女,主任醫師,副教授, 婦產科超聲副主任,1981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主要從事婦產科超聲的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有豐富的婦產科常見病臨床超聲診斷經驗,尤其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血液動力學在習慣性流產和生殖醫學領域等的應用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探討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診斷,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超聲篩查診斷和相關的血液動力學檢查,并在林其德教授指導下提出了新的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方法。曾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B型超聲觀察孕期宮頸機能生理性變化》、《竇卵泡計數及卵巢動脈血流變化與助孕術治療結局的關系探討》、《宮頸內口功能檢查在預防早產、流產中的作用》、《經陰道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絕經后宮腔病變中的價值》、《妊娠早期子宮動脈血流的變化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等,參與編寫《生殖疾病診斷學》等專著。在2008-2010年被楊浦區衛生局推薦為“名醫師”參與楊浦區衛生局下屬醫院的醫教研工作。參與復發性流產方面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五),2004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排名第五)、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排名第五)以及2005年度獲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床醫療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五)、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七)。擅長女性盆腔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腫瘤等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胎兒生長發育監測及與子宮卵巢血液動力學之間的關系,宮頸機能的檢查等。
醫生擅長
女性盆腔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腫瘤等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胎兒生長發育監測及與子宮卵巢血液動力學之間的關系,宮頸機能的檢查等;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血液動力學在習慣性流產和生殖醫學領域等的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