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冬坤副主任醫師
呼吸科 內科
醫生介紹
張冬坤,男,籍貫安徽淮南,中共黨員,腫瘤外科學博士,腫瘤外科學副主任醫師,"胡潤平安好醫生"普胸外科上榜好醫生。
學術兼職:
國際肺癌研究會(IASLC)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會員、中國抗癌協會靶向治療專業會員、廣東省醫學會胸部腫瘤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胸外科分會食管癌學組委員。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98年本科畢業于安徽蚌埠醫學院留校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工作,2003年~2009年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攻讀碩博士研究生,分別獲得腫瘤外科學碩士學位(臨床技能型)和腫瘤外科學博士學位(臨床技能型),2009年至今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從事胸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師從國內著名腫瘤外科專家戎鐵華教授、陳剛教授和郭朱明教授。
專業特長:
掌握胸外科所有疾病的診療方法,最擅長食管癌、肺癌、賁門癌、縱隔腫瘤、胸壁腫瘤等以手術為主(微創手術/傳統手術)的綜合治療、食管癌肺癌的個體化精準治療以及手汗癥、漏斗胸、食管肺縱膈良性腫瘤、重癥肌無力、肺大皰、血氣胸等微創手術治療。
科學研究:
目前主持在研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一項《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頸部胃-食管端側吻合和側側吻合的臨床研究》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一項《抑制VEGF-C 基因對食管癌淋巴轉移影響的實驗研究》;主要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基于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預測食管癌綜合治療療效的研究》;曾參與國家自然、省科技廳、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各一項。在J Thorac Dis、中華外科雜志、癌癥、中華腫瘤雜志、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等發表論著30余篇。
第一作者發表文章:
1、Surgical correction of 639 pectus excavatum cases via the Nuss procedure. J Thorac Dis 2015;7(9):1595-1605.(IF 1.783)
2、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Thorac Dis.2014:6(7):949-957.(IF 1.783)
3、Cyclin D1蛋白在T2-3N0M0期食管癌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4,21(1):47-51.
4、微創食管切除術與開胸手術預后比較的系統評價.循證醫學,2015,15 (5): 268-271.
5、手術治療漏斗胸的療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循證醫學,2014,14 (5): 267-269.
6、病理T2-3N0食管癌切除術后的生存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2013,25(6):375-378.
7、青年人食管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9):68-70.
8、機器人肺葉切除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長期隨訪結果解析.循證醫學.2013,13(2):103-105.
9、食管腺鱗癌臨床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09,31(4):302-304.
10、原發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臨床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08,30(1):72-74.
11、胸段食管鱗狀細胞癌外科治療與預后分析.中華外科雜志,2008,46(17):1333-1336.
12、467例Ⅱ期胸段食管鱗癌術后生存分析.癌癥,2008,27(2):113-118.
13、探討螺旋水刀在腮腺手術中的應用.癌癥,2008,27(1):105-108.
14、CN0舌鱗癌頸淋巴結微轉移檢測及臨床意義.癌癥,2008,27(6):642-645.
15、超聲刀在開放性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13(6):369-371.
16、螺旋水刀在腮腺手術中的應用.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4):205.
17、PET/CT在頭頸部惡性腫瘤應用進展. 廣東醫學,2005,26(10):1433-1434.
18、縱隔巨大甲狀旁腺囊腫一例.廣東醫學,2005,26(6):777.
醫生擅長
食管癌、肺癌、手汗癥、漏斗胸、縱隔腫瘤、賁門癌、肺轉移瘤、氣管腫瘤、胸壁腫瘤、重癥肌無力、支氣管擴張、肺大皰、胸外傷等微創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