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秋明(G)主任醫師
眼科
醫生介紹
李秋明,男,博土、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眼科醫院副院長、眼二科主任,眼科規培基地主任、眼科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負責人。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玻璃體視網膜學組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眼病防治分會常委。《國際眼科綜覽》雜志編委。河南省醫學會眼科分會常委、眼底病學組組長,河南省醫學會激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常委。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眼底病診斷治療新進展”項目負責人。
從事眼科臨床和研究工作30余年,在眼底病和眼外傷的診治和手術方面技術精湛,經驗豐富,造詣很高。研究較多的疾病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玻璃體混濁、老年黃斑變性及其他病因的黃斑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各種眼底出血及炎癥、復雜眼外傷、視神經疾病等及疑難眼病。已累計治愈各類眼底病、眼外傷和其它疑難眼病患者數萬例。
目前承擔全國多中心研究項目5項及省級課題6項。已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論文20篇。研究成果獲國家衛健委及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主編《眼科應用解剖學》、留學生英文版本科教材《眼科學》等專著,參編國家衛健委規劃臨床醫學整合教材《皮膚和感覺器官疾病》等專著和教材6部。獲國家專利4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
主要的臨床技術創新成果有:
1.在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手術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研究,在國內較早將抗VEGF藥作為糖網玻切術前用藥并進行了大量手術病例觀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將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術前病變描述為五種病變:①新生血管,② 視網膜水腫或/和黃斑水腫,③ 玻璃體積血,④ 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術和視網膜脫離,⑤視網膜萎縮或/和視神經萎縮。其中玻璃體切割術在術中只能解決玻璃體積血、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術和視網膜脫離,并不能使新生血管、視網膜水腫或/和黃斑水腫去除。這兩種病變還易造成出血、視網膜撕裂等并發癥使手術質量下降。術前注射抗VEGF藥可使新生血管、視網膜水腫或/和黃斑水腫在玻切術前已達到治愈或明顯減輕,使玻切手術質量明顯提高。至于視網膜萎縮或/和視神經萎縮則只能通過藥物延緩其進展了。這個理論使醫生和患者很容易理解糖網玻切術前使用抗VEGF藥的意義。已進行多次學術講座推廣并被眼科醫師廣泛接受和采用。 2.在術前注射抗VEGF藥及23G微創玻切的前提下,提出在糖網玻切術中用選擇性視網膜光凝代替全視網膜光凝,以減輕一次性大量光凝可能引起的視網膜水腫或/和黃斑水腫,達到早期效果好、長期效果好的目的,此方法經大量臨床病例觀察,已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論文已在中華系列雜志上發表。
3.在視網膜脫離的個性化治療方面也有很多創新成果,通過對硅油填充治療視網膜脫離的特點進行大量觀察,對玻切+硅油填充治療網脫手術進行多項改進,使硅油并發癥明顯減少,硅油填充時間得到縮短。論文已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
4.對符合適應癥的視網膜脫離通過玻切+鞏膜外墊壓術,免除了硅油填充,使患者少受痛苦、效果更好,患者感受和反應很好。目前在本組治療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90%以上已可通過此術式治療而免除硅油填充的痛苦和并發癥。本組已累計用此術式治療視網膜脫離患者200余例,效果良好。前期研究成果在《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發表后被中華醫學會評為“2019年度百篇中華醫學優秀論文”。
5.對黃斑前膜和內界膜剝除術進行改進優化,采用高滲葡萄糖使黃斑前膜和內界膜經短暫脫水-復水的物理過程,達到疏松、分離,易于剝除的效果,使這一種復雜手術簡單化,便于醫生學習掌握。論文已在全國眼科年會上進行專題發言。
6.在國內首次將“地塞米松緩釋劑(傲迪適)用于治療玻璃體切除術后黃斑水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治療該病的獨特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已在全國眼科年會等學術會議上進行了多次推廣,受到廣泛好評。
醫生擅長
擅長診治復雜眼外傷、各種眼底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玻璃體混濁、玻璃體積血、老年黃斑變性及其他病因的黃斑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各種眼底出血及眼部炎癥、中漿、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疾病及各種疑難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