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中心醫院坐落于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稱的潮汕平原,前身是創建于1922年10月的“宏濟醫院”,先后改名為“汕頭博愛醫院”、“汕頭市仁慈博愛醫院”、“廣東省立第一醫院汕頭分院”、“廣東軍區第一軍分區醫院”、“廣東省立第一醫院汕頭分院”、“潮汕區中心衛生院”、“粵東區第一人民醫院”、“汕頭專區人民醫院”、“汕頭地區人民醫院”, 1983年正式更名為“汕頭市中心醫院”,2005年掛牌“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 如今,這所歷史悠久的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成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國家愛嬰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全科醫師臨床培養基地”、“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中山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中山大學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汕頭市工傷康復中心”,是粵東地區醫療救治中心和醫學科研教學基地,在省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聲譽。 目前,醫院的規模和綜合實力位居粵東地區前列,現擁有在職員工2650多人,建筑總面積15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741張,年門急診量120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4萬人次,施行大中型手術近2萬臺。醫院新門診綜合樓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先進、流程較合理的門診樓,配置有醫療救護直升機停機坪和智能機械停車庫,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舒適優雅就醫環境。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PETCT、3T核磁共振、雙源CT、直線加速器、全自動生化檢測流水線等全球高尖端儀器設備。 醫院專科設置齊全,綜合實力較強。心血管病專科為廣東省醫學特色專科,血液科、婦科、麻醉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康復醫學科、心胸外科、醫學影像科、腫瘤科、眼科、骨科、普外科等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感染科為省重點扶持建設臨床專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兒科等專科的技術水平居本市領先或先進地位。 醫療技術精湛,近年來微創技術發展迅速,擁有國內最先進、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一體化手術室,每年開展微創手術4500多例,其中腹腔鏡手術方式達60余種,成立“粵東腔鏡培訓中心”。一批高、難、新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如微創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腦干腫瘤微創手術、計算機導航輔助下脊柱后路手術、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移植切除術、雙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等。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參與國家863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食管癌科研攻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在老一輩的言傳身教下,醫院學風嚴謹,崇尚實踐,臨床教學成績在中山大學各非直屬附屬醫院中位于前列。建設有國內先進的生物組織標本庫和隨訪系統,以及“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擁有現代化的“學術交流中心”,能夠舉辦較大規模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高清手術直播會議。 醫院信息化水平粵東領先,擁有省內衛生系統中規模最大、最先進的中央機房,啟用“一卡通”診療及多渠道預約診療模式,全面實現醫技信息“電子化”、醫療服務“無紙化”、醫院管理“數字化”。在粵東地區率先啟用健康龍卡和“全民付”門診自助繳費終端。開通微信服務平臺,初步實現“掌上醫院”,在全國首創微信與支付寶雙模式結算,讓市民享受“指尖上的醫療”。 醫院秉承“仁慈、博愛”優良傳統,堅持“優質,創新,團結,奉獻”精神,奉行“以人為本”理念,積極履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歷史上,醫院的醫護人員曾搭救過受槍傷的陳賡大將,搶救過鋼鐵戰士麥賢得等4位“八?六”海戰重傷員。從抗美援朝戰場、青藏高原雪域、河南商丘災區,到“5.12”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和新疆邊遠城鄉,再到遠在千里的非洲赤道幾內亞,均留下醫院醫療救護隊的足跡。在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中屢次建功,為保障群眾健康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醫院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慈善事業,先后參與汕頭瑞海醫療慈善金、先心病醫療救助慈善金、微笑列車、威高關愛青少年脊柱側彎慈善金等慈善項目,并倡導成立“汕頭市愛心醫療慈善會”。 大力扶持基層醫療衛生,目前已與四家基層醫院開展合作,分別為“汕頭市中心醫院潮陽耀輝合作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潮陽分院”、“康復分院”、“東方醫院”、“潮陽白求恩醫院”,初步形成以汕頭市中心醫院為核心的“一軀五翼”醫療聯合體格局。 展望未來,汕頭市中心醫院一定會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繼往開來、開拓奮進,繼續服務于粵東人民健康,為建設成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努力奮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