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代謝病醫院)又名天津代謝病防治中心,老院于1998年7月在和平區同安道66號正式開診,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培訓于一體的大學附屬專科醫院。老院占地72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病床241張,日接待門診量3000余人,是全國首家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為主的現代化專科醫院。院所布局合理,學科齊全,專家醫德高尚,醫療技術精湛,科研力量雄厚,醫療設施先進。截至2021年6月,院所在崗職工共計884人。近五年,院所引進國家杰青1人;獲批海河醫學學者1人、津門醫學英才2人、市“131”創新團隊1支、一層次人才1人。
醫院現任院長是醫學博士陳莉明教授,擔任中國微循環學會糖尿病與微循環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第九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分會第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醫學會內分泌學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醫院設有導管介入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內窺鏡中心、手術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多中心服務團隊,及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糖尿病足病科、痛風科、內分泌科、代謝病科、中西醫結合科、腎病內科、老年病科、重癥醫學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營養科、麻醉科、康復科等臨床科室,并設有超聲科、放射科、藥劑科、檢驗科、病理科等輔助科室。
2004年,天津醫科大學批準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與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合并。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第一任所長朱憲彝教授,是我國內分泌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的締造者、鈣磷代謝之父。1951年,朱憲彝教授創建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1981年,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確定為博士點;1993年,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被批準為天津市重點學科;1997年,衛生部批準在研究所組建“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九五”期間,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999年,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進入國家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激素與發育實驗室被列為天津市重點實驗室;2007年,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2018年入選天津醫科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2015年,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代謝病醫院組建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國際合作基地;2015年,以代謝病醫院和內分泌研究所為主要組成單位獲批組建天津市代謝性疾病重點實驗室;2016年,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與天津醫科大學其他學科整合,組建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基礎與臨床學科,并且入選天津醫科大學“十三五建設”一流學科引領計劃。
內分泌與代謝病重點學科由基礎與臨床兩部分組成。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四個,即:以碘缺乏病為代表的甲狀腺疾病;以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質疏松為代表的代謝性骨病、以糖尿病為代表的其它內分泌疾病、性激素與器官發育。作為學科骨干單位,院所近5年新增國家級課題25項,省部級課題32項,局級課題38項,橫向課題26項,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及人才啟動項目66項,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511篇,其中SCI論文201篇。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地方病防治研究終生成就獎1項,地方病防治研究終生榮譽獎2項。培養碩士生137人,博士生26人。2014年,醫院獲批“天津醫科大學第六臨床醫學院”。同時,院所承擔著檢驗、生物醫學工程等本專科教學任務和公共衛生學院、檢驗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生的臨床實習任務。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實驗室建立了尿碘檢測平臺、分子生物學平臺、細胞生物學平臺、病理組織學平臺,向全國開放,并已成為從事高層次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基地。
為滿足患者就醫需求,改善就診環境,進一步提升醫院的醫療、科研、教學、管理水平,醫院啟動了遷址新建項目。該建設項目被列入《天津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并列為天津市“重點建設項目”。新院占地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張。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區環瑞北路6號,毗鄰劉園地鐵站,歷經5年建設順利落成,2019年6月16日新院正式開診。醫院以防治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為特色,為紀念我國內分泌學科創始人之一、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的締造者朱憲彝教授,傳承和弘揚朱憲彝教授大醫精誠的醫者精神,醫院新增“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為新院第一名稱。新醫院將秉承“尚德 精研”的院訓,建成集臨床診療中心、科技研發中心、教學實訓中心、疾病預防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為一體的,以代謝病為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大學醫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