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即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醫院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臨床、教學、科研、健康、保健、康復科學于一體、具有中醫特色的綜合性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暨南大學教學醫院。2007年3月28日在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基礎上掛牌成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007年12月15日正式掛牌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東中西醫結合醫院。2009年3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中醫名院”榮譽稱號;同年12月通過專家評審成為“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 醫院位于南海區桂城南五路,毗鄰美麗的千燈湖,背靠蔥綠的雷崗山,交通便利,市政設施齊備,離廣州只有15分鐘的車程。地處廣佛都市圈的中心位置,在南海城市發展的軸心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及社會環境優勢。 醫院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3.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1.8億元。醫院擁有美國GE公司新一代1.5T高場超導磁共振掃描儀(MR)等大中型醫療設備85臺(套),醫療設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擁有一流的現代化層流凈化手術室和重癥監護中心(ICU)。 總院現有職工737人,擁有一支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專業技術隊伍,專業技術人員697人,總院現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近200人,博士8人,碩士86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 醫療技術水平:醫院堅持走中西醫結合的發展方向,堅持繼承與創新發展,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醫療、康復、保健中的特色優勢,逐步形成以中老年疾病治療、創傷急救為主,咳喘、康復、脾胃三大重點專科帶動全院專科建設的醫療格局,康復專科是國家級中西醫結合重點項目建設單位,咳喘專科是省級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脾胃專科是省級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骨科是佛山市醫學特色專科,南海手外科中心、外科腹腔鏡手術、泌尿外科、神經內科、糖尿病專科、腎內科、肝病專科、乳腺病專科等一大批專科日漸成熟,在本地區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目前,開放床位500張。設置一級臨床科室18個,二級臨床科室5個,專科專病47種。2009年醫院門診量(含急診)97.6萬人次,出院人數17426人次。 歷年來,醫院共有科研課題立項90項,獲各級科技進步獎30項,其中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2項、佛山市科技進步獎2項、南海科技進步獎26項。同時取得科研成果8項,其中省中醫藥局科研成果2項,佛山市科學技術研究成果6項;全國各級醫學期刊發表醫學專業論文450篇。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已成為醫院珍貴的無形資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結為姐妹醫院,與北京的中國康復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天津南開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附二院、四川省中醫院、成都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省、市級醫院以及港澳中醫師學會和醫院更是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最近5年來,包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越南、香港、澳門等4000多家醫療機構前來我院參觀、學習。 1990年,由南海縣政府出資建設南海縣中醫院。1993年南海撤縣改市。經過三年籌建,1993年8月18日南海市中醫院門診部開張試業,10月18日住院部開始收治病人,醫院將10月18日定為"院慶日"。2003年1月隨著佛山市行政區劃調整,醫院更名為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 2006年2月,在《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廣東省委粵發〔2006〕3號)文件第8條中指出,"以南海中醫院為基礎,整合區內優質醫療資源,建立一所不設行政級別的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007年3月28日,正式增掛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成立負有幾項重要的光榮使命:一是探索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新療法;二是探索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創新模式;三是探索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新舉措。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十五年的發展里,堅持創新的思路,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在諸如信息化管理、藥事管理、醫療模式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都率先在行業內做了探索和嘗試,是國內最早建立處方點評制度的醫院之一; 合區內優質醫療資源,建立一所不設行政級別的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007年3月28日,正式增掛廣東省中西醫是廣東省最早探索信息化的醫院之一;是廣東省首家全面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中醫醫療機構。先后獲得"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廣東省文明中醫醫院"、"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示范中醫醫院"、"廣東省放心藥房"和"全國數字化醫院試點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按照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精神,南海區政府無償劃撥現桂江一中地塊作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擴建用地,擴建后的醫院占地面積將達100畝。在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擴建項目中,建筑設計和工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