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中心醫院是國有非營利性醫院,成立于1983年,承擔著全省百萬煤礦職工醫療、保健、康復任務,面向社會開放。2003年至2006年注入資金3億多元進行了三年多時間的全面改擴建,一期工程完成后使醫療區建筑面積達56000平方米,床位擴充為800張,建設成省城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于一體的省級綜合性醫院。二期改造擴建工程新投資1億元建設省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腫瘤放療中心,引進全套國際最先進的腫瘤放療設備,新增床位240張,使醫院總床位達到1000張以上。三期改造擴建工程正在規劃之中,將新建一棟4萬平米的住院樓,增加床位600張,在未來兩三年內使醫院的總床位達到1600張,成為山西省最大的綜合醫院。 目前,醫院已被確定為省、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太原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太原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同時也是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的兩家省級工傷保險定點醫院之一,各類參保人員均可在山西煤炭中心醫院就醫。 山西煤炭中心醫院的專業設置和隊伍組合完全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配備。新的體制,新的變革,為醫院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當今國際國內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就位于此,成為醫院發展的基石;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和省內醫學界各學科的知名專家教授匯集于此,形成醫院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批新技術新項目紛紛落戶于此,形成醫院發展的強勁動力。 山西煤炭中心醫院醫療設備總投資達兩億多元,配置有從美、日、德、以色列、丹麥等國家引進的大型醫療檢查與治療設備近百臺,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全省唯一的設備有PET-CT(派特CT)、神經中央監護分析系統、羅氏生化分析組合系統、電子腹腔鏡膽道鏡以及數字化多功能X光胃腸機和全套電子胃鏡、膠囊內鏡、小腸鏡等。 PET-CT(派特CT)掃描成像系統,被譽為全球21世紀三大醫學發明之一,它的引進填補了我省的空白,不僅在早期發現腫瘤病灶,良性、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尋找原發灶及轉移灶,腫瘤療效評估,鑒別腫瘤復發和壞死以及放療生物靶區定位方面具有其它影像設備不可替代的優勢,而且廣泛用于健康體檢,挽救生命于不為人知覺的癌病萌發之中,為病人、亞健康人、健康人提供確切的預防和治療依據。 其他配備的山西省內領先的大型設備有核磁共振、螺旋CT、數字平板血管造影機、彩色多普勒全身彩超和心臟彩超、全球最先進的羅氏生化分析儀、德國徠卡病理檢驗分析處理系統、奧林巴斯熒光顯微鏡、麥克奧迪病理圖像分析系統、遠程會診系統、48導視頻腦電圖檢查儀、24小時動態腦電圖檢查儀、5通道肌電圖/誘發電位檢查儀、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儀、CASE運動心電測試系統、12導全自動分析心電圖檢查儀、肺通氣功能檢查儀、德國麻醉機、全能監護儀、自動除顫儀,血液透析中心配置了20套最先進的血液透析機。 手術室設置為國內一流,有10個百萬級潔凈層流手術間,利用凈化空調自動控制系統保證手術室內風速、風壓和恒溫、恒濕;能夠保證包括腎、肝、心臟的器官移植手術需求。 重癥監護中心(ICU)配備有多功能電動急救床、中央監護系統、心臟起搏系統、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能承擔各種危重病患者以及各種重大手術后的監護與治療。 中心供應室配備10萬級層流空氣凈化裝置和自動化回收、清洗、包裝、消毒、烘干等設備,其規模和自動化程度為全省之最。 山西煤炭中心醫院匯集了一批省城各大醫院的權威專家擔任各相關學科帶頭人。他們有的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的是專業學科的創始人。他們大多數雖然已步入花甲之年,仍然戰斗在醫療科研工作的最前沿,擔當起患者生命健康的守護神。目前全院800多名員工中高級職稱近百人,其中聘請的省城各大醫院的權威專家就有40多位,同時聯系建立有國內各大醫院專家庫,形成強大的專家陣容。 全國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神經病學會主任委員,山西醫科大學神經學首席研究生導師,神經內科專家,副院長朵振順;中國醫促會胃病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山西分會常務理事,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山西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省消化內鏡專業帶頭人,副院長劉變英;山西省微創外科學組組長,山西省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山西腹腔鏡手術創始人,普外科專家王殿臣;原山西省優生學會委員,圍產醫學會委員,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楊靜嫻;原中華醫學會山西省分會內分泌學會糖尿病學組副組長,內分泌專家康淑真; 原山西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骨科專業組副主任委員,手外科專業組副主任委員,《實用骨科雜志》副主編張久元;原山西省心胸外科委員會委員,山西省著名的胸外科專家王 德; 以及婦科腫瘤治療專家張延瀾、婦科專家李翹竹、心內科專家劉卓敏、心外科專家王恩玉、耳鼻喉專家李西秦、重癥監護專家鄭曉紅、兒科專家劉 源、王映春、麻醉專家牛鎮溢、影像專家牛樸汝、超聲專家郝......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