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儉,男,1967年出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家,衛生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專家組成員(主要起草專家之一),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現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肝外科副主任、肝移植小組副組長、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常務秘書、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美國匹茲堡大學Thomas E. Starzl移植研究所合作中心秘書長、上海市衛生系統跨世紀 “醫苑新星” 和青年醫務工作者最高榮譽“銀蛇獎”獲得者。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肝膽胰學組組長,上海免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Biomarker Research、德國JCRCO、英國《柳葉刀》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等多本中英文雜志編委或審稿人,國際外科醫師和胃腸病學家委員會委員。1991年畢業于原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1997年作為優秀青年醫師破格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世界著名腫瘤學權威湯釗猷院士,2001年獲博士學位。200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近幾年來,每年主刀各種肝腫瘤切除和肝移植手術500余例(包括肝門區肝癌、肝門區膽管癌、復發肝癌再切除、肝癌縮小后再切除、巨大肝癌切除、逆行肝癌切除、門靜脈癌栓、膽管癌栓和下腔靜脈癌栓切取、全尾狀葉切除、聯合臟器切除以及復雜性肝移植、活體肝移植等高難度手術)。已積累6000余例肝切除和1000余例肝移植臨床經驗。與樊嘉教授共同負責并成功開展3 項高難度新技術,即經典劈離式肝移植(一個供肝分給兩個病人,國內首例)、活體供肝移植術(上海市首例和第二、第三例,填補上海市該項醫療空白)和微創經腹腔鏡或機器人切除肝癌,均達國內外先進水平。與心外科合作,還施行了亞洲首例臨床肝心聯合臟器移植手術,為我國開展聯合臟器移植手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曾在美國進修肝移植和肝外科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多次赴美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韓國、日本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或觀摩肝移植和肝切除手術,與世界一流肝臟外科學專家教授,切磋交流手術經驗,獲益匪淺。教學方面:負責帶教10余名博士生和碩士生。每年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大課,負責外科學“肝癌”和“肝移植”內容的教學工作,深得學生好評??蒲蟹矫妫夯A研究密切結合臨床,部分研究結果已應用于臨床肝癌病人的治療,獲得較好療效,具有明顯創新。國際上首次提出腫瘤選擇性化療藥卡培他濱能抑制肝癌的生長和轉移(為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內容之一);首次提出雷帕霉素聯合索拉非尼的肝癌肝移植術后抗轉移復發方案,新方案使肝癌肝移植后總體生存率提高了9.8%,研究成果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陂T靜脈癌栓形成機制研究,首創肝癌門靜脈癌栓綜合治療策略,使肝癌門靜脈癌栓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14.8%,研究成果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述轉化醫學研究成果在全國40余家主要的肝癌治療中心,經8000余例肝癌患者推廣應用,獲得滿意療效。目前主要從事“肝癌的早期診斷和轉移復發機制及其防治”的應用基礎研究。先后主持負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高教委項目、上海市“醫苑新星”和“曙光計劃”人才培養及跟蹤計劃基金、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課題等多項課題。在國內中文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在國外英文雜志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 論文46篇, 累計IF=234,其中近5年發表SCI論文39篇(IF大于10的共有8篇),包括J Clin Oncol,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Gut,Cancer Res和Clin Cancer Res等權威雜志,單篇最高他引53次。獲得授權專利3項。近5年每年均被邀請在國際會議中作口頭報告和/或擔任分會場主席。曾獲吳孟超醫學青年基金獎、裘法祖普通外科醫學青年獎、上海市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杰出貢獻獎、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和上海市醫務青年最高榮譽獎“銀蛇獎”等多項榮譽。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