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日出生, 漢族,重慶市人,中共黨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與“重慶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著名胸心外科專家,中組部、國家勞動人事部確定的中央直接聯系的國家級專家。 現工作單位:重慶市中山醫院(原外科醫院) 專業:胸心血管外科 職稱:主任醫師 教授 職務:重慶市中山醫院顧問、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血管技術協作培訓中心西南分中心執行主任、重慶市醫學會副會長。 1959年—1964年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五年制本科畢業,分配到重慶市外科醫院先后從事普外科、肝膽外科、胸外科等臨床醫療工作。1978年至今從事心臟血管外科專業工作。1981年晉升為心胸外科主治醫師。1985年—1986年在四川外語學院出國人員培訓部學習外語一年。1987年晉升為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1993年晉升為心胸外科主任醫師。1984年任重慶市外科醫院副院長兼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1989年—2001年任重慶市外科醫院(現重慶市中山醫院)院長兼胸心血管外科主任。2001年至今任重慶市中山醫院顧問、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中心主任。 1978年參與醫院在西南地區首先進行的“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與“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的研制及臨床應用”及隨后主研開展的“法樂氏四聯癥完全矯治術”等科研課題分獲省、市各級獎,并不斷提高對各類心臟血管疾病的外科診療技術。開展了多種疑難重癥的心臟瓣膜置換、特別是在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領域完成了兩大突破:一是復雜重癥青紫型先心病的治療,使法樂氏四聯癥心內矯治術成功率達國內先進水平。還開展了右室雙出口、三尖瓣畸形、房室管畸形、單心室、大血管轉位等復雜畸形的手術。二是開展嬰幼兒先心病的手術治療。1988年以交流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心臟外科。1990年在上海外語學院國家教委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學習。1991年以高訪學者再赴美國華盛頓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留學,主攻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手術治療課題。回國后結合我院條件解決了術前診斷、術中麻醉處理,體外循環等技術上的問題與心肌保護手術方式以及術后監護處理等技術上的難點和設備條件的更新。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嬰幼兒先心病手術并取得顯著效果,繼而在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狹窄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的介入治療和胸腔鏡輔助下微創進行心臟房室間隔修補以及非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等方面均取得成功,使市外科醫院(現市中山醫院)的心胸血管外科成為西南地區著名的專科。 1989年被評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 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被評為首屆重慶市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0年被評為重慶市勞動模范。 現兼任中華胸心外科學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心胸學會副主任委員、《重慶醫學》雜志副主編、《中國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編委、重慶市衛生科技顧問團顧問、重慶市衛生技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 由于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和優良的醫德醫風而深受廣大患者贊揚,尤其在醫院推出\"病人選醫生\"的改革措施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充分肯定和社會普遍歡迎。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