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辦于1937年,前身為福建省立醫院,經過70余年發展,現已形成擁有四所分院、兩家護理院、九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醫療集群,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閩西南規模最大的三甲綜合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際開放病床2500余張,其中院本部1800張。2011年門急診量433萬人次,出院病人數7.6萬,手術例數3.02萬例,平均住院天數10.44天。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有臨床、醫技科室48個。擁有福建省新生兒救護廈門分中心、福建省兒童醫療救護廈門分中心、廈門市腫瘤中心、廈門市泌尿系統疾病診治中心、廈門市腦科中心、閩南PET(派特)中心等省市級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兒科重癥專科、糖尿病診療科、婦科腫瘤、重癥醫學科(ICU)、傳染性呼吸系統疾病診治專科、新生兒救治、燒傷整形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廈門市重點學科(含規劃重點學科)。廈門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廈門市糖尿病研究所2個市級研究所,廈門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救治基地設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院為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培訓基地、福建省超聲醫學培訓基地。與上海胸科醫院建立房顫診療聯合基地,與復旦大學附屬上海中山醫院共建消化道早期癌內鏡診療聯合基地。 近年來,醫院各學科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07年成功開展國內首例顱腔重建、全顱再造手術。神經外科目前已完成顱面畸形整復手術7臺,無論是病例數量還是核心技術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08年,泌尿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NBI窄光譜電子膀胱鏡在膀胱癌的應用。成功完成福建省首例前列腺癌根治術、親屬活體肝移植、血漿置換治療多種疾病及化療聯合血細胞清除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靜脈溶栓手術、光動力治療腦腫瘤、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用CRRT搶救成功出生僅五天急性腎衰竭新生兒,閩西南地區首例電子耳蝸植入術、帕金森DBS治療,成功為多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及自體骨髓移植。開展游離空腸、游離腓骨肌皮瓣、游離股外側肌皮瓣、游離背闊肌皮瓣移植修復術、扁桃體癌根治術后前臂游離皮瓣移植修復手術例數、應用范圍、成功率等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經過幾代人的創建與傳承,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形成了以15位名醫為楷模,一大批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學科帶頭人為領軍,眾多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為后備力量的人才隊伍。現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近1300人,博士、碩士400余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人,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家30人、福建省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常委以上專家40人、廈門市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上專家45人,廈門市拔尖人才6人、廈門市醫學學術與技術學科帶頭人14人、廈門市醫學學術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24人。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視對外交流,目前與多家國外醫療機構聯合建立長期合作的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如新加坡中央醫院管理培訓基地、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專業培訓基地、美國UCLA東西方醫學中心醫學帶頭人培訓基地、新西蘭惠靈頓兒科專業培訓基地。聘請美國Anderson癌癥中心著名腫瘤專家張玉鉸教授、法國耳鼻喉科專家為醫院客座教授。新加坡醫療保健集團陳思杰總裁為醫院首席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胡強達教授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積極創造條件,鼓勵高層次人才到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美國西北太平洋糖尿病研究所、加拿大BC兒童醫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日本藤田保健衛生大學等國外著名醫療機構學習進修。同時采取柔性引進人才措施,引進上海瑞金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內著名醫學院校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獲各級課題資助220余項,包括國家“863”和“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課題十余項。獲省部級、市各級科技進步獎17項,包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4次獲得廈門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廈門衛生系統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單位。發表SCI論文62余篇,獲國家專利1項。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設有中心實驗室,心臟介入研究室、高血壓研究室、顯微外科研究室、神經病學研究室、腫瘤研究室等20多個臨床研究室。此外,與廈門大學共建“福建省神經系統疾病重點實驗室”、“廈門市代謝性疾病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2006年通過國家人事部審批,設立福建省地市級醫院首家博士后工作站。 2009年,經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心血管、內分泌、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腎病、風濕免疫、醫學影像(核醫學)、糖尿病等8個專業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資格,成為閩西南首家獲得該項資格的醫療機構。目前已與牛津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