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潮 博士,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關節外科副主任 首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關節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學組委員兼秘書長、青年委員會委員、強直髖研究學組委員、類風關研究學組委員; 中國骨科菁英會關節外科會員; 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骨質疏松分會關節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骨科青年醫師聯盟常務委員; 第一屆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創骨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關節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上海分會骨科專委會關節工作組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專科分會青年學組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兼2018年執行組長; 上海市康復醫學會骨科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第三屆編輯委員會通訊編委。 1993年畢業于原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轉入七年制碩士班學習,師從張光健教授,1995畢業后進入中山醫院工作至今。1999年考取在職旁聽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師從陳中偉院士,2003年畢業。2004年赴英國利茲大學圣詹姆士醫院進修創傷骨科學半年,主攻骨盆與髖臼骨折,以及多發傷復合傷的創傷控制與處理,完成并發表專業論文一篇。在英期間,習得良好英文口語能力與思維模式,達到接近于第二母語程度,為今后的專業同聲傳譯打下良好基礎。 2007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確立以關節外科為專業方向,主攻髖膝關節疾病與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多年來致力于改良手術工具,標準化術前規劃與手術操作流程,微創化手術切口,規范化圍手術期臨床管理路徑,切實貫徹落實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以改善患者手術體驗,加快術后康復。依托中山醫院強大的多學科合作團隊,對合并有多種內科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高齡與超高齡患者,乃至心臟移植、腎移植、腎功能衰竭長期血透/腹透病人的人工關節置換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6年及2007年分別赴馬來西亞及泰國參加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國際培訓班。 2010年春季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倫敦醫學科學中心進修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三個月,記下近10萬字心得記錄,完成并發表專業論文一篇。2010年參加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膝關節翻修高級進修班學習,參加澳大利亞墨爾本(Melbourne, Australia)學習人工關節置換新進展。2012年赴英國參加Derek McMinn教授主辦的伯明翰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培訓班。2014年至澳大利亞帕斯參加膝關節翻修操作培訓班,赴美國夏洛特接受Attune膝關節置換培訓。2016年赴美國西雅圖和丹佛參加直接前入路髖關節置換DAA手術培訓班。2016年9月參加華西醫院關節外科快優康復參訪學習三天,師從裴福興老師,獲益匪淺,回來后立即更新改進原有圍手術期管理流程,將快優康復各理念切實貫徹落實到臨床具體操作中,極大改善了患者體驗與臨床結果。 2015年參加中青年骨科醫師手術標準化大賽全國總決賽,以《后路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榮獲一等獎。 多年來多次參加國際性人工關節學術交流會,亦為許多國外講者擔任現場翻譯或同聲傳譯,并曾追隨多位國際人工關節大師來華巡回講學,在為他們擔任翻譯的同時,也得到了他們的悉心指點,成為個人手術和管理技能進步的重要來源。 在長達2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學風嚴謹,手術解剖清晰細致,操作風格簡潔明了。信奉“身在醫門好修行”的人生格言,善于從病人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既注意避免過度治療,也盡力幫助經濟困難者得到恰當救治,身體力行“以人為本”的醫學哲學思想。 2005年初受命參加中國建國后首支國際醫療隊,赴泰國進行海嘯救援,回國后獲得中山醫院年度優秀員工稱號。2006年夏天代表中山醫院骨科黨支部赴云南廣南縣看望支部支助的貧困學生,并另行個人支助2名學生,回來后發動周圍朋友每年約支助20名左右當地貧困中小學生,10年如一日負責骨科黨支部云南助學項目,并逐年增加資助額度,至2016年時該項目共資助40余名貧困小學生。2011年6月參加中國國家醫療隊赴四川省支援都江堰市醫療中心,擔任醫療隊副隊長,深受當地好評與贊賞。 歷年來共發表論文十余篇,參編專業書籍8部。 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上午專家門診。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