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源,男,主任醫師,教授,神內科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神經內科質量控質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課題評審專家、衛生部課題評審專家、上海市科委課題評審專家、上海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上海市腦卒中救治中心負責人、同濟大學神經病學研究生學科點負責人、同濟大學教授委員會委員,第十人民醫院市級后備領軍人才,同時兼任《中華腦血管病雜志》、《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志》、《同濟大學學報》、《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雜志》、《中國臨床康復雜志》等雜志編委。同時兼任南京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蘇州大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共指導博士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20余名。2012年獲得同濟大學研究生心目中“好導師”稱號,2013年獲同濟大學優秀教授。近幾年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面上項目3項,上海市科委重點課題8項,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1項,科技部支撐計劃1項,上海市教委創新行動計劃重點課題1項,上海市衛生局課題2項,同濟大學課題2項,在研課題及學科建設經費1300余萬元。獲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同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30余篇。 劉學源教授從事臨床神經病學工作30余年。在腦卒中規范化救治,包括綠色通道建設、溶栓治療、早期康復及一、二級預防等方面具有較深入研究。尤其擅長記憶障礙及早期癡呆的診斷與治獲得療,包括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危險因素的篩查與防控。主要科研課題:1. 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1029):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蛋白質硝基化的鑒定與機制研究,第一負責人(35萬)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抑制ROCKα對神經元變性早期細胞骨架結構的保護作用機制及蛋白組學研究),項目資助號:30971030;第二負責人3. 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探索抑制ROCKα對神經元變性早期細胞骨架的保護機制),項目資助號:09ZR1424600;第二負責人4. 2009年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Alzheimer病的早期干預研究,分中心負責人(24萬)5. 2010年橫向課題:東菱克栓酶治療腦梗死的研究,第一負責人(6萬)6. 2008年上海市科委重點資助項目(08411950900):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血管性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第一負責人(30萬)7. 2005年上海市科委重點資助項目(044119634):“從淤辨治” 四則治療Alzheimer的臨床研究,第一負責人(15萬)8. 2006年“十一五”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2006BA104A02-3):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評價的示范研究,分中心第一負責人(11.25萬)9. 2006年上海市級醫院新興前沿技術項目資助課題(SHDC12006108):輕度認知障礙的無創傷性診斷與干預的研究,分中心第一負責人(15萬)10. 2005年上海市衛生局資助課題(054Y17):海人酸癲癇大鼠海馬阿片受體的變化,第1負責人(3萬)11. 2005年上海市科委重點資助項目(03DZ19954-1 ):針灸治療對缺血性中風療效的基礎及多中心臨床研究,分中心第一負責人(2萬)12. 2007年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重大項目: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腦卒中的療效評價多中心研究(2006ZD02),分中心第一負責人(4.5萬)13. 2007年東菱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項目:巴曲酶及自由基清除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第一負責人(4.8萬)14. 2003年橫向課題:通心絡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研究,第一負責人(3萬)15. 2006年上海市科委重點資助項目(064119515):復方蒲黃顆粒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第二負責人(15萬)16. 2005年同濟大學醫科基金:微囊化牛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大鼠的實驗研究,第二負責人(3萬)17. 2006年同濟大學青年人才計劃資助課題:細胞移植治療老化低灌注大鼠的移植途徑及機制研究,第二負責人(3萬)18. 19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9830450):調心方治療Alzheimer病的機理及研究,參與(80萬)19. 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070914):補腎健脾益氣活血法對衰老有關基因調控的比較研究,第四負責人(20萬) 近幾年發表主要文章1. Xue-Yuan Liu, Ling-Ling Yao, Yong-Gang Wang, et al. Survivin involved in th...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