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龍,男,主任醫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惡性腫瘤的規范化治療,包括分子診斷、規范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治療、個體化給藥及預后因素分析等工作,關注腫瘤病人的疼痛、心理、營養及防治問題;開展放射損傷臨床救治以及與放射性職業病防、診、治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依法實施放射性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與評價;參與蘇州大學的教學工作;開展核事故醫學應急的準備和響應工作,指導應急隊員熟悉應急救援及相關程序,參與核應急法規、標準或制度的制(修)訂,進行核事故醫學應急的培訓、演練和宣教。
學習&工作經歷:
1985-1990 蘇州醫學院放射醫學專業本科;
1990-至今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科工作;
1997-2000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3-2006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學術兼職:
1,衛生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核和輻射事件處置組) 委員
2,國家職業病診斷與鑒定技術指導委員會(放射性疾病診斷與鑒定技術指導組) 委員
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 委員
4,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全國青年委員會 委員
5,中華預防醫學會放射衛生專業委員會 委員
6,江蘇省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核和輻射事件處置組 副組長
7,江蘇省核與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三隊 隊長
8,江蘇省核學會 理事兼放射損傷與防護分會副主委
9,江蘇省放射衛生專業委員會 常委兼秘書
10,江蘇省城市應急學會 理事
11,《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編委
12,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委員會 評審專家
學術兼職&社會兼職 代表性科研項目:
1,中國核電廠操縱人員健康適任性評價 依照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獨家開展對核電廠操縱員的健康適任性評價,減少人因失誤,確保核電廠的安全運行。
2,“十一五”國防預研項目:核軍工人員健康評價與輻射損傷救治技術項目 本人負責輻射血液學方面的研究。
3,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T 234-2010 核事故場內醫學應急響應程序 《核事故場內醫學應急響應程序》是推薦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本人是該標準的主要起草人。
4,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醫學處理設施和裝備的規定(修訂EJ/T 512-2000) 《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醫學處理設施和裝備的規定》(EJ/T 512-2000)是核工業行業標準文件,目前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必須進行修訂,以適應核行業的要求。本人是該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現已完成。
5,三種基因聯合檢測作為新型輻射生物劑量計的研究 系蘇大醫學部開放課題,在研。
6,核動力廠操縱員心理健康要求和測試規范 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局主管的核行業標準,在研。
7,人外周血線粒體DNA片段缺失用于輻射生物劑量估的實驗研究 蘇州大學醫學發展基金(立項),現已完成。
個人榮譽&科研獲獎
1,2002年課題《人白細胞介素-8對輻射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獲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
2,2003年獲蘇州大學“周氏醫學教育科研基金獎”
3,2006年課題《臍帶血AC133+細胞的輻射生物學特性的實驗研究》獲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
4,2007年獲蘇州大學“周氏教育科研獎(科研獎)優異獎”
5,2007年獲蘇州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6,2008年獲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院二十周年科教創新優秀人物”
7,2009年獲蘇州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8,2010年課題《鐵皮楓斗顆粒抗放作用的實驗研究》獲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
學術論文&在研項目 代表性論文:
1,細胞因子組合對受照射臍帶血ACl33+細胞周期和早期凋亡的影響.輻射防護,2005,25(5):311-315.
2,不同給藥條件下白細胞介素-8對受照小鼠作用特點的初步探討.輻射防護,2005,25(6):395-398.
3,線粒體DNA突變及其在生物劑量估算中的應用探討.輻射防護通訊,2006,26(2):1-5.
4,兩例碘-131體內、體表污染人員的醫學處理,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8年28卷05期 459-461,465.
5,奧施康定治療癌痛患者35例療效分析 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年第28卷第4期 687-688.
6,一例多種裂變核素內、外污染患者25年后隨訪觀察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8,28(2):99-102.
7,惡性腫瘤患者合并糖尿病24例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年9卷18期.
8,外照射放射性皮膚損傷救治進展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 2009年33卷03期.
9,3...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