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士?,F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普外科主任、胃腸外科主任,湖北省微創外科醫學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協和醫院消化病研究所副所長,強生武漢協和微創外科培訓中心主任;武漢協和醫院胃腸腫瘤多學科(MDT)診療團隊外科首席專家。
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與糖尿病外科專委會常委、微創外科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機器人腹腔鏡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微創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委員、腹腔鏡外科學組委員;湖北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腔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湖北省腔鏡外科學會常委兼秘書,湖北省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大中華結直腸腹腔鏡外科學院資深講師。連續兩年協和醫院“十佳醫務工作者”。
技術簡介: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近30年,精通普外科各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原則。近15年來致力于胃腸道腫瘤規范化、微創化、根治性切除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與推廣;擅長處理不同病期的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患者的綜合治療,運用MDT診治模式,帶領協和醫院胃腸腫瘤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包括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腫瘤放化療科、消化內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乒歉蓪<?,集體分析、討論、溝通病情,針對疾病程度分別采用或接合內鏡下早期腫瘤切除術、腹腔鏡下腫瘤根治性切除術、擴大的腫瘤根治性手術、術前新輔助放化療、轉化治療(化療加靶向治療)、介入射頻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及模式,使患者得到目前公認的最合理的、科學的、規范的、同時結合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使得更多患者獲得近期良好的微創效果,以及長久存活的遠期療效。
擅長傳統的開腹胃癌、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尤其能夠運用高清腹腔鏡技術、3D腹腔鏡技術、機器人腹腔鏡技術等根治性切除胃癌、 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在取得腫瘤根治性切除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如在全腔鏡下胃腸道腫瘤切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胃腸道生理功能,對于低位直腸癌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聯合術中精細、精準的解剖技術,全程、清晰地保護患者的植物神經,有效地保護了術后的排便、排尿、和性功能,在明顯提高了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腸癌患者的保肛率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術后排便、泌尿、 生殖功能。
2012年起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與糖尿病外科專委會全國常委,近5年來,對運用腹腔鏡微創外科手術治療肥胖癥合并2型糖尿病及腹壁疝的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國內率先開展達芬奇機器人腹腔鏡下肥胖癥并II型糖尿病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業務,以及全機器人腹腔鏡下食道裂孔疝無張力修補術,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在國內較早開展腹腔鏡下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于2008年被中華慈善總會批準為湖北省首批胃腸間質瘤格列衛援助項目醫生(GPAP),為眾多需要服用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提供申請服務,開設了湖北省第一個胃腸道間質瘤門診,不定期的開展間質瘤患者與醫護人員交流溝通的患教會,贏得患者的高度好評,目前管理胃腸間質瘤患者檔案400余份。
科研方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湖北省攻關課題1項,參與多個臨床重點學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科研工作,發表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60余篇,SCI論文20余篇;參編《腹腔鏡胃腸外科手術學圖譜》,《胃腸外科急診手術學》等書籍;國家基金委自然基金評審專家;指導博士、碩士30余名;目前正主持或參入全國胃腸腫瘤領域的4項前瞻性、多中心RCT臨床研究。
擔任《中華實驗外科雜志》、《世界華人消化病雜志》、《臨床外科雜志》、《腹腔鏡外科雜志》、《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中華微創外科電子雜志》等雜志編委,兼任《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等通訊編委。
作為國內最早的從事腹腔鏡下胃腸道疾病微創治療的專家之一,在胃腸道腫瘤根治手術、自動化微創治療及腹腔鏡腹部外科手術上一直保持著國內的先進地位;曾多次在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地區性學術會議上進行現場手術演示或手術視頻點評。先后協辦6屆中國武漢國際微創外科學術研討會,對推動我國胃腸微創外科治療的國際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2000年至2005年曾多次在美國、香港、臺灣等地接受腹腔鏡微創外科培訓,多后次出訪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