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

三級甲等
  •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
醫院名稱: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是國民黨軍政部陸軍醫院,1950年改編為西南軍區總醫院,1955年轉隸第七軍醫大學,為第二附屬醫院,對外稱新橋醫院。1975年改稱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17年改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址由賀龍、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選定。現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衛勤、為軍服務等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也是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醫院展開床位286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癥監護病床293張和現代化層流凈化手術室52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22間,雜交手術室1間;擁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320排640層容積CT、PET-CT、手術導航系統、雙源CT系統、移動式X射線術中放療系統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3.1萬余臺件,儀器設備總價值16.54億元。醫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49個,其中,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5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腫瘤科、口腔科)、國家級重點學科10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肝膽外科、普通胸外科、整形外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1個(中西醫結合腎臟病重點建設專科),全軍醫學研究所4個(呼吸、心內、心外、腫瘤),全軍醫學專科(病)中心6個(腎內、超聲、骨科、神外、血液、口腔),優生優育中心學科3個(婦產、兒科、泌外),重慶市研究所4個(心內、腫瘤、呼吸、腎內),重慶市重點實驗室6個(心內、呼吸、腫瘤、血液、腎內、內分泌),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呼吸、消化、神內、血液、腎內),重慶市科普基地1個(心內),重慶市工程中心2個(血液、醫工)。醫院是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9個。國家住培專業基地24個、專培基地2個。有7個重慶市質量控制中心(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腎移植醫療質控中心、心臟大血管外科(含心臟移植)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美容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臨床輸血質量控制中心、護理質量控制中心、醫學裝備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醫院年門(急)診量266萬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3萬余人次,手術量8萬余臺次,均居國內三甲醫院前列,患者來自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外阜患者就診率達33.60%,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9.30%,治愈好轉率99.43%。醫院是國內最早一批組建呼吸內科、胸心外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等特色專科,最早一批開展胸心手術,甲狀腺手術等特色技術,最早一批實施ARDS、酸堿失衡、腫瘤保器官綜合治療等相關特色項目的醫院。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等重大、疑難、危重疾病救治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年開展心臟介入手術6000余例、心臟外科手術2700余例、脊柱微創手術3700余例、腦血管疾病介入手術1500余例、消化內鏡診療5.7萬余例、血液透析8萬余例,造血干細胞移植累計1900余例,腎移植手術累計開展4100余例,居國內第一方陣,是重慶市首家開展心臟移植的醫療機構。醫院已形成以肺、心、腦、腎、脊柱、血液、胃腸、口腔頜面、皮膚等器官系統疑難疾病及腫瘤、重癥創傷救治為特色的強大綜合救治實力。成功開展了4對胸腹聯體嬰兒分離、2例異位心矯治以及雙頭單體女嬰救治,被總后勤部首長稱贊為“敢治別人不敢治的病,能治別人治不好的病”的為軍為民服務模范醫院。醫院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首屆中國醫師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優秀拔尖人才群體;現有教職員工464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98名,博(碩)士導師161名,博(碩)士學位獲得者1000余名。醫院承擔有10個專業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為首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有25個專業基地。是首批國家級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有心血管病學、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3個專業。44名教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銀獎。近三年來,先后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軍隊“十三五”重點課題,重慶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國家、軍隊、省市級課題31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獎項6項;先后獲包括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軍隊(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45項。內、外科學教研室獲評總后優秀教學團隊,《內科學及野戰內科學》列入國家衛生部“十一五”規劃統編教材。獲評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項,獲全國醫學院校青年教員教學基本功比賽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獲陸軍院校“教壇之星-2018”比武競賽二等獎。代表大學獲全國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西南...[詳細]
聯系電話

023-68755114、023-687550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橋正街83號

醫生團隊
  • 譚穎徽[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擅長口腔頜面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特別是口腔頜面部外傷早期急救、后期整形手術治療,頭頸部腫瘤診斷和手術治療,面部各類畸形的診斷和整形手術治療譚穎徽,男,1962年10年30月,博士,科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重慶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曾留學美國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長期從事口腔科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科研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基金等科研課題10余項。89年以來,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在美國Journal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發表論文4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三軍醫大學臨床成果獎4項,重慶市醫學會成立60周年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擅長口腔頜面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特別是口腔頜面部外傷早期急救、后期整形手術治療,頭頸部腫瘤診斷和手術治療,面部各類畸形的診斷和整形手術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口腔頜面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特別是口腔頜面部外傷早期急救、后期整形手術治療,頭頸部腫瘤診斷和手術治療,面部各類畸形的診斷和整形手術治療譚穎徽,男,1962年10年30月,博士,科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重慶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曾留學美國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長期從事口腔科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科研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基金等科研課題10余項。89年以來,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在美國Journal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發表論文4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三軍醫大學臨床成果獎4項,重慶市醫學會成立60周年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擅長口腔頜面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特別是口腔頜面部外傷早期急救、后期整形手術治療,頭頸部腫瘤診斷和手術治療,面部各類畸形的診斷和整形手術治療...詳情
  • 陳正堂[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腫瘤內科專家,主攻肺癌,在惡性腫瘤診斷及鑒別診斷、個體化綜合治療方面臨床經驗豐富。陳正堂,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院校育才金獎獲得者,中央軍委保健會診專家,教育部選拔留美高級訪問學者,教育部和衛計委推薦或規劃教材(副)主編,重慶市學科技術帶頭人。主持國家863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余項;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SCI 收錄國外著名專業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7.69;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二等獎6項。曾任全軍及重慶醫學會腫瘤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委,多個統計源期刊常務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獎及中華醫學獎評審專家等學術職務。...詳情

    從業經歷
    腫瘤內科專家,主攻肺癌,在惡性腫瘤診斷及鑒別診斷、個體化綜合治療方面臨床經驗豐富。陳正堂,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院校育才金獎獲得者,中央軍委保健會診專家,教育部選拔留美高級訪問學者,教育部和衛計委推薦或規劃教材(副)主編,重慶市學科技術帶頭人。主持國家863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余項;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SCI 收錄國外著名專業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7.69;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二等獎6項。曾任全軍及重慶醫學會腫瘤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委,多個統計源期刊常務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獎及中華醫學獎評審專家等學術職務。...詳情
  • 楊鷹[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婦科腫瘤、不孕癥、盆底損傷、腹腔鏡、宮腔鏡、血管介入等婦科微創技術。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手術及綜合治療。應用腹腔鏡,宮腔鏡,血管介入等技術進行子宮肌瘤、卵巢腫瘤、不孕癥、慢性盆腔疼痛等進行微創手術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主要研究方向為婦科腫瘤,對婦產科疑難疾病診斷及處置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婦科腫瘤、不孕癥、盆底損傷的手術及綜合治療。在婦科腔鏡技術、血管介入技術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楊鷹,男,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婦產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性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生殖醫學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內鏡與微創醫師定期考核專家委員會婦科內鏡微創技術推廣專家委員會委員,全軍婦產科專委會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婦產科介入專委會委員。...詳情
  • 楊彤翰[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主要擅長于肝炎后肝硬化、門脈高壓、肝臟腫瘤、肝脾腫大及布加氏綜合癥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肝膽專業50余年,長期堅持臨床實踐與科研。擔任網上遠程會診,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肝、膽、胰、脾疾病尤其疑難復雜病例,有較深的造詣。率先開展了胰腎聯合移植、聯體嬰兒分離等重大疑難攻關手術獲得成功。主持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參與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醫療科技成果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含SCI文章)共51篇,參與著書2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技術資格考試命題專委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肝膽外科專委會委員、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編委員會特約編委、中華醫學會重慶市普外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器官移植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小兒外科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創傷專委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等。榮立三等戰功1次,第三軍醫大學十佳優秀教師,第三軍醫大學專家組成員。...詳情

    從業經歷
    畢業于第七軍醫大學軍醫系,從事肝膽專業40余年,對肝膽胰脾疾病有較深的造詣,尤其對膽管良惡性狹窄、胰腺腫瘤及門脈高壓等疑難復雜病例,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率先開展了我院布加氏綜合征外科治療、胰腺腎臟聯合移植、聯體畸形嬰兒分離等重大疑難手術,獲得成功。擔任院外會診及網上遠程會診,為部隊及地方醫院解決了諸多重危疑難病例。親身經歷過自衛還擊作戰,有豐富的戰傷救治經驗與平時腹部嚴重多發傷的救治經驗。 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成果二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醫療科技成果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專利等多項獎勵及課題。 第三軍醫大學十佳優秀教師。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含SCI文章)50余篇,參與著書2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技術資格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肝膽外科委員會委員、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編委員會特約編委、中華醫學會重慶市普外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器官移植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小兒外科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創傷委員會委員等。...詳情
  • 楊輝[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顱底、腦干等重要位置復雜腫瘤的手術治療,鞍區腦膜瘤、海綿竇內腫瘤、斜坡腫瘤、腦干腫瘤、聽神經瘤、松果體腫瘤、垂體瘤的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楊輝,男,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美國EMORY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美國神經科學會會員,美國神經外科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重慶市神經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神經外科學科學術帶頭人,第三軍醫大學科技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編委。1998.8-2000.12赴美Emory大學留學。從事神經外科工作二十余年,具備淵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手術精湛,科研創新能力強,銳意進取,有很強的領導和組織才能。科室業務處國內保持先進水平。在顱內腫瘤(尤其是顱底腫瘤、垂體瘤等領域)、癲癇外科治療等方面有較高造詣。 多年來致力于神經干細胞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曾獲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4項,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十佳青年醫務工作者”第一名,2002年被重慶市市委組織部、市府人事局、市科委聯合確認為“重慶市神經外科專業學科技術帶頭人”,2002年被解放軍授予全軍“科技新星”;2003年作為重慶市唯一候選人入圍“全國科技創新人才獎”,2003年被授予“全軍軍隊院校育才銀獎”,2004年被確定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2009年獲國家“求是”獎。 學術任職: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重慶市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神經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解放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第三軍醫大學科技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三軍醫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美國神經科學會委員會會員;美國神經外科學會委員會會員;《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特約審稿人;《中華創傷外科雜志》英文版編委;《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編委;《中國神經醫學雜志》編委;《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編委;《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編委。 專業特長:多年來致力于顱內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擅長于顱底、腦干等重要位置復雜腫瘤的手術治療,對鞍區腦膜瘤、海綿竇內腫瘤、斜坡腫瘤、腦干腫瘤、聽神經瘤、松果體腫瘤、垂體瘤的治療經驗尤為豐富,并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神經內鏡輔助下經單鼻孔鼻蝶入路切除垂體瘤,經口腔入路切除斜坡及顱頸交界處病變手術更是獨樹一幟,創傷小、恢復快,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在國內較早地開展癲癇的外科治療工作,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 學術成就:先后獲得軍隊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二等獎各一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三軍醫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文章170余篇,參編論著3部。培養碩士生19名,博士生27名。...詳情
  • 李長青[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主要從事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尤其是組織工程化椎間盤和微創脊柱外科智能化醫學研究。臨床方向:骨科各種疾患,尤其是脊柱外科。擅長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不穩及滑脫癥、脊柱骨折、頸椎病等疾患的微創外科治療。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現任國家衛計委脊柱內鏡規范化診療項目專家組專家、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內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常委兼副總干事、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骨科專委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骨科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骨科專委會微創學組副組長等職。...詳情

    從業經歷
    "開展微創脊柱外科臨床工作17年。主要從事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尤其是組織工程化椎間盤和微創脊柱外科智能化醫學研究。臨床方向:骨科各種疾患,尤其是脊柱外科。擅長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不穩及滑脫癥、脊柱骨折、頸椎病等疾患的微創外科治療。 " 李長青,現任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學術任職:國家衛計委脊柱內鏡技術規范化診療專家組成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內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SICOT中國部脊柱微創工作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學促進會脊柱內鏡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教會微創脊柱學組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全軍骨科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學組委員兼秘書;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委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委會脊柱微創學組委員兼秘書;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微創學組委員兼秘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軍隊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重慶市科技惠民技術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基金1項,第三軍醫大學教改課題1項,作為課題聯絡人參與主持“863”分課題1項、衛生部行業重大專項課題1項。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參編專著3部。于2015.04-2016.04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 Hospital訪問學習。曾于2018年,被授予“國之名醫”榮譽稱號。...詳情
  • 任先軍[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在頸椎退變性疾病和頸椎創傷方面進行了系列創新性研究,顯著提高了臨床救治水平。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保留終板頸椎前路融合術的臨床研究;率先開展了閉合性椎動脈損傷的機制及診斷治療研究;在國內軍內率先開展了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復雜高位頸椎的前路手術治療等,人工頸椎間盤置換病例數量和療效處國內領先水平。擅長脊柱外科手術,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復雜高位頸椎的外科治療等。 現任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先軍教授長期從事脊柱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曾受聘為德國薩爾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Saarland)客座教授,德國拜羅伊特醫學中心(Klinikum Bayreuth)客籍醫師。先后主持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全軍醫學科研重點課題”,“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第一完成人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一項;榮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獎。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Ⅱ類崗位津貼;入選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擔任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先擔任國際脊髓學...詳情

    從業經歷
    在頸椎退變性疾病和頸椎創傷方面進行了系列創新性研究,顯著提高了臨床救治水平。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保留終板頸椎前路融合術的臨床研究;率先開展了閉合性椎動脈損傷的機制及診斷治療研究;在國內軍內率先開展了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復雜高位頸椎的前路手術治療等,人工頸椎間盤置換病例數量和療效處國內領先水平。擅長脊柱外科手術,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復雜高位頸椎的外科治療等。 現任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先軍教授長期從事脊柱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曾受聘為德國薩爾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Saarland)客座教授,德國拜羅伊特醫學中心(Klinikum Bayreuth)客籍醫師。先后主持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全軍醫學科研重點課題”,“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第一完成人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一項;榮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獎。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Ⅱ類崗位津貼;入選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擔任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先擔任國際脊髓學會中國脊髓損傷學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全軍顯微外科專業委員常委、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殘疾專業委員會常委、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重慶市中西醫結合骨傷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外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頸椎學組委員。《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編委、《中國矯形外科雜志》常務編委、《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編委、《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編委、《脊柱外科雜志》編委、《頸腰痛雜志》編委等學術職務。"...詳情
  • 周躍[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從事脊柱外科基礎研究與臨床診療工作三十余年,重點研究微創脊柱外科,臨床經驗豐富。累計在國內率先開展三十余項微創脊柱外科新技術,引領著國內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發展,被業內專家譽為“中國脊柱微創創始人”之一。擅長頸、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包括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不穩的微創外科治療。 ?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三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曾先后擔任:ISMISS學會副主席及侯任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副會長/脊柱內鏡專委會主任委員/質量管理與控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微創脊柱外科學組第三屆組長、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會長、全軍骨科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脊柱微創學組主任委員;世界華裔骨科學會副會長、世界華人內鏡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會長/脊柱微創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后醫學教育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SICOT中國部副主席/微創脊柱外科分會會長、國際脊髓學會中國脊髓損傷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微...詳情

    從業經歷
    從事脊柱外科基礎研究與臨床診療工作三十余年,重點研究微創脊柱外科,臨床經驗豐富。累計在國內率先開展三十余項微創脊柱外科新技術,引領著國內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發展,被業內專家譽為“中國脊柱微創創始人”之一。擅長頸、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包括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不穩的微創外科治療。 目前擔任ISMISS學會副主席及侯任主席、世界華裔骨科學會副會長、海峽兩岸交流學會副會長、SICOT中國部微創脊柱外科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會長、重慶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微創脊柱外科學組第三屆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工作委員會脊柱微創工作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全軍骨科學會常委等26個學術任職。近五年來先后發表論文237篇, 發表SCI文章36篇;主編教材4部,主編專著2部,主譯專著3部,副主編專著3部,參編專著12部;先后榮獲全軍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18項;目前以第一負責人承擔各類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共計18項,總經費達825萬元;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分別被授予 “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三星人才優秀中青年技術專家”、 “全國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個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榮獲“第三屆國際恩德思杯”內鏡醫師獎。曾于2018年,被授予“國之名醫”榮譽稱號。...詳情
  • 陳林[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主要從事心臟瓣膜疾病,先心病,冠心病,心律紊亂等心臟疾病外科治療。 陳林,男,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長,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從事心血管外科26年,擅長心臟瓣膜疾病,先心病,冠心病,心律紊亂等心臟疾病外科治療。主持和參與軍隊醫療機構臨床高新技術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3項(1);發表國外SCI論著20余篇。任中國醫師協會瓣膜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胸心外科專業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小兒外科專業委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器官移植專業委會委員,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評全軍育才銀獎、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解放軍總后勤部科技新星,榮立總后個人三等功一次。 "...詳情

    從業經歷
    陳林,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近20年,第三軍醫大學畢業,博士學位,曾在德國心臟中心、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臟中心進修學習,完成各類心臟手術一萬余例,近五年完成手術例數均為新橋醫院全院第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3項。 專業技術特長:心臟外科技術全面,主攻:1.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2.心臟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療;3.冠心病外科治療;4.房顫外科治療;5心臟腫瘤的外科治療,6心臟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等。 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瓣膜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胸心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小兒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小兒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全軍胸心外科專委會秘書長,全軍重癥醫學專委會委員。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全軍院校育才銀獎,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屆重慶市領軍人才,重慶市學科帶頭人。...詳情
  • 肖穎彬[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重癥心臟瓣膜疾病外科治療、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以及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中心內直視手術。...詳情

    從業經歷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后)導師,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長、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兼外科學和野戰外科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擅長: 嬰幼兒和復雜先心病外科治療,危重瓣膜病外科治療,大動脈疾病和冠心病外科治療,及心肌細胞慢性缺氧損害分子機理、體外循環致全身炎癥反應和重要臟器損害機理的基礎研究。 所獲獎勵: 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分題、軍隊“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課題、重慶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等科研課題,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0篇(SCI 47篇),最高影響因子14.292,參編專著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余項。 先后榮獲第13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2003)、“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全軍高層次創新人才工程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2011)、全軍優秀黨員(2004)、全軍優秀教師(2004)、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及“金獎”(2008)、中國醫師協會優秀醫師獎(金刀獎)(2011)、總后勤部“科技新星”及“科技銀星”(2000、2008)、全軍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2007)、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2004)、重慶最受市民歡迎好醫生獎(2011)、重慶醫者仁心獎(2010)等,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韩国太太的告白韩国电影| 小蝌蚪app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第一页|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欧美美女毛茸茸|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极品另类高清videos|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ww4545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成人福利小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日韩精品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青柠直播视频在线观看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日韩人妻潮喷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国产麻豆免费观看91|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性欧美hd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