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1982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3年和1997年,在中國醫科大學分別獲得醫學碩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進入臨床工作,迄今為止已從事呼吸內科臨床專業工作30余年。在多年的醫療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不僅對本專業呼吸內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豐富的診斷和治療經驗,而且對于一些疑難病和少見病也具有獨特的見解和臨床經驗,對社區獲得性 肺炎 和醫院獲得性 肺炎 的流行性病學調查及耐藥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對重癥 肺炎 、臟器移植相關 肺炎 、尤其是細菌耐藥和抗生素合理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擔任內科ICU主治醫生和主任醫師工作多年,在呼吸危重癥疾病與呼吸康復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和搶救危重癥患者的能力,尤其擅長各種 肺炎 、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及急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 、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支氣管-肺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嫻熟地掌握本專業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本學科的前沿性診治手段,對患者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感,具備優秀的醫德醫風,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評為門診規范化優質服務先進個人。在呼吸系統疾病家庭輔助治療方面,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氧療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無創機械通氣家庭治療以及社區COPD患者遠程醫療、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工作。 1999年和2001年,曾先后在日本長崎大學(NU)醫學部第二內科和美國西方儲備大學(CWRU)生化實驗室研究‘條件性致病性真菌對抗真菌藥物敏感性及耐藥性分子生物學機制’和‘基因突變與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等課題,掌握了美國和日本在致病性真菌、 肺癌 的綜合診治和個體化治療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在學術論文方面,以第一作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撰寫了四部專著,其中一篇論文在日本獲得了2000年日本呼吸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并獲得頒發的獎狀和獎金。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5項,其中與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了國內第一臺動態雙水平無創呼吸機,分別獲得了2011年度沈陽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13年度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病機制、早期診斷方法和耐藥機制,無創呼吸機在COPD和OSAS家庭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和技術指導。 除了醫療和科研外,每年承擔日文班和大學本科班的教學主講工作,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指導碩士研究生20余名,均已畢業并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