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菊,女,1991年畢業于天津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目前任靜海縣醫院副院長,腦系醫學部部長,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社會兼職:天津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天津市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理事;天津市醫學會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天津市抗癲癇協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委會脊柱內鏡學組委員。研究方向:各種類型重型顱腦損傷救治;顱內及椎管內腫瘤的治療;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包括:高血壓腦出血的微創及開顱手術治療;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檢查及治療;顱內動脈瘤介入及手術治療、血管畸形的介入及手術治療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手術及介入治療,包括大面積腦梗死的搶救性手術治療,鎖骨下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顱外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等。高血壓腦出血的微創治療獲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重視腦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帶領腦系醫學部建立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形成院前急救(120)、靜脈溶栓、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康復為一體的腦血管病救治流程并運轉良好。率先開展了國內領先的“經椎間孔鏡微創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技術并取得良好效果。社會活動:與腦血管病相關的公益科普宣傳。發表論文:(1)《139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臨床分析》發表在《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1,9(6): 362-363.(2)《氧合血紅蛋白與腦血管痙攣發病機制研究進展》發表在《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3,2(1):92.(3)《氧合血紅蛋白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中的作用機制》發表在《中國腦血管疾病雜志》2004,1(4):160-164.(4)《缺血修飾白蛋白診斷重型顱腦損傷后隱匿性心臟損傷》發表在《天津醫藥》2007,35(7): 541-542.(5)《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發表在《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2,12(4): 465-469科研項目:(1)主持完成2006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基金項目《急性顱腦創傷后低糖皮質醇血癥的觀察及臨床意義》。(2)主持完成2010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基金項目《創傷性腦損傷后危重癥相關皮質類固醇不足的觀察及臨床意義》。獲獎情況:1、榮獲2015年度“天津市趙以成優秀神經外科科主任”獎。2、《經椎間孔鏡微創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獲2015年靜海縣科技進步一等獎。3、《鎖骨下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獲2011年靜海縣科技進步二等獎。4、《定向置軟管微創救治高血壓腦出血新技術臨床應用》獲2010年靜海縣科技進步一等獎。5、《急性顱腦創傷后低糖皮質醇血癥的觀察及臨床意義》獲2010年靜海縣科技進步一等獎。...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