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淦,男,主任醫師,教授,生于1938年8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中醫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寶華醫學會消化內科顧問,中華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常委等職。現任曙光醫院中醫內科督導、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流動站導師、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脾胃病學科帶頭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議指導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顧問、上海市中醫脾胃病醫療協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上海市藥品評審委員、上海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等職。1962年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上海市首屆名中醫。曾應邀赴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地區學術交流。主持國家自然科技基金、國家中醫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重大科研項目多項,并獲得國家教委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及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多項。擅長診治各種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前病變、慢性腹瀉、胃腸道腫瘤手術后調理)、II型糖尿病及各種內科疑難雜癥。1962年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專業六年制本科。蔡淦教授從醫四十余年,長期從事中醫脾胃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遵循清代名醫吳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學術思想,在對中醫內科教學理論的研究中, 率先規范中醫內科病、證、癥的涵義,對中醫內科的基礎教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臨床醫療中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理論,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法則進一步深化。在中醫內科雜病的診療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如對外感雜病的治療常采取“扭轉”“截斷”的方法;對內傷雜病的治療則采取“調養”“調整”的方法等。蔡淦教授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腸易激綜合征有很深的研究,研制的自制制劑主要有《樂胃沖劑》,臨床應用的協定方有《胃一方》、《胃二方》、《腸吉泰》,平均每次門診病人50人次,病員覆蓋本市、全國及海外,被譽為“東方名醫”。199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評定為首屆名中醫;1997年榮獲曙光醫院光華獎勵基金一等獎及曙光醫院發展獎勵基金,曾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局系統先進工作者,曾二度榮獲上海中醫藥大學優秀博士生導師稱號;2003年入選首批《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建設,2005年入選首批《上海中醫藥大學名師工作室》建設。2005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近十年來蔡淦教授主持省部級課題10項,完成了8項,其中《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醫內科學》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慢性胃炎中醫證實質的研究》和《從病理形態和細胞動力學角度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的作用機制研究》分別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另獲國家教委特等獎和華東地區優秀教材專著二等獎各1項,上海市教委三等獎1項;主編或編寫教材、專著26部,發表論文38篇;培養博士生16名、碩士生12名。...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