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人民醫
四川省都江堰市醫療中心 (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醫院是5.12地震后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標志性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全國災后重建的示范和樣板,也是地震災區和成都市第三圈層首家獲“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殊榮的醫療單位。醫院位于都江堰市寶蓮路622號,現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先后獲得國家建筑最高榮譽—魯班獎、全國綠色示范醫院、國家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網絡醫院、四川最美麗醫護中心、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都江堰市醫療中心現開放床位800張,職工1423名,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19名,高級職稱155名,研究生97人,博士24人,在讀研究生124人,有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1名,都江堰市科技拔尖人才4名,都江堰市名醫10名。設32個臨床科室、14個醫技科室,有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2個、衛生部—世界健康基金會康復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培訓基地1個、四川省省級重點專科2個、四川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4個、爭創成都市重點專科4個。已獲省、市、國家級科研立項34項。年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SCI5篇,出版專著兩部。
都江堰市醫療中心現已建成為上海瑞金醫院指導醫院,上海白玉蘭遠程醫學網絡醫院,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學站點醫院,華西醫科大學臨床教學醫院、都江堰市醫療指導中心和醫療教學培訓基地,“國際奧比斯組織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開展的‘眼見為實四期’項目都江堰市白內障分中心,四川省人民醫院集團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協作醫院,成都大學非直管附屬醫院。醫院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院建立了永久性醫療協作關系。都江堰市醫療中心的建設和發展順應新形勢下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為都江堰市及周邊地區醫療體系的健全和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醫院基礎設施齊全,醫療設備先進。醫院設備總量近2億元,擁有上萬元設備千余件,其中包括1.5T高場核磁共振儀、16層螺旋CT、GE Innova 2100 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乳腺鉬靶、數字胃腸機、曲面X-ray光機(牙片機)、菲利普雙板DR機、西森美康5000全自動血球儀、全自動生化儀(西門子)、日本西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動血疑儀等一流設備,設備配置居于縣市級醫院領先水平。經過70余年的積累和發展,都江堰市醫療中心形成了學科設置齊全,特色學科突出的學科建設格局。開設有預防保健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腫瘤科、傳染科、急診醫學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疼痛科、醫學檢驗科、病理科、醫學影像科等為主的一級學科,包括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內、免疫、內分泌、腫瘤、婦科、產科、普外、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二級學科。目前以腔鏡微創技術為特色的肝膽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學科已成為了都江堰市醫療中心具有鮮明特點的優勢學科,在都江堰市及周邊地區處于領先水平。以心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腎病、腫瘤綜合治療為代表的內科系列醫療技術在都江堰市和阿壩州范圍內遙遙領先。全院業務技術水平均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水平,神經外科、頜面外科、泌尿外科等學科部分項目已經達到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水平,為病人就近就醫提供了便利,也極大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多年來,醫院在濃厚的學術和技術氛圍中樹立了理論和技能并進、科研與臨床齊飛的學科發展理念,先后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成都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并在省市各級醫療服務與質量檢查、滿意度測評及醫護技能比賽中名列前茅,屢建殊勛。目前,醫院各學科中有60名學科帶頭人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四川省醫學會、成都市醫學會等學術組織的理事、常務委員、委員。
都江堰市醫療中心,學科門類齊全,已成為九環線黃金旅游線路上的重要醫療保障基地之一,已是西南地區一流、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縣(市)級綜合醫院之一。按照市委、政府“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統一要求,都江堰市醫療中心將以“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服務立院,文化建院”的戰略方針為指引,以打造“科技興院工程,人才強院工程,優質服務工程,醫療質量安全工程,低成本運行、績效考核工程”為目標,牢固樹立“生命所托,健康所系,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核心價值觀,以創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目標,力爭把醫療中心打造成為全國有影響,西南知名,成都縣市級一流,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管理一流的綜合性醫院,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