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上海交大優秀博導;上海銀蛇獎提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心房顫動診治中心主任,心內科副主任。上海市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心臟節律分會副主委,中國遠程心電鑒監護副主委,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委員,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心律失常學組委員,中華心律失常雜志第三屆編委會委員,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編委、常委,中國介入心臟病雜志編委。中國房顫工作組專家成員;Cir AE及CMJ特約審稿人。上海市胸科醫院60周年卓越人才獎。 臨床:自1998年在國內率先開展房顫經導管射頻消融基礎和臨床研究,至今累計完成各種心律失常介入手術2萬例,其中房顫導管消融手術16000例(萬),個人例數世界最大;2015年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手術2400例,其中房顫消融手術1750例,連續8年房顫導管消融數量居亞太地區首位和世界前列。患者70%來自國內外。最主要的特點是:在持續性房顫這一國際性難題,首創了”CCL”術式,并根據這個術式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并發表多篇原創性的高分SCI文章。是這一領域在國際上極具有影響力的專家。 科研: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SCI收錄論文73篇;其中IF>5分文章為10篇,IF>10分文章2篇(14.3分),文章特點是臨床研究文章為主,高分值的比例多;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已完成一項,在研一項),上海市重點課題2項;曾參與863、十一五、衛生部重大課題子課題負責人;目前科研經費550萬;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2012第一完成人),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一項(2010第一完成人),上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2011,2012第一完成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2011,第四完成人);建立了房顫導管消融治療病例數據庫,為推動全國房顫診治規范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教學:在全國掛牌了15個房顫分中心(浙江、江蘇、山東,江西、福建,湖北);連續成功舉辦了8屆“上海房顫國際論壇”,對提高國內及亞太地區房顫診療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全國培訓醫生80余人;曾到國內外133家醫院進行手術演示;出版房顫導管消融方面專著3部,其中《心房顫動導管消融學》是國內第一步系統介紹房顫導管消融操作技巧的專著。 團隊有正高2名,副高1名,主治醫生2名;博士5名,碩士1名;該中心是上海交大首批專病中心,在首批19個專病中心的三年考核中是三個優秀之一,獲100萬的經費支持;曾獲醫務工會創新獎提名及獲交大優秀班組獎(2012)。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