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張祥松[]

    醫生擅長

    1991年醫學本科畢業,1997年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一直從事內科學和核醫學臨床工作,對甲狀腺疾病、皮膚血管瘤以及惡性腫瘤的核素內照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對各種疾病的核醫學影像診斷,尤其是PET-CT診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專科: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的核素治療,核醫學影像診斷★醫療經歷和特長:1991年醫學本科畢業,1997年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一直從事內科學和核醫學臨床工作,對甲狀腺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的核素內照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對各種疾病的核醫學影像診斷,尤其是PET/CT、SPECT/CT診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要研究方向:惡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惡性腫瘤的核素內照射治療;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社會學術團體兼職:《中華核醫學雜志》編委《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編委》中華核醫學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核醫學會常委廣東省核醫學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 ...詳情
  • 莫利求[]

    醫生擅長

    暫無介紹 ...詳情

    從業經歷
    莫利求,男,副主任醫師,麻醉科主任,1995年畢業于原中山醫科大學,一直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工作,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麻醉學分會委員。長期工作在醫療第一線,有近20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在腦外科、五官科、甲狀腺外科、心胸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骨科、血管外科等各種常見手術及疑難手術的麻醉管理均熟練掌握。在麻醉理念上,注重全面平衡的麻醉管理、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不但重視術中的平穩,還關注到不同麻醉的處理對患者的預后(即壽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從而盡可能發揮麻醉學對患者健康的幫助。先后承擔或參與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及省級科學基金科資助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參與編寫《肝移植麻醉學》專著,獲廣州市科技進步獎一項。近幾年承擔省級科技項目1項,致力于細胞與臟器保護的研究。 ...詳情
  • 彭挺生[]

    醫生擅長

    淋巴造血系統腫瘤,骨腫瘤病理診斷 ...詳情

    從業經歷
    彭挺生,女,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生。擅長淋巴造血系統腫瘤,骨腫瘤病理診斷,骨和軟組織腫瘤發生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主持和參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6項。2004年獲中山大學梁伯強病理學科教獎。 論著: 1. Peng T, Zhang P, Liu J, et al. 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well-differentiated and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eregulation of targetabl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Lab Invest. 2011 Mar; 91(3):392-403. 2. Ye Z, Shi H, Peng T, Han 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igh grade primary cardiac osteosarcoma.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1 Jan; 12 (1):94-5. 3. Wang A, Liu X, Sheng S, Ye H, Peng T, Shi F, Crowe DL, Zhou X. Dysregul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27 expression in 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MC Cancer. 2009 Jun 4;9:167. 4. Ye H, Wang A, Lee BS, Yu T, Sheng S, Peng T, Hu S, Crowe DL, Zhou X. Proteomic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2 (SOD2) as a metastasis marker for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ncer Genomics Proteomics. 2008 Mar-Apr;5(2):85-94. 5. 彭挺生,李智,丘鉅世,等. 轉移抑制基因KAI1與骨肉瘤侵襲轉移特性的關系.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6;22(9):1771-1774 6.彭挺生,李智,丘鉅世,等.細胞因子HGF體外增強骨肉瘤細胞株的增殖和粘附性.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6; 7(5):529-532 7.彭挺生,丘鉅世,李智,等.CD44對骨肉瘤細胞增殖、黏附和侵襲性的影響.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5;34(6):362-366 8.彭挺生,丘鉅世,梁惠珍等. 基質金屬蛋白酶-2,9及其抑制劑在骨肉瘤中表達的意義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3;24(2):132-135 9.彭挺生,丘鉅世,張萌等. 血管形成、纖維連接蛋白和腫瘤細胞增殖與骨肉瘤侵襲、轉移、復發的關系. 實用癌癥雜志 2003;18(3):234-236 10.彭挺生,丘鉅世,吳惠茜等.CD44s、MMP-9、Ki-67的表達與骨肉瘤侵襲、轉移、復發的關系. 癌癥 2002;21(7):745-750 11.彭挺生,丘鉅世,李揚,等.普通骨肉瘤中CD44、纖連蛋白的表達及意義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2;31(5):65-66 12.彭挺生,趙國華,吳惠茜等.人肺癌裸鼠移植瘤中uPA系統的表達及意義. 癌癥 2000;19(3):208-211 13.彭挺生,趙國華,趙國強等.uPA系統在4株非小細胞性肺癌細胞中的表達. 中山醫科大學報 1999;20(3):174-177 14.彭挺生, 趙國華,周慕珩.纖溶酶原系統在肺癌中的表達和意義.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1998;14(4):391-393 15.唐芳,彭挺生(通訊作者),宋一璇 胎兒心室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7;36(10):713-714 16.王燕,喬慧, 彭挺生,等.缺氧反應元件啟動子-反義血管內皮生長因子165 cDNA和單純皰疹病毒1-胸苷激酶基因共表達治療骨肉瘤的體外研究.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07;36(3): 190-195 17.席銀雪,宋鑫, 陳潔,陳惠新, 彭挺生,等.syndecan-1在胃黏膜癌變不同階段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中華腫瘤雜志 2007;29(3): 193-196 18.席銀雪, 宋鑫, 陳惠新,彭挺生,陳旻湖.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癌變多階段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 中華醫學雜志 2006;86(48):3405-3408 19.王燕,丘鉅世,喬慧,汪睿, 彭挺生,等.缺氧對HRE—TK/GCV系統殺傷......詳情
  • 雷文斌[]

    醫生擅長

    耳鼻咽喉頭頸顱底良惡性腫瘤;咽喉、嗓音、返流疾病;鼾癥、睡眠呼吸障礙等;擅長各類咽喉頭頸開放性手術及內鏡微創手術。 ...詳情

    從業經歷
    本科畢業留院工作至今近二十年,中山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培育對象,在耳鼻咽喉科專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嚴謹慎密的臨床思維及細致嫻熟的操作技能,特別是對耳鼻咽喉科疾病、耳鼻咽喉頭頸腫瘤、鼻竇炎、嗓音和鼾癥等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微創手術與常規手術均力求精益求精,深得醫患贊譽。熱衷于耳鼻咽喉頭頸腫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尤其是頭頸腫瘤方面。已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Head & neck’等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SCI論著近10篇,目前正主持國家及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項。曾先后獲得鄭裕彤、GB Ong等留學基金資助到德國科隆大學、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及美國Mer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癥中心等地留學,已與香港大學及美國紐約癌癥中心在頭頸腫瘤基礎研究領域展開密切的研究合作,善于充分吸收國內外眾家所長,結合本科特點,熱誠服務于病人。 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疾病及頭頸腫瘤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91.9-1996.6 中山醫科大學(本科,臨床醫學系)1996.7-至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從事醫教研工作1999.9-2004.6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碩博聯讀,取得博士學位,2002.6-2002.11 德國科隆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訪問學習。2008.8-2009.7 獲得DR Cheng YuTung Fellowships 2008/2009 及GB ong 獎學金的資助在香港大學醫學中心瑪麗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行了為期一年臨床學習及基礎研究。2011.3-2011.9 獲得世界著名的美國紐約SLOAN-KETTERING癌癥中心邀請,到該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訪問學習半年。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論著: 1. Wen-bin Lei, Zhen-zhong Su; Xiao-lin Zhu, et al. Removal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 via suspension laryngoscope and Hopkins telescope in infants. Ann oto rhinol laryn. 2011 Jul;120(7):484-8. 2.Lei W, Jia T, Su Z, et al.Combined effect of rapamycin and cisplatinon survival of Hep-2 cells in vitro. Oncol Res. 2009;18(2-3):73-81. 3.Lei W, Wen W, Su Z, 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general anaesthesiavs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Acta Otolaryngol. 2010;130(2): 281-5. 4. Wen WP, Su ZZ, Wang ZF, Lei WB(通訊作者).Anesthesia for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removal via self-retaining laryngoscopy and Hopkins telescopy in children.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2 Mar;269(3):911-6. 5. Wei-ping Wen, Zhen-zhong Su, Xiao-lin, Lei WB(通訊作者) et al. 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 with cricothyroidopexy: A treatment for anterior vocal commissure 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 Head & Neck.ahead of publication. 6. Fang J, Lei W, Huang X, et al. Expression of mismatch repair gene PMS2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regulation by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in vivo and in vitro. Auris Nasus Larynx. 2012 Feb;39(1):71-6. Epub 2011 May 14.(共同第一......詳情
  • 葉維基[]

    醫生擅長

    肝膽、胰腺腫瘤、肝血管瘤、復雜肝膽管結石、各種肝膽道損傷、門脈高壓等疾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葉維基(已退休),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醫療系。長期從事肝膽外科工作,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擅長于肝膽、胰腺腫瘤、肝血管瘤、復雜肝膽管結石、各種肝膽道損傷、門脈高壓等疾病的診治。 ...詳情
  • 唐保東[]

    醫生擅長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膽道胰腺疾病、結腸炎與腸易激綜合征、便秘、消化道腫瘤、炎癥性腸病等。擅長各種消化科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對各種腹痛、腹脹、呃逆、胃口欠佳、便秘經驗獨到。熟練開展胃鏡、腸鏡的操作以及內鏡下多項治療技術。 ...詳情

    從業經歷
    對消化內科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診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膽道胰腺疾病、炎癥性腸病以及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擅長胃鏡、結腸鏡操作,手法嫻熟準確,經驗豐富。可開展多項內鏡下治療如:各種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止血,靜脈曲張套扎術,消化道息肉的切除,各種膽、胰腺、食管支架的放置,胃造瘺等。近年來致力于各種肝病的研究,擅長診治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脂肪肝,少見和疑難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膽汁淤積性肝病,酒精或藥物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以及各種黃疸疾病的鑒別等。研究方向:消化系統疾病、肝臟疾病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2004/07—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東院消化內科,副教授1999/09—2004/06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碩士、博士1993/07—1999/08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1988/09—1993/06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士社會兼職:全國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凈化攻關協作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分會常員;廣東省醫學會肝病學會分會委員;廣州市黃埔區危重病學會秘書長論著:在國外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30余篇論文專著:現代實用醫學研究(主編)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中山大學優秀黨員 ...詳情
  • 向劍平[]

    醫生擅長

    手外科,顯微外科,修復重建,創傷骨科,周圍神經損傷 ...詳情

    從業經歷
    向劍平,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顯微外科雜志》通訊編委。1993年湖南醫科大學本科畢業。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上肢創傷、手外科、顯微外科的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美國加州醫院創傷中心接受臨床培訓一年。擅長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肢體骨與軟組織損傷、周圍神經損傷、上肢及手的復雜損傷以及四肢軟組織良惡性腫物,并在肢體功能重建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詳情
  • 陳崴[]

    醫生擅長

    長期從事內科腎臟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在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診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狼瘡性腎炎、難治性腎病綜合征、IgA腎病、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的診斷與治療。熟練掌握腎活檢、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術。 ...詳情

    從業經歷
    陳崴,女,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導師。 醫療特長:長期從事內科腎臟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在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診治以及腹膜透析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狼瘡性腎炎、難治性腎病綜合征、IgA腎病、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的診斷與治療。熟練掌握腎活檢、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術。 研究方向: 慢性腎臟病早期防治,狼瘡性腎炎,高尿酸血癥腎損害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2000年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后一直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工作。2010年5月-2012年5月獲國際腎臟病協會資助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腎臟病和高血壓中心進行博士后學習2年,2012年5月-8月在美國Tufts醫學中心腎內科訪問學習。 社會兼職: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論著:近年來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收錄論著12篇。 1, Chen W, Tang X, Liu Q, Chen W, Fu P, Liu F, Liao Y, Yang Z, Zhang J, Chen J, Lou T, Fu J, Kong Y, Liu Z, Fan A, Rao S, Li Z, Yu X*. Short-term Outcomes of Induction Therapy With Tacrolimus Versus Cyclophosphamide for Active Lupus Nephr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m J Kidney Dis. 2011, 57(2): 235-44. 2, Chen W, Liu Q, Wang H, Chen W, Johnson RJ, Dong X, Li H, Ba S, Tan J, Luo N, Liu T, He H, Yu X*.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population study in the Tibetan population.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May; 26(5):1592-9. 3, Chen W, Chen W, Wang H, Dong XQ, Liu Q, Mao H, Tan J, Lin J, Zhou F, Luo N, He H, Johnson RJ, Zhou S, Yu X*.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Southern China.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Apr; 24(4):1205-12. Epub 2008 Oct 24. 4, Shi Y, Chen W*, Jalal D, Li Z, Chen W, Mao H, Yang Q, Johnson R, Yu X. Clinical outcome of hyperuricemia on IgA nephropath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Kidney &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2012;35(3):153-160. doi:10.1159/000331453 Epub 2011 Nov 23. 5. Chen W*, Liu Q, Liao Y, Yang Z, Chen J, Fu J, Zhang J, Kong Y, Fu P, Lou T, Liu Z, Ji Y, Li Z, Yu X. Outcomes of Tacrolimus Therapy in Adults with Refractory Membranous Nephrotic Syndrom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 2013 Feb;345(2):81-7. 6. Chen W, Liu Q, Chen W, Tang X, Fu P, Liu F, Liao Y, Yang Z, Zhang J, Chen J, Lou T, Fu J, Kong Y, Liu Z, Li Z, Yu X*. Outcomes of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Tacrolimus versus Azath......詳情
  • 徐艷文[]

    醫生擅長

    各種月經病和不孕癥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長期從事生殖內分泌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擅長各種月經病和不孕癥的診治。 ...詳情
  • 陳小紅[]

    醫生擅長

    從事皮膚科臨床醫教研工作十年余,對皮膚血管炎、皮膚淋巴瘤、大皰性皮膚病、代謝性皮膚病和先天性皮膚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業為皮膚組織病理。對銀屑病、痤瘡、皮膚真菌病、蕁麻疹、皮炎濕疹和性傳播疾病的治療有專長。\" ...詳情

    從業經歷
    陳小紅,女,副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 醫療專長:   從事皮膚科臨床醫教研工作十年余,對皮膚血管炎、皮膚淋巴瘤、大皰性皮膚病、代謝性皮膚病和先天性皮膚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業為皮膚組織病理,對銀屑病、痤瘡、皮膚真菌病、蕁麻疹、皮炎濕疹和性傳播疾病的治療有專長。 主要研究方向: 1. 銀屑病與微生物相關性的研究; 2. 性傳播疾病沙眼衣原體病原體的研究; 3. 皮膚組織病理 科研基金 2004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基因芯片制備與基因庫建立的研究 專  著 1.皮肌炎/多發性肌炎伴惡性腫瘤45例分析。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 (1):31~33 2.20例HIV抗體陰性神經梅毒患者的臨床分析。中國愛滋病性病,2007;6:560~562 3.原發性皮膚小B細胞淋巴瘤。臨床皮膚科雜志,2007;36 (8):499~501 4.Β-溶血性鏈球菌、結核分支桿菌與銀屑病相關性。中山大學學報;2006. 27 (5):541~544 5.各型銀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結核分支桿菌及其提取物抗體水平的研究。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22 (1):14~16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日韩爱爱小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夫醉酒被公侵犯的电影中字版| 九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97|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美女隐私直播| 草草影院私人免费入口|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2018高清在线|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bbbbbbbbb欧美bbb|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 97sese电影|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四虎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bbbbbbbw日本|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一级一级人与动毛片| 曰本视频网络www色|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