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李玲[]

    醫生擅長

    1983年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后一直從事神經科臨床和科研工作。熟悉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及神經系統疾病的危重癥搶救,尤其擅長腦血管疾病(短暫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性癡呆等)、眩暈癥、老年癡呆、局灶性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面肌痙攣、斜頸等)等診斷和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李玲,女,主任醫師,教授,神經二科副主任。碩士導師,博士學歷,畢業于1999年。 醫療專長:   1983年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后一直從事神經科臨床和科研工作。熟悉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及神經系統疾病的危重癥搶救,尤其擅長腦血管疾病(短暫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性癡呆等)、眩暈癥、老年癡呆、局灶性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面肌痙攣、斜頸等)等診斷和治療。 主要研究方向: ① 腦缺血后神經可塑性研究。② 腦卒中后抑郁綜合征和焦慮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 科研基金 ①腦缺血再灌注神經系統信號轉導的研究。廣東省攻關項目基金2004。②新的磁共振技術確認腦缺血半暗帶及治療時間窗。廣東省科委自然基金2000。 獲獎情況 獲國家衛生部三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部基金3項,獲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培養碩士研究生9人。 論  著 1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表達與腦微血管改變的實驗研究.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6):453-456.2 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病灶及周圍區PAI-1表達.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4;20(3):417-420。3 69 例中樞神經系統結核感染臨床與病理.Chin J Clin Neurosci 2002 ;10(3) ,281~283.4 中樞神經系統結核誤診分析(附35例臨床病理報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1;27(3)189-192.5 局灶腦缺血再灌注區腦微血管基底膜損害及uPA、uPA mRNA表達的實驗研究.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0; 16(11): 1189-1193.6 局部腦缺血再灌注病灶區腦微血管基底膜及其成分改變的實驗研究.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00; 19(5): 364-367. 專  著 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SCI 論文6篇,主編《腦水腫》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參與編寫?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第5版)?、《腦卒中》 、《臨床神經病學》、《神經系統疾病藥物治療學》、《全科醫學臨床診斷學》等書籍。 ...詳情
  • 黃帆[]

    醫生擅長

    神經遺傳疾病、腦血管疾病、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黃帆,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2000年獲得神經病學博士學位,從事神經病學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十余年, 對神經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神經遺傳疾病、腦血管疾病、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長期負責本科生神經病學課程癲癇一章的傳授,并主編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內科學習題集》。近年來先后獲得三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臨床和實驗論文二十余篇,例如用熒光PCR對中國人肝豆狀核變性進行早期診斷及攜帶者檢測《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01年;熒光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肝豆狀核變性基因突變《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0年;肝豆狀核變性基因Arg778Leu突變與臨床表現關系研究《中華神經科雜志》2000年。 ...詳情
  • 王瑩[]

    醫生擅長

    暫無介紹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 ...詳情
  • 劉衛彬[]

    醫生擅長

    十分熟悉神經系統常見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如腦血管病、各種腦炎、腦和脊髓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病、周圍神經病和肌肉病等。擅長疑難危重病的診斷和處理。擅長重癥肌無力的診斷治療,20多年跟蹤治療隨訪的重癥肌無力患者3400余例,創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療,改變了重癥肌無力是不治之癥的局面,在搶救重癥肌無力危象有獨到的方法,費用低療效好,創造了連續14年危象救治成功率較高的好成績。 ...詳情

    從業經歷
    劉衛彬,女,主任醫師,教授,神經科專科主任,博士導師。中華醫學會神經免疫學組專家,中華醫學會感染與腦脊液細胞學組專家,中國睡眠障礙醫學會專家,中國腦心同治委員會專家。《中華醫學雜志》編委,《中國神經免疫學與神經病學雜志》編委,多個核心雜志審稿專家。從醫30年十分熟悉神經系統各種疾病的診治,熟悉腦血管病,多發性硬化、各種腦炎和脊髓病,周圍神經病的診治,尤其擅長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的診治,在重癥肌無力的診治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重癥肌無力專家之一,創新了一系列治療改變了重癥肌無力是不治之癥的局面,7成以上的女性和兒童患者可以治愈。在搶救重癥肌無力患者呼吸危象的治療有獨到方法,治療費用低療效好。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基金資助11項,獲省衛生科技進步獎1項,參編醫學著作6部,主編《重癥肌無力》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詳情
  • 徐評議[]

    醫生擅長

    1. 運動障礙/神經變性病: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扭轉痙攣、發作性運動障礙、多系統變性、癱瘓以及面肌痙攣等肌張力障礙病 2. 癡呆:血管性癡呆、老年性癡呆等 3. 神經遺傳病:肝豆狀核變性、小腦性共濟失調、肌肉萎縮疾病、異染性白質腦病等疑難雜癥 4. 功能性疾病:頭痛、憂郁和心理障礙 ...詳情

    從業經歷
    徐評議,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師,博士學歷,畢業于1994年7月。 2000-2002年:美國Baylor醫學院神經科博士后,主要從事中樞神經變性病的臨床和科學研究。2005-2006年,美國Kansas大學醫學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長期從事神經科的臨床工作,對神經系統常見病及疑難雜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進行有效的診治。 1. 運動障礙/神經變性病: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扭轉痙攣、發作性運動障礙、多系統變性、癱瘓以及面肌痙攣等肌張力障礙病 2. 癡呆:血管性癡呆、老年性癡呆等 3. 神經遺傳病:肝豆狀核變性、小腦性共濟失調、肌肉萎縮疾病、異染性白質腦病等疑難雜癥 4. 功能性疾病:頭痛、憂郁和心理障礙 主要研究方向: 1. 中樞神經變性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等。 2. 神經遺傳病:肝豆狀核變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異染性白質腦病等 科研基金 先后主持國家“863”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高科技計劃分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美國PDF國際研究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基金3項、回國留學人員基金1項、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基金1項,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帕金森病神經保護藥物多中心臨床研究”,參與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基金1項,參與美國NIH基金2項和廣東省團隊項目項等26項基金。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組委員;《American Academy of Nanomedicine》、《中華神經醫學雜志》和《中國神經科學雜志》編委,《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神經科雜志》、《中山大學醫學科學版》、《中國醫學大學學報》、《新醫學》等雜志特約審稿人;美國Neuroscience Association會員;國際MDS運動障礙學會會員;國家自然基金評委,北京大學臨床重點項目評委,廣東省自然基金評委,廣東省和廣州市生物醫藥專家學會委員。 獲獎情況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論著 Nature Genetics. 2003; Neurology. 2002; Archives Neurology. 2001; Neurology.2001;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1; Movement Disorders 2002; CMJ. 2004; Human Mutations.2005; AJA. 2007; Carcinogenesis. 2007; FASEB J, 2007; Nanomedicine, 2007; Hepatology. 2008; J Neurol Sci.2008; J Neurochem. 2008 專著 副主編:《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神經遺傳病學第三版》人民軍醫出版社; 編委: 《神經病學》、《帕金森病》、《神經遺傳病學第二版》、《臨床神經病學》、全國七年制教材《醫學科研概論》等。 ...詳情
  • 李洵樺[]

    醫生擅長

    熟練掌握各種神經系統常見病、危重病和多種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以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和神經肌肉疾病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專長于對這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主要病種包括: 1、以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遺傳病:肝豆狀核變性、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發作性運動障礙病、遺傳性痙攣性截癱、肌張力障礙等; 2、神經肌肉疾病:運動神經元病、代謝相關的肌病; 3、朊蛋白病:CJD和FFI等。 ...詳情

    從業經歷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87年和1995年分別獲中山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中山一院從事神經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 社會兼職: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病理學組副組長。 論著: 在國內外核心醫學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 專著: 神經遺傳病學. 副主編之一.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神經內科病例討論精選. 副主編之一.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肝豆狀核變性. 主編之一.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 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詳情
  • 方燕南[]

    醫生擅長

    神經內科各類疾病的診治,特別對腦血管疾病、各類頭面頸痛、各類腦炎脫髓鞘疾病、小兒抽動癥、多發性硬化、脊髓病變、神經根神經炎、憂郁及癡呆等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腦和脊髓內伴有異常影像學的疑難病鑒別診斷有深厚的功力。 研究方向:各種頭痛頭暈,各類神經痛,高血壓腦血管病,腦炎等。 ...詳情

    從業經歷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82年醫療系本科畢業后一直在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工作,1993年和2001年分別獲獲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科研型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三級教授、二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腦血管病和偏頭痛的臨床實驗研究。2004年在我院設立了頭痛專科門診,2007年至2009年進行了中國南方地區門診成年偏頭痛臨床流行病學特點研究。2008年進行了廣東、廣西和云南三省原發性頭痛流行病學調查。已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兩項,2011年再獲國家自然基金60萬資助課題。 社會兼職:兼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疼痛學會常委,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屆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頭痛委員會委員,2008年衛生部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學科組成員,1996年承擔廣東省住院醫師考核神經科組組長。 論著:主編《神經科疑難病例影像學診斷分析》兩部書。 專著:在國內醫學雜志共發表論著近百篇,國際醫學雜志SCI文章12篇。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先后獲廣東省、衛生部、教育部醫學科技獎3次。 ...詳情
  • 徐康清[]

    醫生擅長

    麻醉手術期器官保護與急危重病復蘇處理,尤其是在術后急慢性鎮痛治療與各種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人流或**與分娩鎮痛等領域造詣高 ...詳情

    從業經歷
    徐康清,男,主任醫師,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廣東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廣東省醫學會麻醉學會器官移植學組委員,廣東省抗癌學會腫瘤麻醉與鎮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麻醉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臨床麻醉及危重病醫學工作近20年,是中山大學麻醉學醫、教、研工作的中青年骨干,主要開展體外循環、顱腦、肝膽、肝腎移植及急危重等重大手術的臨床麻醉,醫療效果好,臨床麻醉未發生醫療事故與意外,深受同行的好評,是“中山一院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論著: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約50多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體外循環心臟手術肺的炎性反應及烏司他丁對其影響的臨床研究》獲得2001年度裘法祖優秀醫學論文一等獎。 專著:主編專著3部:《臨床麻醉設備與耗材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麻醉藥物治療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和《麻醉急癥與意外救治指南》(人民軍醫出版社)。自編中山大學教材2部: 《Clinical Anesthesiology》和《臨床麻醉理論與實踐新進展》。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科研態度認真,治學嚴謹,主持國家及教育部、衛生部、廣東省科技廳、上海市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廣州市科委和中山大學資助的科研課題共20項。榮獲廣東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 ...詳情
  • 肖亮燦[]

    醫生擅長

    各專科手術的臨床麻醉,特別擅長于心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胃腸外科、胸外科及器官移植手術的麻醉 ...詳情

    從業經歷
    肖亮燦,男,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至今擔任麻醉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麻醉學分會骨科與創傷外科學組副組長;廣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1990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事臨床麻醉工作22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麻醉經驗。能獨立處理疑難、危重及重大手術的麻醉,擅長于神經外科手術、心血管手術、腹部手術麻醉。參與了亞洲首例聯頭嬰分離術、本院首例心臟移植、首例心肺聯合移植術的麻醉。在肝移植、腎移植等器官移植手術的麻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專著:麻醉耗材學(主編:徐康清 肖亮燦) 高等教育出版社,臨床醫生用藥大全(參編) 廣東科技出版社。 ...詳情
  • 朱慶棠[]

    醫生擅長

    利用顯微外科的獨特優勢治療肢體創傷及其并發癥、后遺癥;神經、血管、肌肉、肌腱、韌帶和皮膚等軟組織損傷和缺損的修復;骨缺損、骨不連、骨髓炎、骨折畸形愈合的顯微外科治療;肢體創傷后外形與功能的重建。對手與上肢疾患的外科治療也有較豐富的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研究方向: 1.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與再生研究,神經移植材料研制與產品開發。 2.嚴重肢體創傷急救、保肢治療及后期修復和功能重建。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本科(七年制)就讀于原中山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在中山一院工作至今,期間攻讀博士學位,并在美國深造一年,歷任顯微整形外科醫師,顯微手外科主治醫師,顯微創傷手外科副教授、教授。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顯微修復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骨關節學組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創傷骨科學分會常委,《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編輯,《中華創傷骨科雜志》通訊編委,國際內固定學會(AO)亞太區講師。 論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雜志或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專著:參編專著4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 獲2014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2完成人),2015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第4完成人)。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五五月五月开|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朋友把我玩成喷泉状| 在线免费成人网|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超级乱淫岳最新章节目录| 国产精品2020在线看亚瑟| 99er在线视频| 女人张开腿给男人桶爽免费|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毛片永久新网址首页|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人人洗澡人人洗澡人人|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黄色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99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壮汉男同志69可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第9页| 91大神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www激情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