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陳秉學[]

    醫生擅長

    擅長心、腦、肝膽外科手術麻醉及危重病人搶救復蘇,以及急慢性痛癥,特別是腰腿痛、術后痛、頸肩痛綜合征、肩周炎、癌癥性痛、偏頭痛等的診療 ...詳情

    從業經歷
    陳秉學,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1962年7月。 醫療專長 長期專心致力于臨床麻醉學科建設培養人才及科研工作,精湛于各專科麻醉,主要心血管外科心臟直視手術與心肌保護、肝膽道與肝移植、控制性低血壓等手術的麻醉臨床與研究,建立一套規范的麻醉管理與血流動力學的調控方法;圍術期液體容量復蘇、危重和休克病人的搶救復蘇、各項監測技術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技能;各種急性疼痛、慢性痛有相當的診治經驗。 主要研究 1、α2腎上腺素能受體與脊髓鎮痛機制; 2、急性超容與等容血液稀釋中血流動力學與凝血功能(TEG)變化。 獲獎情況 肝隔離技術在肝腫瘤切除術的應用1995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名)。 論著 1、Synergistic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and acupuncture on C-fiber evoked potentials in cats. Anesth & Anag. 1996; 81: S. 60 2、原位肝移植圍麻醉期血液動力學與凝血功能調控的探討 中華麻醉學雜志 1998;4: 209 3、The effect of propofol on myocardial βadrenoceptor stimulation in rats Br. J.Aneath 1997;74 (Suppl):27-28 (SCI accepted) 4、Control of hypertension with urapidil during pheochromocytoma perioperative period Anesth & analg. 1999;88:S.136 ( SCI accepted) 5、19例原位肝移植術凝血彈性圖(TEG)的變化及ACT相關性臨床研究 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283 專著 1、實用硬脊膜外腔神經阻滯學, 第二版,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1,第一版1996,( 第一副主編) 2、臨床監測學, 廣東科技出版社,1997年, (第二副主編) 3、胸部腫瘤外科麻醉學, 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 鄭卅, 2001(第一主編) ...詳情
  • 楊軍英[]

    醫生擅長

    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及兒童齲病等臨床各種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特長:從事口腔臨床醫教研工作近30年擅長于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及兒童齲病等臨床各種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對牙體大面積缺損的充填及修復、后牙疑難根管的治療及再治療、牙齒美容修復以及合并系統性疾病的牙周病及粘膜病有較深入研究;熟練掌握本專業診療新技術、新方法,如顯微根管治療、多種不同系統的鎳鈦根管預備及熱牙膠充填技術、超聲根管治療技術、冷光牙體美白技術、超聲齦下治療技術以及牙周纖維夾板固定術等,臨床診療效果良好。·研究方向:口腔內科學·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86.7本科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7研究生畢業于中山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2.7—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社會兼職: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廣東省老年口腔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專委會常委、廣東省口腔醫學會預防口腔醫學會常委。·論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雜志或核心雜志發表專業論著30余篇;第二作者及以下10余篇。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基金的研究。·專著:主編專著2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工作至今多次被中山大學及醫院評為優秀黨員及優秀教師。 ...詳情
  • 陳家良[]

    醫生擅長

    暫無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對呼吸系統各種疾病、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氣胸有較豐富的經驗。 ...詳情
  • 匡代軍[]

    醫生擅長

    頭、頸、頜面部各類腫瘤的外科診治;頜面部畸形及創傷,唇、腭裂的修復,各類血管瘤的治療等 ...詳情

    從業經歷
    匡代軍,女,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在口腔科多年的工作從而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臨床中能準確診斷,出色完成口腔頜面外科的各大、中、小的臨床手術。對于口腔科的各類多發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斷技術全面,臨床經驗豐富,施診方法嫻熟,操作手法細膩。特別擅長頭、頸、頜面部各類腫瘤的外科診治;頜面部畸形及創傷,唇、腭裂的修復,各類血管瘤的治療等。以第一作者發表文章共6篇.其中<<中華顯微外科>>1篇;<<新醫學>>3篇;<<實用醫學雜志>>1篇;<<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1篇.其它若干篇. ...詳情
  • 陳偉[]

    醫生擅長

    有30年放射診斷和20年放射介入診治的臨床經驗,在心胸和骨骼系統的影像診斷、在惡性骨腫瘤的動脈內化療栓塞術、盆腔腫瘤的介入治療、甲狀腺和脾臟功能亢進的介入治療、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的介入治療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陳偉,男,主任醫師,放射介入專科主任。碩士導師,碩士研究生。廣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學組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常委、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副主編。 醫療專長 有30年放射診斷和20年放射介入診治的臨床經驗,在心胸和骨骼系統的影像診斷、在惡性骨腫瘤的動脈內化療栓塞術、盆腔腫瘤的介入治療、甲狀腺和脾臟功能亢進的介入治療、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的介入治療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主要研究 血管疾病與腫瘤的介入放射學診斷和治療。 論著 1、腔內隔絕術治療胸主動脈夾層, 陳偉,楊建勇,等。中華放射學雜志 2、肺真菌病的影像分析(附43例報告),陳偉,陳境弟。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3、CT透視在介入放射學中應用的初步探討,陳偉,莊文權,楊建勇。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4、骨肉瘤動脈內化療栓塞術的臨床研究,陳偉,莊文權,楊建勇。臨床放射學雜志 5、頑固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癥動脈栓塞治療,陳偉,莊文權,楊建勇。臨床放射學雜志 6、骨血管源性腫瘤,陳偉,肖官惠。中國腫瘤臨床 7、蔓狀血管瘤的介入治療,陳偉,莊文權,楊建勇,等。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8、經皮椎體成形術臨床應用的價值,陳偉,莊文權,楊建勇,等。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9、頸動脈體瘤的術前動脈栓塞治療,陳偉,莊文權,楊建勇,等。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10、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小兒肝母細胞瘤15例,陳偉,李家平,等。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11、骨神經源性腫瘤(附14例分析),陳偉,肖官惠,王連唐。中華放射學雜志 12、骨韌帶狀纖維瘤影像學分析, 陳偉,肖官惠,黃兆民。中華放射學雜志 13、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骨骼X線分析,陳偉,肖官惠,黃兆民。實用放射學雜志 14、頸咽頜面部腫瘤的血管栓塞治療,陳偉,莊文權,冉偉。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15、核素骨顯像在原發性骨腫瘤及瘤樣病變診斷上的應用探討,陳偉,肖官惠,石銳,中國醫學影象技術 16、特發性含鐵血黃素沉著癥,陳偉,陳境弟。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17、超選擇骨腫瘤瘤血管無水酒精栓塞及其病理學觀察,陳偉,徐義春。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18、兒童胡桃夾現象的診斷和靜脈內支架置入治療,陳偉,初建平,等。放射學實踐 19、胸廓內動脈對經動脈灌注化療原發性肺癌的重要性,陳偉,錢元新。廣東醫學 20、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for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phenomenon in three pediatric patients. Wei Chen,Jianping Chu,Jianyong Yang,etal. JVIR 21、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osteosarcoma. Jianping Chu,Wei Chen,Jiaping Li,et al.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專著: 主編 介入放射學臨床實踐,科學出版社 主編 介入放射學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門脈高壓及其并發癥的介入放射治療臨床系列研究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惡性骨腫瘤超選擇動脈內化療栓塞術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難治性Graves’病的介入栓塞治療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腰椎間盤突出癥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Lymphangioma: Imaging diagnosis ...詳情
  • 管向東[]

    醫生擅長

    外科復雜、危重、疑難并發癥處理,外科危重病人的循環、呼吸衰竭治療、營養支持,SEPSIS與ARDS診治、危重病人評估,危重病人血流動力學與氧代謝的臨床應用,肝移植術后ICU綜合管理 ...詳情

    從業經歷
    管向東,男,主任醫師,教授,科主任,博士導師,博士學歷,畢業于1984年9月。 醫療專長 從事危重病醫學臨床及研究15年,對外科危重病人的全面管理有較深造詣。擅長于外科復雜、危重、疑難并發癥處理,外科危重病人的循環、呼吸衰竭治療、營養支持,SEPSIS與ARDS診治、危重病人評估,危重病人血流動力學與氧代謝的臨床應用,肝移植術后ICU綜合管理等。曾赴香港瑪麗醫院(1997年)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2001年)。 主要研究方向 外科高危病人血流動力學與氧動力學相關研究、原位肝移植圍術期管理、危重醫學情報與危重病醫學軟件設計、 SEPSIS。 科研基金 1. 原位肝移植術后最優化氧輸送對預后作用的研究,廣東省科委,1998-2002。 2. 外科高危重病人最優化氧輸送對預后作用的研究,廣東省衛生廳,2002-2005。 3. 超正常化DO2對外科高危病人死亡率影響的研究,廣東省衛生廳,2002-2006。 4. 蛋白酶抑制劑對外科高危病人SIRS與MODS作用的研究,廣州市科技局,2003-2006。 5. “心肺腦復蘇”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制作, 衛生部, 1999-2000。 社會兼職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分會, 常務委員,2003年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危重病與感染學組, 委員,2005年起。廣東省醫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2004年起。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編委,2005年起 。 獲獎情況 1、1999. 原位肝移植術后血流動力學與氧代謝管理 廣東省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責任人。 2、2000. 原位肝移植術后管理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一責任人。 3、1997.創傷后ARDS氧輸送及血流動力學作用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三等獎.第一責任人4、1998.“外科危重病監測”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制作。中山醫科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一責任人 5、2000.“心肺腦復蘇”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制作.中山醫科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責任人 6、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03年)。 論著 1. 氧代謝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1, 21(4):200-202 2. 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感染(附5年回顧分析),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1, 21(4):209-212 3. 原位肝移植術后早期超正常化氧輸送對病人預后影響的研究,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1, 21(11):678-679 4.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療效比較,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01, 17(5):290-293 5. 70例原位肝臟移植, 中華外科雜志, 2001, 39(9):679-683 6. 原位肝移植術后管理,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 2001, (2):115 7.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病理生理,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2, 18(6):334-336 8. 肝腎綜合征,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2, 22(2):72-74 9.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感染特點,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2, 22(9):533-534 10. 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腎功能不全,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2, 22(9):572-575 11. 外科危重病人血流動力學管理,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2, 22(10)636-640 12. 335例術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 2002, 23(3):224-226 13. 連枷胸的機械通氣治療, 創傷外科雜志, 2002, 4(4):237 14. 原位肝移植術前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02, 8(5):262-264 15. 肝臟移植:中山醫科大學器官移植中心的經驗(英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 115(4):543-548 16. 外科高危病人血流與氧動力學的早期目標化管理,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 23(1):56-58 17. 腸內營養支持在肝移植圍手術期的應用,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 23(2):75-77 18.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 23(2):126-128 19. 肝移植術后細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分析,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 23(3):163-164 20. 血漿一氧化氮濃度與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MODS發生的研究,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 23(6):355-357 21. 腹部術后腹腔感染53例臨床分析,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3, 24(1):85-88 22. 高容量血液濾過對MODS患者血流動力......詳情
  • 郭燕[]

    醫生擅長

    人體各種疾病的X線、CT、MR診斷;尤其擅長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 ...詳情

    從業經歷
    郭燕,女,主任醫師,碩士導師,博士學歷。 醫療專長 1986年至今一直從事人體各種疾病的X線、CT、MR診斷工作,在長期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診斷工作經驗,尤其在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研究中有更多的體會。 主要研究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 科研基金 小腎腫物的螺旋CT表現與病理對照研究(市科技局資助,2004年)。 獲獎情況 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2004年 論著 1、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年5月 2、螺旋CT在小腎癌診斷中的應用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年8月 3、腎細胞癌的螺旋CT診斷及超聲的協同作用 《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年5月 4、非上皮性膀胱腫瘤影像表現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1年3月 5、誤診為腎細胞癌的病例(附7例報告) 《中國綜合醫學雜志》,2001年1月 6、圍繞影像,授人以漁《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年4期 專著 主編專著:腎腫瘤臨床CT診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年9月)。 ...詳情
  • 姜儻[]

    醫生擅長

    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損傷的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腎臟病的病理診斷;腎臟病實驗室檢查 ...詳情

    從業經歷
    姜儻,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研究員,醫學檢驗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學歷,畢業于1982年。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內科腎臟病研究、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疾病等的腎臟病理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防治研究、醫學檢驗及實驗室研究的臨床和教學工作。曾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等地接受過病理、免疫、細胞培養、流式細胞術、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面的系統、嚴格的培訓,具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能力、敏銳的科研意識及良好的科研素養。在腎臟病理診斷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國均享有盛名,目前承擔廣東省大部分地區醫療單位及湖南部分地區的腎臟病理診斷工作。在工作中提出過多種有價值的病理診斷指標用于臨床診斷。在醫學檢驗方面,進行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損傷的發病機制和腎臟病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的研究,是全國以及廣東省檢驗醫學專業的學術帶頭人。 主要研究方向 1.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損傷的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 3.腎臟病的病理診斷4. 腎臟病實驗室檢查 科研基金 1. 腎小管上皮逆向分化的序列基因、信號調節及中止策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0萬) 2003年 2. 腎臟纖維化時小管上皮細胞逆向分化機制及基因調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0萬) 2001年 3. 自身免疫性腎炎中ART細胞株的克隆誘導及疫苗研究 衛生部優秀人才基金 (1.0萬) 1998年 4. 以臨床病例為中心的整體教學模式研究 國家“十五”重點立項課題“21世紀中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課題 (1.0萬) 2005年 5. 誘導建立ART細胞株在自身免疫性腎炎中的作用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基金 (6.0萬)2000年 6. 腎小管上皮逆向分化的序列基因、信號調節及中止策略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6.0萬) 2003年 社會兼職 目前任中山大學醫學部醫學檢驗系主任、中山大學附一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廣東省衛生廳“科技興醫五個一工程”學科帶頭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學術帶頭培養對象。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并兼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省檢驗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生物學會廣東省微生物、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病毒學會全國委員;中華免疫學會全國委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臨床檢驗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臨床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常委;中國分子生物學會常委;《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檢驗醫學雜志》、《臨床檢驗雜志》、《臨床腎臟病雜志》等雜志常務編委、編委、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實習評審員和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委。 獲獎情況 1. 重金屬鎘等腎毒性物質致腎小管損傷的機理及防治, 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6年 2. Tamm-Horsfall蛋白在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免疫發病機理中的作用,國家教育委員會一等獎,1995年 3. 脂蛋白腎病的家系研究,中山醫科大學科研二等獎,1998年 4. 腎臟活檢中病理學診斷參數的系列探討,中山醫科大學科研二等獎,1999年 論著 1. 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患兒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表達 華中醫學雜志 2005.02.20; 29(1): 18-20 2. 全面實驗室自動化與自動化管理理念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4.03.21; 27(3): 129-131 3. RNA干擾:快速關閉基因表達新技術研究進展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4.01.21; 27(1): 58-59 4. MTHFR基因型與晚期腎臟病/腎移植受者血漿高半胱氨酸水平及心血管病發生率的關系 臨床檢驗雜志 2003.11.15; 21(6): 327-329 5. 自身免疫性腎炎模型中自身反應性T細胞的克隆誘導及免疫學行為分析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03.04.15; 19(2): 99-104 6. 腎小管炎在腎小球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3.01.15; 24(1): 63-67 7. 尿液蛋白與腎臟病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2.09.30; 25(5): 312-313 8. 狼瘡性腎炎患者T淋巴細胞受體Vβ的表達及克隆聚集性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2.05.30; 25(3): 159-161 9. 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中國臨床醫生 2002.01.05; 30(1): 6-8 10. The phase-shift mutation in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 potential etiologic significance of neuroendocrine mechanisms in lupus nephritis Clin Chim Acta 2001,313(1-......詳情
  • 莫家驄[]

    醫生擅長

    擅長小兒泌尿、生殖、普通外科、新生兒外科、小兒腫瘤外科診療及小兒膀胱尿道鏡胡應用,特別是小兒腎積水、先天性巨結腸等難度較大的手術。 ...詳情

    從業經歷
    莫家驄,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本科學歷。 醫療專長 從事小兒外科20多年,熟悉小兒泌尿生殖外科(如尿道下裂、后尿道瓣膜、尿道外傷、膀胱外翻、巨輸尿管、腎積水、尿失禁、兩性畸形)、小兒普通外科(如肛直腸畸形、巨結腸、中腸旋轉不良、膽總管囊腫、肛門失禁)、小兒腫瘤外科(如神經母細胞瘤、肝腎腫瘤)、新生兒外科等疾病的診療,擅長小兒膀胱尿道鏡、腹腔鏡的應用。 主要研究方向 小兒泌尿生殖外科疾病(先天畸形、大小便失禁、腫瘤)病因與診治。 科研基金 主持省科委《胎兒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性腎積水治療過程肺發育研究》。 社會兼職 廣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胎兒畸形矯治學組副組長、中華小兒外科雜志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獲獎情況 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天性肛管直腸閉鎖的治療”、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重型尿道下裂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及手術方式的改進。 論著 多篇中華系列雜志文章。 ...詳情
  • 劉唐彬[]

    醫生擅長

    小兒外科消化、泌尿系統疾病及兒童惡性腫瘤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劉唐彬,女,(已退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1959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主要研究方向 :小兒外科消化、泌尿系統疾病及兒童惡性腫瘤的診治,特別近十多年來重點研究圍產期小兒外科消化、泌尿系統畸形的產前診斷及產后早期診斷與治療,獲得滿意效果。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av色综合网站| 最新版天堂资源8网| 在线观看你懂得| 丰满的少妇愉情hd高清果冻传媒|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儿子女朋友爸爸的朋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一级一片一a一片| 日本免费的一级v一片|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老师好大好爽办公室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亚洲精品suv|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色三级大全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蜜桃成熟时无删减手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狼色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