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于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斗。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并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臺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制定中國第一個重癥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癥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臺、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臺,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臺;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癥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華血管外科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涵英哺華,毓仁作圣。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于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后,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余名。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系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并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余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58號

醫生團隊
  • 符氣禎[]

    醫生擅長

    骨折、骨腫瘤、骨病、人工關節置換、背椎手術等方面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符氣禎,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1970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后一直在骨科工作至今。在工作40余年中得到我國著名骨科元老鄺公道、黃承達、朱家凱等教授的言傳身教,目前是廣東省骨科界的老一輩。40多年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發表數十篇論文,參加編寫數本專著。對研究和解決骨科范圍的疑難病例和復雜手術非常感興趣,在疑難病例及復雜手術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中華骨科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及國內創新的手術方法已被引用到全國統編教材(外科學)中。在骨創傷、骨腫瘤、骨病、骨關節、脊柱、小兒骨科等方面臨床經驗豐富,對骨科疑難病例有較深入探討和研究。特別對兒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Perthe`s病)的治療有獨特的見解。 ...詳情
  • 王飛[]

    醫生擅長

    肝炎 ...詳情

    從業經歷
    擅長:肝炎 ...詳情
  • 黃正松[]

    醫生擅長

    自1982年以來一直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教、研工作,全面精通神經外科領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很強的處理各類神經外科疑難疾病的能力,擅長腦血管疾病、顱內腫瘤、脊髓疾病和先天性顱腦疾病等的介入治療和顯微外科治療。成功地主持完成了國內首例,世界上結構最復雜、手術難度最大的D型連頭嬰分離術。近十年來主要從事顱底腫瘤及顱內中線深部腫瘤及復雜腦血管病的診治。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詳情

    從業經歷
    黃正松,男,主任醫師,教授,曾任神經外科主任,博士導師,1982年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本科畢業,并于1988、1994年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被評為黑龍江省跨世紀拔尖人才,博士生導師, 1997年~1998年日本北海道大學醫學院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內外公開招聘為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 醫療專長 一直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全面精通神經外科領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很強的處理各類神經外科疑難疾病的能力,擅長腦血管疾病、顱內腫瘤、脊髓疾病和先天性顱腦疾病等的介入治療和顯微外科治療。成功地主持完成了國內首例,世界上結構最復雜、手術難度最大的D型連頭嬰分離術。 主要研究方向 腦血管疾病、顱內腫瘤、脊髓髓內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神經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血管內治療專業學組委員,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會員,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廣東省科技評審專家,廣州市科技評審專家,中山大學醫學學位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雜志》特約編委,《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常務編委,《新醫學》常務編委,《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編委,《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編委。 獲獎情況 1.《復雜性連頭嬰分離術》 200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2.《血管內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2000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3.《血管內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1999年黑龍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4.《腦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1997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高新醫療技術成果獎;第一完成人 5.《復雜性、難治性頸動脈海綿竇瘺血管栓塞技術》1995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論著 1.Huang Zhengsong, Dai Qinshun, Jiang Tao, et al.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ith self-made silk segment suspension in a rabbit mode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96; 109:228 2.Huang Zhengsong, Dai Qinshun, Jiang Tao, et al.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cal aneurysms with self-made tungsten coils in a dog model. Chinese Medical Jourral 1996;109: 624 3.Huang Zhengsong, Dai Qinshun, Suo Jingxian, et al.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VMs experience in 72 cas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95; 108: 413 已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文版)、中華外科雜志、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余篇。 ...詳情
  • 劉旭盛[]

    醫生擅長

    大面積特重燒傷救治,各種特殊原因特殊部位燒傷治療,如化學燒傷,放射損傷,電擊傷,熱壓傷,皮膚撕脫傷,吸入性損傷,各種原因急慢性創面與嚴重感染的診斷治療,創面修復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各種原因遺留瘢痕的矯正與修復。 ...詳情

    從業經歷
    研究方向:吸入性損傷,燒傷后多臟器功能衰竭,創面難愈機制與促愈措施和機理探討。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79.9 ~ 1984.7 第三軍醫大學軍醫系 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4.9 ~ 1887.7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研究生 獲碩士學位 1987.9 ~ 1991.12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研究生 獲博士學位 1998.7 ~ 1999.7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醫學院外科進修 WHO進修生 1984.7 ~ 1991.11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 住院醫師,助教 1991.12~ 1994.11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 主治醫師,講師 1994.12~ 2000.8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1995.12~ 2006.2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 碩士生導師 2000.9 ~ 2006.2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 教授,主任醫師 2001.12~ 2006.2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 博士生導師 2006.3 ~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燒傷科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2013.10.18~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五黨支部 支部書記 社會兼職: 廣東省醫學會燒傷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全國燒傷學會 常務委員 2014年10月起 中國康復醫學會燒傷治療與康復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2014年10月起 中國醫師協會燒傷外科醫師分會前任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燒傷分會前任副主任委員 論著: 1. 粒細胞NADPH氧化酶在犬煙霧吸入傷中的變化及意義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1;13(4):357~359 2. 嚴重燒傷后一些遞質與內臟功能損害關系的探討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2;14(1):98~99 3. The role of toxic oxygen metabolites of neutrophil in canine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Annals of The Mediterranean Burns Club. 1993;6(3):193~198 4.嚴重燒傷后某些細胞因子與內臟功能損害的關系 中華醫學雜志 1993;73 (9):538~540 5.嚴重燒傷病人血清TNF活性變化及其意義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3;15(2):113~118 6.嚴重燒傷后MOF病人內臟組織PGE2定量及意義 中華創傷雜志 1994; 10(1):9 7.嚴重燒傷后血清纖維連接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4;16(3):216~218 8.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of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activity i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Burns. 1994; 20(1):40~44 9.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 of blood monocytic interleukin-1 production in vitro i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Burns 1994; 20(4): 302~306 10. 燒傷患者急性期反應物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雜志 1994;6(6):350~354 11. 嚴重燒傷病人血漿PGE2 含量的變化及意義,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5; 17(1):41~44 12.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and monocytic in vitro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1(IL-1) and internal organ dysfunction i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Burns . 1995; 21(1):29~33 13. 細胞因子在嚴重燒傷病人多臟器功能衰竭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中國基層醫學,1996; 3 (4):233~234 14. 燒傷病人應用舒普深臨床觀察, 見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編輯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編:舒普深外科臨床應用征文專輯,1996年9月,pp.39~42 15.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of serum fibronectin i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Burns. 1996;22(4):295~297 16. The clinical signific......詳情
  • 譚敏[]

    醫生擅長

    1、在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的診斷與手術治療上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腸道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對各種胃癌D2根治術和擴大根治術、各種結腸癌根治術、直腸癌根治術(Miles術和各種保肛手術)、家族性息肉病的手術治療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2、嫻熟掌握消化道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技巧。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結腸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等以及其他胃腸道良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的各種腹腔鏡胃底折疊術,對2型糖尿病及單純性肥胖的病人,可以通過各種術式如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袖狀胃切除等減體重的手術方法,達到滿意的治療目的,這些手術創傷少,效果滿意可靠。 3、對食管裂孔疝,腹股溝疝,臍疝,各種手術后出現的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復雜疝具有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研究方向: 1、胃腸道腫瘤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尤其胃癌、結直腸癌規范化外科治療; 2、胃腸道腫瘤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3、各種疝外科的手術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醫療特長:1、在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的診斷與手術治療上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腸道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對各種胃癌D2根治術和擴大根治術、各種結腸癌根治術、直腸癌根治術(Miles術和各種保肛手術)、家族性息肉病的手術治療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2、嫻熟掌握消化道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技巧。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結腸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等以及其他胃腸道良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的各種腹腔鏡胃底折疊術,對2型糖尿病及單純性肥胖的病人,可以通過各種術式如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袖狀胃切除等減體重的手術方法,達到滿意的治療目的,這些手術創傷少,效果滿意可靠。3、對食管裂孔疝,腹股溝疝,臍疝,各種手術后出現的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復雜疝具有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研究方向:1、胃腸道腫瘤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尤其胃癌、結直腸癌規范化外科治療;2、胃腸道腫瘤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3、各種疝外科的手術治療;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94年中山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一直在其附屬第一醫院外科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現為胃腸外科中心副主任,直腸肛門疝外科主任。1998-現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外科;1997-1998年 日本神戶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外科高級訪問學者;1996年3月-6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外科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外科進修;1994-1996年 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講師;1994年 中山醫科大學外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社會兼職: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微創外科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消化外科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微創外科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與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腹腔鏡-內鏡外科學組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常委、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委員會考評專家、衛生部內鏡專業普通外科技術培訓(廣東)基地主任、全國數十家專業核心期刊雜志 常務編委、編委。 ...詳情
  • 勞鎮國[]

    醫生擅長

    擅長臂叢和四肢神經損傷修復與再生;慢性肢體淋巴水腫治療;四肢復雜性損傷軟組織缺損的修復與功能重建;體表血管瘤手術;血液透析動-靜脈瘺形成術及其并發癥治療;手、足先天性畸形矯正等。 ...詳情

    從業經歷
    勞鎮國,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碩士學歷,畢業于1983年10月。 醫療專長 從醫30余年。一直從事顯微、整形、手外科的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尤其在臂叢和四肢神經損傷修復與再生,慢性肢體淋巴水腫治療,四肢復雜性損傷軟組織缺損的修復與功能重建,體表血管瘤手術,血液透析動-靜脈瘺形成術及其并發癥治療,手、足先天性畸形矯正等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協助口腔、耳鼻喉科開展頭、頜面部腫瘤切除后的整復手術。 主要研究方向 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與再生肢體慢性淋巴水腫診斷與治療皮瓣的臨床應用。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顯微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人體生物組織工程學會理事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編委。 獲獎情況 在雪旺細胞及雪旺細胞源性神經營養蛋白的系統研究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治療淋巴水腫的實驗和臨床治療和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痙攣性腦性癱瘓的前瞻性系統研究等方面先后多次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論著 在中華外科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山醫科大學學報等刊物先后發表相關專業論文20余篇。 專著 參與撰寫《周圍神經顯微修復學》、《現代外科學》、《周圍神經外科進展》等專著。 ...詳情
  • 黃東鋒[]

    醫生擅長

    從事臨床康復醫學工作30余年,在康復醫學診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于神經系統疾病康復,如腦血管病及腦外傷、腦癱、脊髓損傷、神經損傷等;骨關節矯形康復,如脊柱側凸、膝關節內外翻、扁平足、馬蹄內翻足、骨關節炎等。對疑難重癥及急性期早期康復醫療處理有很高康復診療能力,能獨立組織和指導高層次臨床康復醫療小組工作(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義肢矯形、言語語言病理學),臨床取得很好的康復診療效果和功能結局。掌握先進的康復醫學功能檢測技術,如三維運動分析、足底壓力分析、平衡分析、認知分析等實驗室技術。積極應用國際新技術在專科疾病的康復治療上,如麥肯基診療、西式手法結合治療性運動技術處理頸腰痛;超聲或/和電刺激定位藥物神經阻滯抗痙攣技術在臨床腦損害患者痙攣狀態的處理;足底壓力測試結合足部康復矯形技術處理扁平足;理療、關節腔內注射及步態姿勢矯正治療膝關節炎等。 ...詳情

    從業經歷
    黃東鋒,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學歷。現任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合作中心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康復醫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物理醫學康復醫學教研室主任、中山醫學院康復治療學系主任。1989年7月于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2010年3月~2011年3月美國紐約大學Rusk康復醫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學者。 醫療專長 在腦神經康復和骨關節康復矯形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豐富經驗,特別是對腦血管病、腦外傷、脊柱脊髓損傷、骨關節炎、脊柱側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扁平足等疾病的臨床康復診療。專長于運用各種高新技術和經典康復治療技術在臨床的應用。擔任省保健醫療專家曾參與中央保健會診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在腦神經和骨關節康復方面開展康復機制和運動姿態分析研究。 負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負責省市級重點課題多項。 現負責主持: 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衛生部首批康復醫學專科醫師培訓示范基地; 衛生部腦防委康復治療技術培訓基地;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 廣東省人社廳博士后創新基地; 廣東省教育廳聯合研究生培養示范基地; 廣東省科技廳康復醫學與臨床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康復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社會兼職 現任: 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國際交流委員會亞澳區主任; 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學會康復醫師分會副會長、兼脊柱脊髓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醫生協會整合醫學專業委員會整合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籌備)主任委員 廣東省殘疾人康復協會會長; 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研究會副會長。 曾任: 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第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委。 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康復醫學教育專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第六屆常委、第七屆主任委員、第八屆名譽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康復科醫師分會第一、二屆主任委員 現還擔任《中國康復醫學雜志》、《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中國神經再生雜志(英文版)》、《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志》、《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中國康復》等學術雜志編委。 論著 1994年以來發表國家級學術論著100余篇(中國期刊網檢索)。 SCI文章20余篇。 專著 主要著作有《臨床康復醫學》上下冊(主編)、《社區康復適宜技術圖譜》(主編)、美國《綜合水療學第三版》(主譯)、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教材《運動療法技術學》(副主編)、《實用康復治療技術》(副主編)、北大出版社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康復醫學》(副主編)等。 ...詳情
  • 程鋼[]

    醫生擅長

    長期從事整形美容和手外科臨床工作,對乳房和鼻整形、手足畸形矯正、疤痕整形和體表軟組織腫瘤治療等有深入研究。特別擅長于精細手術操作,如小血管吻合、淋巴管吻合、神經吻合和輸精管吻合。在治療小兒痙攣性腦癱、乳糜尿、神經肌腱損傷、游離皮瓣移植、尿毒癥病人動靜脈造瘺和人造血管植入術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 ...詳情

    從業經歷
    程鋼,男,副主任醫師,教授,整形修復外科副主任,碩士導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于1988年7月。 醫療專長 長期從事整形美容和手外科臨床工作,對乳房和鼻整形、手足畸形矯正、疤痕整形和體表軟組織腫瘤治療等有深入研究。特別擅長于精細手術操作,如小血管吻合、淋巴管吻合、神經吻合和輸精管吻合。在治療小兒痙攣性腦癱、乳糜尿、神經肌腱損傷、游離皮瓣移植、尿毒癥病人動靜脈造瘺和人造血管植入術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 小兒痙攣性腦癱外科綜合治療、外周神經的組織工程學研究 獲獎情況 1992年;省科委二等獎: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1999年;省科委三等獎:雪旺細胞和雪旺細胞源神經營養蛋白的系列研究; 1998年;省衛生廳三等獎: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痙攣性腦性癱瘓的前瞻性系列研究。 ...詳情
  • 張希[]

    醫生擅長

    從醫40年,在各類心胸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學術造詣。擅長各類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主動脈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對胸部各種良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后成功為我院開展了首例心臟移植、心肺聯合移植、不停跳冠脈搭橋、升主動脈全弓置換及雜交手術、心房顫動外科消融以及大動脈調轉手術等多種復雜手術。 ...詳情

    從業經歷
    張希,男,一級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心臟外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博士導師,博士后。 醫療特長: 從醫40年,在各類心胸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學術造詣。擅長各類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主動脈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對胸部各種良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后成功為我院開展了首例心臟移植、心肺聯合移植、不停跳冠脈搭橋、升主動脈全弓置換及雜交手術、心房顫動外科消融以及大動脈調轉手術等多種復雜手術。 研究方向: 1.冠脈搭橋手術 2.心臟瓣膜整形和自體心包重建心臟瓣膜 3.心肌保護4.復雜先心病; 5.心臟微創外科 6.心臟移植及心肺聯合移植;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95.10- 至今: 教授,科主任,中山醫科大學心臟外科 1992.6- 1995.9: 副研究員,美國BUMC心臟外科 1990.1- 1992.5: 博士后,美國Tufts大學NEMC。 1987.11-1990.1:博士研究生,講師,中山醫科大學心臟外科 1985.7- 1987.10:住院總,主治,講師,中山醫科大學心臟外科 1982.7- 1985.6: 碩士研究生,中山醫科大學 1976.12-1982.6:外科醫生,廣鐵中心醫院 1976.12: 中山醫學院醫療系畢業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心血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中華心胸外科學會全國委員 擔任《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現代心血管外科雜志》,《中華實用醫藥雜志》,《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嶺南心血管雜志編委》,《中山大學學報雜志》,《實用醫學雜志》等多家專業雜志編委 論著: 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在SCI及國內核心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共100多篇。 專著: 主編 《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201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參編 《外科臨床手冊》2006年,人民軍醫出版社。 《實用心臟外科手冊》1992年,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新外科手冊》第4章,1997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門診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第36章及37章,1998年,廣東科技出版社 《外科學》第28、32章,2002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 《外科癥狀鑒別診斷》第9、10、11章,2005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 其他主要工作成績(比如獲獎情況): (1)1999年《活動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緊急瓣膜置換術》獲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三等獎。 (2)2004年《含血停跳液對缺氧未成熟心肌的保護作用》獲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3)2001-2003年連續三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現代心臟外科新進展》第一負責人。 (4)親自牽頭組織專家教授到周邊醫院指導開展心臟外科手術。 (5)成功開展成人心臟移植及心肺移植手術,存活5年以上。 (6)獨立指導碩士研究生20多名,指導博士后2名,間接指導博士及碩士生近50名。 ...詳情
  • 曾群英[]

    醫生擅長

    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急重癥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整套搶救技術和方法 ...詳情

    從業經歷
    曾群英,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1970年7月1日。從事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5年多,精通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急重癥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整套搶救技術和方法。特別是對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風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診斷及治療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新進展有深刻造旨。對常見心血管病新特藥物研究有自己的特色。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搶救危重病人、疑難病例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注重病人隨訪,防治結合,注重病人健康教育。專家門診病人多,深受病人歡迎和喜愛。 主要研究方向 冠心冠心病及相關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心力衰竭、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社會兼職 中西中西醫結合學會廣東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四、五屆副主任委員;廣東老教授協會醫學專家委員會心血管病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導刊》、《中華新醫學》、《中華臨床醫藥雜志》、《中華中西醫雜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中華醫學實踐雜志》、《嶺南心血管病雜志》、《新醫學》等雜志常務編委、編委;《廣東省醫學會》《廣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獲獎情況 校級校級教學一等獎1項,校/院級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中科院、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中心科研成果及優秀論文一等獎2項,第二屆華中地區科技推廣會、北方高科技消息中心等科研及優秀論文二等獎3項,中華醫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腎病雜志等獲科研及論文三等獎3項。 論著 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國醫藥導刊》《中華新醫學》《中華臨床醫藥雜志》《中華中西醫雜志》《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新醫學》《嶺南心血管病雜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中華醫學實踐雜志》《中國臨床藥理雜志》等以第一作者發表醫學專業論著共68篇以上。 專著 《高級臨床內科學》副主編。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6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在线视频线视频免费网站| 免费看的黄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巨龙肉色透明水晶丝袜校花|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一级片|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www.日本xxxx| 婷婷影院在线观看|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粗壮挺进人妻水蜜桃成熟|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eeuss影院www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免费 | 成人免费视频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精品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aⅴ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xxxx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丝袜综合精品第一页| 美女被a到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凌凌漆国语|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天堂资源bt在线官网|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妇性猛交视频| 免费超爽大片黄| 雄y体育教练高h肌肉猛男|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