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焉耆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二級
焉耆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52年12月,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康復、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占地總面積3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600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14770.47平方米,綠化面積已達65%以上。目前編制床位300張,固定資產5500萬元。現有職工464名,其中在編職工291名,聘用職工173名,主任醫師職稱7名,副主任醫師職稱29名,中級職稱58名,研究生學歷4名,大學本科生60名,大學專科生125名。 <br> <br> 焉耆縣人民醫院設有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肛腸科、急診科、手麻科、藥劑科、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等20個臨床、醫技、門診科室和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并設有黨政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感染管理控制科、病案室、財務科、科教科、網絡室、后勤服務科等十個職能科室。 <br> <br> 焉耆縣人民醫院擁有先進的雙排配置西門子螺旋CT機、西門子乳腺機、美國GE數字化B超診斷儀、美國產順康前列腺三晶片氣化電切鏡、腹腔鏡、美國史樂輝關節鏡、意大利產HD113D成像超聲診斷系統、意大利產移動式X光機、意大利產C型臂(帶數字減影)、意大利產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DR)、GE500mA X光機、日立7080、7020全自動生化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日產胃鏡、血液透析機、體外碎石機、高壓氧艙、鼻竇鏡等大型醫療設備150余臺(件)。先進的醫療設備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促進了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目前我院已自行開展胸腰椎爆裂骨折經前路、后路椎體次全切椎管減壓植骨內固定術、復雜四肢及骨盆骨折手術、關節鏡下行半月板切除成形術、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鉆孔引流術、腦積水腹腔分流術、腦膠質瘤及大腦凸面腦膜瘤切除術、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小兒疝疝口關閉術、闌尾切除術、經后腹膜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消化及泌尿系各種癌癥根治術、卵巢囊腫剔除術、子宮肌瘤挖除術、子宮全切術、立普刀及宮腔鏡手術、白內障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上瞼下垂矯正術等手術,在開展微創手術方面名列全疆縣級醫院前列。同時,與專家合作開展了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關節鏡下行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骨巨細胞瘤切除人工植骨融合術、甲狀腺腺葉全切及根治術、經輸尿管鏡氣壓膽道碎石術、食道癌根治術、宮頸癌及卵巢癌根治術、鼻竇鏡行鼻甲部分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上頜竇開創引流術等具有三甲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高難度復雜手術,在骨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等學科領域走在了全疆縣級醫院的前列。 <br> <br> 焉耆縣人民醫院不斷拓寬對外交流途徑與渠道,先后與北京解放軍304醫院,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兒童醫院,河北省人民醫院、第二、第三附屬醫院,河北廊坊眼科醫院等建立了業務指導關系。2005年8月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遠程教學會診定點醫院。與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二附院、附屬腫瘤醫院、新疆建工醫院、烏魯木齊市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與技術協作關系,聘請了原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CT室主任、影像主任醫師洪潤環教授,原巴州人民醫院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宗藩,原巴州人民醫院腦外科主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楊盼來,原農二師醫院病理科主任、病理副主任醫師張志高、原巴州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心臟彩超副主任醫師齊錦華5位在醫療學術界享有較高聲望的專家、教授常年坐診。并根據臨床工作需要經常聘請疆內外資深知名專家來院講學、會診、查房、手術及解決疑難問題。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醫院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7年醫院門診人次133778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944人次,增長率為4.65%;出院人次為1115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98人次,增長率為27.4%;手術人次為236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3人次,增長率為17%;床位使用率為113.15%。2007年總收入為3932.3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0.68萬元,增長率為23.98%,其中醫療收入2052.42萬元,占總收入的52.19%,藥品收入1146.23萬元,占總收入29.15%,財政補助工資629.60萬元,占總收入的16.01%。 <br> <br> 焉耆縣人民醫院先后被授予衛生部“二級甲等醫院”、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衛生紅旗單位”、“無煙醫院”、自治州“五佳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先進單位”、“助殘先進單位”、“花園式單位”、自治縣“行風評議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焉耆縣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職工將振奮精神,決心在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實踐中以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環境為各族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滿意的醫療服務。同時將工作中心轉移到思想建設、業務建設、作風建設、人才建設、和...
預約掛號
-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昌吉州人民醫院)三級
新疆昌吉州人民醫院建于1955年。建院57年來,在州黨委、州人民政府以及各級衛生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下,經過幾代人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現已成為昌吉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醫院不僅是新疆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及昌吉衛生學校的教學醫院,還是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的技術協作醫院,是昌吉州120緊急救援中心和昌吉州傳染病院所在地。近年來,醫院年門診量46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4萬人,為保障和增進昌吉州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醫院占地面積85797平方米,現有業務用房面積64003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實際開放床位1100張。設有61個科室,其中臨床科室35個、醫技科室8個、黨委系統及行政職能后勤科室17個。有職工1440人,在職職工1114人,離退休職工326人。在職職工中衛生技術人員948人,占職工總數的85.1%。 醫院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及科技興院戰略,致力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積極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努力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近年來醫院積極鼓勵職工報考醫學研究生,并先后選送12名中青年骨干赴福建醫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目前,我院醫學研究生已達56人,加速了醫院人才梯隊向年輕化、專業化、高層次發展步伐。醫院致力于重點學科建設,以重點學科為龍頭帶動我院專業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先后確立了呼吸科、內分泌科、婦科、心內科、檢驗科、網管中心6個重點學科,在科研、技術開發、 設備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持。目前這些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已達到昌吉州先進水平。開展的心臟外科手術、心臟介入治療、腫瘤介入治療、宮腔鏡、腹腔鏡、關節鏡等手術,填補了昌吉州空白。醫院還采取多種形式,積極與區內外醫院開展技術協作、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提高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近十年,我院共獲自治區科技成果獎4項,國家專利2項;開展院內新技術、新項目492項,榮獲昌吉州科技進步二等獎13項,三等獎30項;有1179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及省級醫學核心期刊。 醫院是新疆醫科大學和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建有7個臨床教研室和23個教研組,承擔著新疆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的實習帶教和昌吉衛校臨床課教學及實習帶教任務。作為昌吉州醫教研中心,醫院還承擔著昌吉州各縣市基層醫院醫療技術人才的業務指導、培訓及醫療技術對口支援工作。 為了提高診療水平,近年來,醫院抓住機遇,大膽決策,采取多種籌資形式,購置了3.0T核磁共振、256排螺旋CT、彩超、多人醫用氧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大C臂等大中型高精尖醫療設備和較為齊全的常規診療設備,大大提高了醫院疑難病癥的診斷符合率、治愈率及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目前,我院設備資產總值1.8億元,固定資產達到4.04億元,資產總額5.3億元。 醫院黨政領導非常重視醫院信息化建設,自1999年起,累計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使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一個新水平,擁有了較先進的信息網絡管理系統,現已建成了以門診、住院醫生工作站(電子病歷等)、門診分診叫號系統、檢驗管理系統、合理用藥咨詢管理系統、醫療儀器收費智能管理系統、醫院全成本核算和績效考核系統、遠程會診系統等為主要項目覆蓋全醫院的醫療業務網;建成了 以醫院辦公自動化系統、醫院網站、中國醫院知識倉庫、電子郵件系統、醫療遠程教育、科主任工作站等為主要項目基于Internet的寬帶網系統,建成了符合國家標準、全疆衛生系統一流的信息網絡管理中心機房;建成了全疆地州級一流的昌吉州緊急救援中心120指揮系統。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大大提高了醫院的科學管理水平,醫院信息全員共享,職工工作效率提高,病人就醫環節簡化,就診時間縮短,各項收費準確透明,醫療成本明顯降低,使醫院效益得以顯著提高。 醫院有一支較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和團結務實、真抓實干的領導班子,在醫院57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忠誠、仁愛、嚴謹、奉獻的醫院精神和內增凝聚力,外增向心力,合力發展事業的精神風貌,為醫院事業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醫院領導班子多次被評為昌吉州“好班子”稱號。 醫院始終堅持“病人至上,質量第一”的宗旨,狠抓內涵建設和科學管理,大力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創建醫德醫風示范醫院”活動,有力地促進了醫院醫療業務和行業作風建設,提高了整體管理水平。近十年,醫院先后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全國“百姓放心患者滿意示范品牌”醫院、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自治區“十佳醫院”、昌吉州“先進黨組織”、昌吉州“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單位”、昌吉州“醫療保險服務
預約掛號
-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二級
寧夏煤炭總醫院是2003年2月由5個二級醫院、9個一級醫院、16個衛生所和3個衛生防疫站組建而成、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醫療集團。服務范圍遍布寧夏石嘴山市、銀川市和靈武市。五年來,醫院一年一個主題,先后開展了“質量管理年”、“文化建設年”、“樹立全新理念、打造服務品牌”、“科技創新年”和“精細化管理年”主題活動,促進了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 寧夏煤炭總醫院重視人才培養,堅持科技興院。實施了“620人才工程”,采取院外進修學習和院內崗位培訓相結合的辦法,每年選送醫務人員到區內外各大醫院和醫學院校脫產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并在院內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學術講座,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與寧夏醫學院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23名,為學科建設奠定了人才基礎,促進了科技進步。五年來,全院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314項,其中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鑒定和獲科技進步獎的3項,通過市級科技成果鑒定和獲獎的3項,取得市級科研立項的3項。共發表科技論文43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103篇,在省級期刊發表299篇,有5篇論文獲得寧夏醫學優秀論文獎。許多學科的技術水平已走在了本地區的前列,享有較高的聲譽。 寧夏煤炭總醫院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先進設備。共投入近兩千萬元,購買了雙排螺旋CT、血液透析儀、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各種醫療設備204臺(件),提高了醫院的設備裝備水平。 寧夏煤炭總醫院加強行風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實行院領導包科室、科室負責人包醫務人員的行風專項治理責任制和院、科兩級領導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行風的“一崗雙責”制度,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醫務人員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加強對醫療收費項目的監督管理,并對各項醫療價格進行公示,實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單制,增強服務收費的透明度,保證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圍繞如何轉變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開展全員大討論,查找在服務語言、服務行為、服務制度、服務環境、服務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定期召開社會監督員和患者家屬座談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和患者家屬的意見及建議。在此基礎上,共出臺了掛普通號看專家診、救護車免費接診、實行全程陪導等便民利民新舉措二百余項。還開展了微笑服務、禮貌服務、無縫隙服務、感動服務、一日兩護制服務和全程陪伴分娩等人性化服務,將服務延伸到醫療工作之外,在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還在生活上關心照顧病人,千方百計解決他們住院期間的各種困難,幫助危重癥患者減輕心理負擔,為家庭困難患者捐款、捐物、減收費用,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贊譽。 寧夏煤炭總醫院整治院內環境,營造良好氛圍。總醫院系統各單位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綠化、美化環境,使醫院呈現出衛生整潔、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環境優雅的新面貌。各醫院都不同程度地對住院病房和門診部進行裝修改造,更換和配置方便病人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服務設施,使住院環境朝著家庭化和溫馨化的方向發展,為患者營造了優雅、舒適的休養環境,被石嘴山市評為“園林化先進單位”。 寧夏煤炭總醫院注重文化培育,提高員工素質。確定醫院文化理念,并通過強力宣傳灌輸,使各種理念深入員工的心中。開展“告別陋習、踐行文明”、“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員工”和“青年讀書計劃”等活動,制定了員工文明公約和行為準則,規范員工的言行,并引導他們樹立人人學習、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努力使他們成為建設醫院的優秀人才。十分重視先進典型的選樹,開展文明科室、勞動模范、優秀員工和“十佳”護士的評選活動,培養推廣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使廣大員工趕有目標、學有典型。文化建設需要活動為載體,該院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加強各院間的交流溝通,促進了總醫院系統的文化融合,為培育優秀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寧夏煤炭總醫院開展精細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2007年開展了“精細化管理年”活動。通過認真地宣傳、教育,使精細化管理理念深入每一位員工的心中。并按照“數據說話、流程辦事、制度管人”的原則,對《醫院管理評價指南》進行細化分解,以完善、健全各項制度為重點,制定出臺新流程,量化考核細則,在年內將各項制度匯編成冊,為下一輪醫院等級評審打下堅實的基礎,力爭早參評,并一次通過。 寧夏煤炭總醫院通過五年來的努力,總醫院集團取得卓越的發展成果。員工人數不斷增長,其中取得副高以上職稱的達到155人,取得中級職稱的達到537人。床位數和固定資產分別增長到1413張和1.3億元。年門診量、住院病人、開展手術和業務收入分別達到569326人次、21800人次、6794臺次和1.3億元,分別比總醫院組合前增長了56.6%、111.4%、83.6%和251.3%。總醫院連續兩年榮獲寧夏煤業集團“文明單位”稱號,并被自治區黨委評為“防治非典先進基層黨組織”,還被批準成為“國家安全生產監...
預約掛號
-
成縣人民醫院二級
甘肅成縣人民醫院自1950年誕生至今,走過了五十多年曲折、坎坷,然而卻是執著、光輝的道路。五十多年來,醫院歷經滄桑 ,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而以醫療為主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在新的世紀里,“成醫人”,將繼續弘揚“奮發、進取、團結、奉獻”的醫院精神,以前所未有的理念,去發掘其所特有的睿智與創造精神,在鑄造每一個新的起點中,堅韌不拔,再塑輝煌。 甘肅成縣人民醫院專業學科齊全,重點突出,設有24個臨床科室,有專業技術人員250余名,高級技術人員10多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80多名,擁有大中型醫療設備如德國西門子MRI,德國西門子全身CT,新東方2000B型X光機、彩色超聲成像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視腹腔鏡、富士能電子胃鏡、21項血球計數儀等大中型先進設備。 醫院年門診20余萬人次,年住院收容近5000人次,開展了許多新業務。 醫院擁有一支服務一流的醫療隊伍,先進的現代化醫療設備,各種技術檢查手段完善可靠,給您的治療提供優質安全的保障。 成縣人民醫院將繼續堅持“科技興院”的辦院方針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預約掛號
-
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
張掖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56年6月,經過50多年的發展和幾代人的執著追求和拼搏奮進,如今已成為一所設備精良、技術先進、科室齊全、管理有序,集醫療、預防、保建、急救、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是蘭州大學教學醫院和甘肅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承擔著全市130萬人民群眾的醫療、預防、急救及全省大中專醫學院校的教學、實習等任務。醫院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擁有開放床位650張,職工821人,其中高級職稱85人,中級職稱297人。擁有直線加速器、螺旋CT、核磁共振、數字減影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免疫分析儀、數字胃腸X光機、經顱多普勒等先進設備300余臺(件)。開展了腎移植、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數字減影下急性腦梗塞溶栓術、冠脈造影、冠脈支架術等多種介入診斷治療,顯微外科顱腦手術、各種腫瘤根治術、斷指(肢)再植術、拇指再造術、腹腔鏡、前列腺氣化電切手術以及檢驗,病理等新技術、新業務360多項,科研立項156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7項,市科技進步獎150項。年門診接診病人40萬人次,急診3萬多人次,住院病人達2萬多人次,手術病人5600多例(包括門、急診手術)。醫療服務范圍輻射河西地區及周邊青海、內蒙等省區,為500多萬群眾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和就醫環境。近年來,先后獲得全省“醫德醫風示范醫院”、全省“醫院管理先進集體”、全省“十佳醫院”、全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省“三下鄉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和“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首批管理創新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預約掛號
-
酒泉市人民醫院(酒泉市醫院)三級甲等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座落在“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絲路重鎮——酒泉市肅州區,醫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及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下設有1個市級緊急救援中心、3個分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范圍輻射甘肅河西地區及周邊青海、內蒙等鄰近省區,是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蘭州大學、河西學院、酒泉衛生學校的教學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開放床位1415張(編制床位1075張),在職職工169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406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2人,中級職稱36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1人,酒泉市領軍人才13人。設臨床科室48個,醫技科室6個,行政后勤科室19個,專業組79個,市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8個。醫院年門診量52萬余人次,出院4.5萬余人次,固定資產5.7億元。消化內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婦科、產科、手術麻醉科、腫瘤科、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為市級重點學科。醫院先后開展了顯微外科手術、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冠脈支架植入術、射頻消融術、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神經介入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腹腔鏡手術、動脈瘤夾壁術、關節置換術等新業務新技術,形成了自己的專科特色和品牌。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醫院發展的永恒主題。醫院把提高醫療質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作為醫院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不斷強化管理創新,狠抓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在加強制度建設、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醫院強。醫院大力實施“人才興院”戰略,采取“選送進修、外出交流、業余自學、院內培訓和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每年選派百余名專業技術骨干赴國內外知名醫院學習深造,邀請國內著名專家來院指導和傳幫帶,舉辦省、市級繼續教育培訓班,同時建立了科研項目、新技術開發、新業務的引進獎勵基金,建立了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高學歷教育和各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對在醫療科研和開展新業務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打造了一支德高藝精的專業技術隊伍。2002年6月,醫院被省衛生廳確定為甘肅中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2007年起開展了“兩段式”教學工作,共培養學生436名。 為加快醫院學科建設步伐,醫院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先后引進了超導3.0T核磁共振、128排256層螺旋CT、愛克發數字影像處理系統(CR)、1250m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床、四維彩超、電子超聲胃鏡、人工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腹腔鏡、關節鏡、16座高壓氧艙、中央監護系統等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設備,并與北京天壇醫院、北京阜外醫院、解放軍301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腫瘤醫院、上海長海醫院、上海肺科醫院、廣州中山醫院、西安西京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 醫院始終堅持“精醫重德、團結奉獻”的院訓和“同心同德興院、全心全意為民”的辦院宗旨,秉承“精于專業、誠于品德”的人才培養理念,踐行“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緊緊圍繞醫療衛生改革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省、市衛生工作重點,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 以“醫院發展至上、患者利益至上、職工利益至上”為辦院、管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推進醫院的專業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基礎項目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醫德醫風建設和醫院文化建設,基本實現了管理現代化、布局合理化、服務賓館化、環境園林化的奮斗目標,得到了上級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先后榮獲“ 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全省十佳醫院”、“全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省醫德醫風示范醫院” 、“全省醫院管理先進集體”“全省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先進支援單位”等榮譽稱號。
預約掛號
-
西鄉縣中醫醫院三級甲等
漢中市中醫醫院成立于2010年11月30日,是由原南鄭縣中醫院和原漢中市中醫院合并上劃組建的一所市級中醫院,醫院隸屬于漢中市政府,設計建設標準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漢中市中醫醫院由南區和北區兩塊組成,院部設在南區(在建),座落于風光秀美的“一江兩岸”南岸大河坎風景區,距江邊200米處(大河坎東昌路8號);北區(漢中市北大街30號):位于商業繁華市區,交通便利,中醫特色優勢突出。醫院在建17層住院大樓位于南區,既將投入使用;新大樓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站在窗前可觀江景,是患者治病與康復療養的理想醫院。 2012年底,全院有在崗職工492人(含招聘137人),其中:有資質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10人,高中級職稱以上122人,占專技人員40%;有一批名老中醫專家在南北兩區座診。 醫院建設初期,按照“三統一”原則(統一管理,統一資源配置、統一核算分配)在南北兩區同時開展醫療業務。南區(大河坎區):占地13729.29平方米、業務用房5465.7平方米;門診部設:急診科、兒科、中醫科、口腔科、內科、外科、針灸科、眼科、婦產科等;住院部設床位70余張,分設綜合內科、綜合外科、婦產科、手術麻醉科等;醫技(彩超、心電圖、放射、檢驗)、藥劑輔助科室齊全,功能完備;門診急診科實行24小時值班,配有救護車,可隨時提供接診危、急重病人。北區(漢臺北大街30號):占地3163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7713平方米。門診部設:急診科、6個名中醫專家室(周一至周六上午均有專家就診)、中醫內科、皮膚科、針灸科、痔瘺科、糖尿病、脫發病、風濕病、乳腺病、男性病等特色專科,同時開設口腔科和眼科門診;住院部設床位120余張,分設內兒科、綜合內科、骨傷科、肛腸科(省級重點科室);醫技(彩超、心電、放射、檢驗)、藥劑輔助科室齊全,功能完備;門診急診科實行24小時值班,配有救護車,可隨時提供接診危急重病人。 經過三年的建設和發展,醫院已擁有固定資產總值2400余萬元,其中有:500毫安X光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骨科治療專用設備C型臂、臭氧射頻治療儀以及中醫藥制劑等一批較為先進的診斷、檢測、加工和治療設備,設備總水平可滿足一般性疾病的檢測治療需求,除CT、核磁等大型設備暫未配置到位外,其它常規設備都先后配備科室,應用于臨床。 漢中市中醫醫院秉承“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服務舉措,為廣大病人提供了優質、高效、低價、便捷的服務,受到了廣大患者及陪員的好評。目前,該院是漢中市、漢臺區、南鄭縣醫保、農合定點醫院,并與勉縣、寧強、城固、洋縣、留壩等周邊縣建立了業務聯系,開通了醫保、農合報銷直通車,可滿足病人異地住院治療。 醫院在建17層住院部大樓是市上重點工程,總投資9000余萬元,建筑面積21251平方米,設置病床400張,配套580萬歐元醫療設備一次到位,預計2013年6月全部投入使用;隨著醫院住院大樓建成、大部分科室南遷重組,醫院學科建設和業務發展必將會步入一個快車道,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將有一個質的提升,屆時,漢中市中醫醫院將以全新的風貌展現在漢中人民的視野中,并為漢中市人民提供又好又快的中醫醫療救治服務。
預約掛號
-
西鄉縣中醫醫院(西鄉中醫院)二級
西鄉中醫院系國家衛生主管部門評定的"二級甲等醫院",位于縣城繁華的漢白路西段,蓮花路十字東側50米處。醫院現有專業醫務人員230余名,開設病床180張,設置臨床醫技功能預防保健科室等32個,專業門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中醫特色專科在全縣獨具優勢,可滿足縣內外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保健需求。 西鄉中醫院堅持“人才立院,質量建院,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竭力打造“質量效益精品醫院”,通過加快人才培養,加強與省市等上級“三甲”醫院技術協作,醫院分別與漢中3201醫院,市中心醫院,西安交大會院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系,可根據患者需求隨時請上級專家來院會診或手術。近年來,醫院引進和開發新技術新項目150余項,先后添購核磁共振,CT,飛利浦彩超,500數字X光機,全自動生化儀,電子胃(腸)鏡,腹腔鏡,病理切片機,骨髓診斷分析系統等先進診斷治療設備120余臺件。人才與技術,設備與病房等醫療環境幾條件日新月異,尤其是樹立了“立院為民,以人為本,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狠抓內部管理,強化醫療紀律,以優質的服務,嚴謹的態度,低廉的價格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06年門診突破13。5萬人次,住院病人達7000余例,住院手術達1640余例。醫院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省示范中醫院,全省衛生系統精神文明窗口示范單位,全省先進中醫院等榮譽30余項。 西鄉中醫院領導班子及全體員工謹向關心,幫助和支持我院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我院將沿著建設“質量效益型精品醫院”的道路奮勇進取,力爭將醫院辦成“政府放心,老百姓滿意”的精品醫院。
預約掛號
-
陜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三級甲等
陜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始建于1974年,是咸陽市科室齊全、設備先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是西安交大醫學院教學醫院,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西藏民族大學教學基地,咸陽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西安海棠學院附屬醫院,咸陽市公安法醫創傷醫院,咸陽市老年病醫院,陜西省醫保、新農合定點單位,合療、醫保、人壽保險“直通車”單位,擁有職業病健康體檢資質和法醫司法鑒定資質,咸陽市新農合大病保險直通車報銷定點醫院。醫院開放病床1550張,設臨床、醫技科室53個,年門診量50萬人次、出院病人4萬余人次、手術量2萬余臺。在職職工169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38名,擁有省突出貢獻專家、省“三五”人才、杰出人才、杰出青年和高級職稱專家、教授200余人。 2014年2月投入使用的醫療綜合大樓,為廣大患者提供了環境優美、流程合理、方便舒適的就醫環境。醫療綜合大樓分為AB兩區地上12層,地下2層,設置電梯28部,中央空調采暖。一層至四層為門急診、醫技科室、藥房等,四層為消毒供應中心,五層為手術室,六層至十二層主要為病區。按國際標準設計了全層流凈化手術室,醫學影像科、檢驗科、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醫技科室。設置專科門診42個,門診收費實行“一卡通”就診流程,患者就診只需提供本人身份證,辦理“就診卡”,免去掛號、交費、劃價等步驟。秉承“生態環保,綠色節能”的理念,按綠色醫院標準建設,在全市醫院中處于領先地位。 新醫療大樓投入運營后,省市領導多次蒞臨醫院調研時指出,二一五醫院設備先進、技術高超、環境舒適、服務優質,醫院新醫療大樓寬敞明亮,內部功能分區明確,設施齊全,擁有全市最先進大型的醫療設備,給病人提供科學、規范、準確、及時、方便、現代的服務。并希望二一五醫院為全市醫療系統樹好標桿,打造名醫名院,引領全市醫院提高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 行政管理科室設有:黨政工作部、醫務部、教學科、護理管理部、感控科、質量控制科、財務管理部、后勤保障部、醫保科、農療科、外聯部、信息管理部、醫學工程部、藥事管理部等。 現開設臨床科室45個,醫技科室14個,54個專科門診診室。設有骨科(關節外科病區、創傷外科病區、脊柱外科病區、手足外科病區),燒傷整形外科(病區),神經外科(神經外科一病區、神經外科二病區、腦神經重癥科病區),胸心外科(病區),腫瘤科(腫瘤科一病區、腫瘤科二病區),重癥醫學科(病區),肝膽普外科(普通外科病區、肝膽外科一病區、肝膽外科二病區),沁尿外科(病區),男性科,肛腸科(病區),婦科(病區),產科(病區),耳鼻喉科(病區),眼科(病區),呼吸內科(病區),內分泌糖尿病科(病區),消化內科(病區),血液內科(病區),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內科一病區、心血管內科二病區),神經內科(神經內科一病區、神經內科二病區),腎病內科(腎病內科病區、血液透析一病區、血液透析二病區),兒科(病區),兒保科,老年病科(病區),中醫科(病區),康復醫學科(病區),口腔科,皮膚科,急診科(病區),周圍血管外科(病區),介入科(病區),疼痛科(病區),風濕免疫科(病區),乳腺甲狀腺科,骨質疏松科,睡眠科,腦卒中門診,體檢科,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放療科,醫學影像科,內窺鏡室,體外碎石室,核醫學科,病理科,功能科,檢驗科,手術麻醉科,藥劑科,醫學工程部,高壓氧科,輸血科,消毒供應室等臨床醫技科室。 醫院共有各類設備580余臺件,醫院擁有咸陽市最先進的瓦里安直線加速器(放療)、GE3.0T磁共振、HDx1.5T核磁共振、128排CT、16排CT、ECT、16排大孔徑定位儀、FD20血管機2臺、飛利浦DR 2臺、CR、數字減影成像系統、鉬靶乳腺機、骨質疏松掃描儀及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新的血液透析設施、日本奧林巴斯H290系列高清內鏡、ME2高端超聲內鏡等系列電子內窺鏡、膠囊胃鏡、系列電視外科手術腔鏡、大型彩超、美國GE-E10、E8超高檔四維彩超、運動平板、快速冰凍切片、體外碎石機、中心吸氧系統、高壓氧艙等大型醫療設備和高科技檢查診治設備。為患者提供科學、規范、準確、及時的診療服務。 內科系統開展的主要技術項目有:射頻消融術,冠狀動脈造影、球囊擴張及支架的植入術,心臟介入、周圍血管介入、神經介入的治療、各種腫瘤的栓塞治療、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安裝,經皮、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氣管鏡下氣管內腫物高頻電刀切除術,支氣管狹窄的擴張術、支架植入,經十二指腸行ERCP\行乳頭肌切開取膽道結石、蛔蟲、腔管狹窄的擴張及支架植入、引流,食管靜脈曲張的結扎和硬化治療,食管良性狹窄的內窺鏡下擴張、晚期食管癌的擴張及支架植入術,持續性床邊血液凈化、經皮腎活檢與腎組織免疫病理檢查,骨髓活檢及疑難血液病的診治。 外科系統開展主要技術項目有左右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胰...
預約掛號
-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中二附院)三級甲等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目前陜西省最大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第三批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陜西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現有床位656張,從業人員12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201人,碩博士80余人,臨床教師119名;年門診量43萬余人次,住院患者3.5萬余人次;獲各類各級研究成果70余項,在研科研80余項;各類大型醫療設備180余臺/件。 醫院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建設專學科16個,省級二級實驗室1個,國醫堂、名老中醫工作室5個,其中包括國家級師承導師、省級名老中醫殷克敬教授工作室1個。近年來,醫院形成了一批特色專學科,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冠狀動脈架橋術、骨髓活檢術、面肌痙攣及三叉神經痛微創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5分鐘治療白內障等填補了西北地區空白;心腦血管介入診斷治療、ERCP、婦產科腹腔鏡、新生兒疾病診斷治療、血液病診斷治療等處本市前列;婦產科力量雄厚、技術過硬,年新生兒出生近萬名,居陜西省第二,被稱為咸陽地區“母嬰健康的保護神”。近年來,利用中美腦中風協作組、中日友好醫院等平臺,先后舉辦國際性學術交流20余次。 第二臨床醫學院成立于2013年,在校學生約1800名,各類研究生200余名,各專業實習學生1000余名。2014年5月,臨床醫學系首次參加的第五屆全國臨床技能西南西北賽區的競賽,一舉榮獲大賽二等獎,為臨床教學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和成功的經驗。 目前,醫院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征地約300畝,擬與國家級開發區西咸新區合作,共建一座集醫、教、研、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大學直屬中西醫結合附屬醫院和西咸新區中心醫院,為陜西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