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榮軍醫院二級甲等
始建于1949年,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坐落于洪山區楊家灣(雄楚大街與卓豹路交匯處),占地面積180畝。是省屬唯一的一所公立性優撫醫療單位,為二級優秀醫院(二甲醫院)?,F已成為洪山區至東湖高新開發區域范圍有較大影響的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省直屬綜合性醫院??剖引R全、設備先進、專家技術力量雄厚。2010年建有一流的門急診、功能完善的醫技大樓,配備星級賓館式的高級病房。一、科室設置和人力技術資源:設有25個臨床醫技科室,36個臨床專業。醫院實有床位650張,醫技人員600人,副主任醫師60人。醫院聘請了10余名省內知名專家坐診。主要有門診、急診、心血管、消化、內分泌、呼吸、骨創傷、普外、婦產科、眼耳鼻喉、口腔疾病、泌尿、皮膚、腰錐肩盤微創、瘺、老年疾病、各類康復、中醫、功能、檢驗、放射、榮軍療養等臨床醫技科室。特設“湖北省慈善香港英皇關愛老人護養中心”。二、醫療設備:醫院擁有進口CT、CR、彩色超聲診斷儀、C臂X線機、進口電子胃腸鏡、腹腔鏡、電子顯微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肌電圖、電解質分析儀、肝病HBV-DNA基因檢測儀、美國綠激光前列腺治療儀、血液分析儀、長城儀、心電監護儀、激光多功能治療儀、先進齊全的理療及體療康復設備等,總價值3000余萬元。為疾病的準確診斷和合理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
預約掛號
-
武漢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穿越歷史的浩瀚,屹立在長江之畔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已走過了137年的榮光。1880年,在天主教湖北主教明位篤的籌劃下,漢口天主堂診所掛牌應診,成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最早的前身。1914年,診所擴建為漢口天主堂醫院。1955年2月,與原武漢市立第二醫院組建成新的“武漢市第二醫院”。1999年12月,武漢市第二醫院正式增掛院名“武漢市中心醫院”。2010年6月,掛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2016年9月,正式成為直屬附屬醫院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第五臨床學院。歷經137年的建設發展,醫院如今已成為一所融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培訓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醫院,綜合實力位居湖北省三級醫院第一方陣。 醫院由南京路院區、后湖院區、諶家磯醫養結合示范院區、新洲院區和兩個獨立門診部組成,開放床位3378張。設有38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25個教研室和1個武漢市腫瘤研究所。糖尿病中心被市政府確定為“中國中部糖尿病醫療中心”,擁有中部醫療服務中心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5個,市級臨床重點???9個,初步形成了以“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婦科疾病診療中心、糖尿病診療中心”四大中心為龍頭的重點專學科群,重點??茢盗亢图墑e位居全省前列。 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技術精湛。擁有湖北省第三家復合手術室,3.0T磁共振、雙源CT、全區域數字化乳腺X線機、數字化血管造影機、容積調強加速器等大型先進醫療設備360余臺,裝備水平位居華中地區前列。新技術新業務不斷突破、層出不窮,心臟介入手術、多瓣膜置換術、大血管復合手術,精細化放療、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TIPS)、單孔腔鏡技術、3D腔鏡技術、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等各類技術不斷與國際同步。此外,醫院還建立了面向醫聯體協作單位的網絡醫院在線醫療服務、開展了健康管理O2O業務、開設了湖北省第一家移動互聯網醫院、構建了全家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體系,智能管理和服務水平位居國內先進水平。 近年來,醫院用令業界矚目的驕人成績書寫著“中心醫院”速度。2016年,醫院共為262.5萬門急診患者和19.5萬住院患者提供了滿意的醫療服務,為5.4萬手術患者解除了病痛。醫院綜合實力連續4年位列中國省會市屬醫院前五強,2016年排名第四位;先后榮獲全國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100家最具公信力三甲醫院、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五一勞動獎狀、湖北省衛生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武漢五一勞動獎狀、武漢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武漢市十大知名綜合醫院等榮譽稱號。 穿越歷史,回首百年,醫院人才輩出,從建院初期僅有1名醫生到現在擁有職工近4000人,中高級職稱1102人,博士、碩士102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余人,省、市各級專項津貼專家40余人,數十位專家在各專業學會擔任要職。近五年,醫院獲得國家、省、市科研項目近300項,一大批科研成果獲得教育部及省、市科技進步獎,連續兩年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余篇優秀論文被SCI收錄。 137年,中心醫院人創造歷史,讓生命得到尊重;中心醫院人傳承歷史,讓精神得以延續;中心醫院人超越歷史,讓創新成為可能。揚帆起航正其時,實干鑄就大事業!武漢市中心醫院將繼續恪守尚德、精醫、博學、篤行的院訓,秉承仁術百年、精誠至善的理念,向著“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目標奮力邁進!
預約掛號
-
湖北省腫瘤醫院
湖北省腫瘤醫院(湖北省腫瘤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創建于1973年,是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直屬的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漆t院,是美國巴菲特癌癥中心姊妹醫院,是湖北省癌癥中心、湖北省腫瘤防辦依托單位,牽頭湖北省腫瘤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工作,牽頭負責湖北省“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博士后工作站。<br><br> 醫院位于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南路116號,南臨南湖,北依雄楚大街,座擁武漢高校核心區,緊鄰武漢•中國光谷。醫院占地面積15.4萬平米,建筑面積15萬平米,綠化面積9萬平米。院區林木蒼翠,風景秀麗,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是在漢醫院中唯一的綠化模范單位。<br><br> 醫院學科門類齊全,編制病床2000張,現有13個臨床學科(共31個病區)、11個醫技科室、10個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研究室。醫院2013年被評為腫瘤科國家臨床重點??疲?018年獲批為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醫院。普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胰科、乳腺科、頭頸科)、胸外科、麻醉科、放射科、超聲科、病理科、臨床藥學為省級臨床重點???,中西醫結合科獲批“中醫國家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綜合醫院中醫藥示范單位”。放射治療科、腫瘤內科、頭頸外科、乳腺科、胸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胰科、泌尿外科、婦瘤科、中西醫結合科等優勢學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在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部醫療服務中心的??圃u審中,醫院腫瘤學科、腫瘤放射治療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br><br> 醫院配備有一批先進設備。擁有6臺電子直線加速器(包括中南地區首臺影像引導——旋轉調強放療系統及速鋒刀治療系統)、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PET-CT、3.0T磁共振、高端能譜CT 、大孔徑模擬CT、ECT、大平板DSA、三維后裝系統等,為患者提供了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條件。<br><br> 醫院人才濟濟,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在職員工1496人,二級專技人員10名,正高職稱77人,副高職稱181人,中級職稱387人;衛生專業技術1303人,占醫院總人數的87.1%;碩博士406人,碩博士醫師比例為79%。<br><br> 醫院瞄準國際、國內腫瘤醫學最新發展,積極研究和應用當代先進的醫療技術手段和方法,采用國際先進的MDT治療理念,堅持系統、規范、綜合治療的原則,走多學科結合、中西醫結合等治療腫瘤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各學科在省內外的明顯優勢。頭頸腫瘤、乳腺腫瘤、肺癌、食管癌、肝癌、胃腸腫瘤、婦科腫瘤、泌尿系腫瘤、淋巴瘤等的綜合治療水平位居國內前列。<br><br> 醫院是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常委單位、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是湖北省腫瘤學會主委單位、湖北省抗癌協會理事長單位,是湖北省抗癌協會下設多個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一批享有盛名的腫瘤專家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各專業學會、協會中擔任重要職務。醫院被科技廳批準為湖北省結直腸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湖北省乳腺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衛健委批準為湖北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湖北省立體定向放療中心,指導全省腫瘤醫學學科建設工作及腫瘤早診早治項目,與省內多家醫院建立技術協作和對口幫扶關系,指導各地市腫瘤科建設;承擔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醫學院校腫瘤專業教學和省內外腫瘤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任務,推動全省腫瘤防治研究水平不斷進步。<br><br> 醫院聘請了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為醫院首席科學家,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獨立招收研究生;與華中農業大學建立戰略共建關系,共建生物醫學中心,獨立授課,招收碩博士;與美國巴菲特癌癥中心建立姊妹醫院,開展科研合作、互訪培訓。醫院設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醫學信息分析及腫瘤診療實驗室)、生物樣本庫、中心實驗室、分子病理實驗室。近年來,醫院承擔部、省市級科研項目100多項,主編和參編出版各類專著50多部,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千余篇。<br><br> 醫院和中國抗癌協會共同主辦的國家核心期刊《腫瘤防治研究》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入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被荷蘭Scopus、瑞典DOAJ、英國CABI、美國ProQuest、美國CA、美國Ulrichsweb、日本JSTChina、波蘭IC及國內所有大型數據庫收錄。<br><br> 醫院秉承“精誠濟眾、德厚留光”的院訓,堅持“自強、自信、求實、求精”的精神和“精誠鑄業、大愛仁心”的核心價值觀,以“醫院持續發展、員工全面進步”為愿景,以“科學防治腫瘤、延續生命之光”為使命,以“醫療規范化、服務人性化、管理現代化、品牌專業化”為經營理念。近年來積極開展精益管理年、學科建設年等活動,積極推行精細化亞專業分科、多學科聯合診療、單病種規范化管理、首席...
預約掛號
-
蔡甸區中醫院
蔡甸區中醫醫院成立于1984年7月,是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是湖北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基地,湖北省人民醫院和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醫療技術協作單位,湖北省健康教育示范醫院。醫院位于蔡甸城區繁華的樹藩大街與新福路交匯處,環境優雅,交通便利。醫院占地面積13334多㎡,建筑面積14000多㎡,醫療用房面積11000多㎡。醫院現在職職工32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86人(高級職稱38人、中級職稱95人,初級職稱165人),開設床位350張。醫院科室設置齊全,診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門診部設急診、內、外、婦、兒、骨傷、五官、肛腸、針灸、理療、皮膚病等20余個科室。住院部設內、外、婦產、兒、骨傷、針灸等八個病區。主要設備有CT、放射CR、彩色B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液分析儀等,還有一批康復理療設備。 中醫院人將秉承“愛崗、敬業、厚德、精術”的院訓,牢記“以人為本、兼容中西、突出特色、科技興院”的醫院宗旨,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繼續以加快提升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己任,科學規劃醫院的事業發展、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服務需求作出更大的貢獻。
預約掛號
-
武漢市老年病醫院二級醫院
武漢市老年病醫院(武漢市東湖醫院)是湖北省衛生廳批準的一所集老年預防、醫療、保健、康復于一體的老年病??漆t院,武漢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單位。 <br> 武漢市老年病醫院位于國家級著名的武漢市東湖風景區內,占地面積375畝,擁有床位366張,職工325人,醫務人務占75%,中級職稱以上人員181人,其中高級職稱79人, 開設有醫療保健中心、中風偏癱治療中心,體檢中心和光谷分院,形成內、外、婦、口腔、五官、皮膚、眼科等功能完備,結構合理,設備先進的老年疾病診療體系,尤其對腦卒中預防、中風偏癱、老年心腦血管、骨質疏松、各類外科疾病治療有新的突破,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贏得社會及病人贊譽。 <br> 多年來,醫院承擔著全社會老年人的醫療工作及東湖周邊單位的醫療急救工作任務,多次榮獲市衛生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武漢市"白求恩新風杯"競賽優質服務先進單位。連續八年獲武漢市"物價信得過"單位及"綠化先進"單位,二○○二年被評為“湖北省衛生系統先進單位”。 <br> 醫院前身為"萬國醫院",1910年4月,由俄、法、德、英四國工部局聯合組建。1950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接管。成立武漢市第一家干部療養院。1973年更名為"武漢市東湖醫院",成為以收治老年疾病為主的綜合性醫療機構。1999年10月經武漢市編制委員會批準,掛牌為"武漢市老年病醫院"。 <br> 武漢市老年病醫院擁有大型X光機、彩超、高壓氧倉、自動生化分析儀、動態心電圖、纖維胃鏡、心功能監測儀、動態血壓監測、中風預測儀、高壓氧艙等大型診療設備30余臺。并以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和獨特的醫療環境而聞名遐邇,被病人稱為"花園式醫院、賓館式病房",乃為老年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的理想勝地。
預約掛號
-
武漢同濟生殖醫學??漆t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位于長江之濱的武漢市三陽路三陽廣場,是湖北省第一家非營利性生殖醫學專科醫院,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強大的學術、科研力量支持下,以輔助生殖、中西醫結合為??铺厣?,開設了婦科、泌尿男科、輔助生殖科、遺傳優生科、醫技科、影像科等專業科室,大力開展輔助生殖技術、不孕不育、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等優勢業務。先后獲得**人工授精(AIH)、**人工授精(AID)、試管嬰兒(IVF)和湖北省人類精子庫資質,也是湖北規劃的一家可運行此技術的醫療機構。醫院將始終秉承“科學規范、懿德誠信、優質創新”的辦院方針,以立足科研,服務社會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以先進的診療設備,溫馨優雅的就醫環境,人性化的服務理念,竭誠為廣大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著力打造成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最具特色的生殖醫學??漆t院。
預約掛號
-
武漢協和醫院三級甲等
武漢協和,三級甲等醫院。醫學專家教授的搖籃,患者信賴的生命綠洲。協和醫院所經歷的這141年,正是中國由病夫變為巨人,由衰敗走向富強的百年。在崢嶸歲月中,協和人始終以振興祖國醫學事業、服務大眾為己任,正因為如此,協和人在醫學道路上艱難探索的精神才顯得如此寶貴,協和人今天的業績才如此璀璨。今天的協和正在為趕超世界一流而奮斗,而她的追求將永恒如一——捍衛千千萬萬患者的健康! 2007年9月,金風送爽。一個令人振奮的喜訊從國務院學位辦傳到武漢協和醫院,“協和七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心血管內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婦產科、呼吸內科,七顆耀眼的明星在百年協和的上空閃爍,協和醫院一舉成為全國新增和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最多的醫院之一。 歷史悠久的醫學品牌。武漢協和醫院溯源于1866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在漢口建立的“仁濟醫院”。1914年仁濟醫院門診量已達22600人次,住院病人864人次。1928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與基督教循道會合作,仁濟醫院正式擴大發展為“漢口協和醫院”,紀立生為院長,醫院遷至漢口中山公園附近。至此武漢協和醫院步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在舊中國風雨飄搖的歲月中,協和醫院始終堅持自己的醫學信仰,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行動和革命斗爭。 到1949年,協和醫院占地71.8畝,擁有床位249張,固定資產476萬元,年門診量5萬人,以其在華中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比較好、技術水平最高而聲名遠播。 解放后,協和醫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54年協和醫院正式成為中南同濟醫學院的直屬教學醫院,2000年協和醫院又成為新組建的華中科技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古老名院處處散發出青春朝氣和勃勃生機,醫院被授予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長期在中南地區綜合性大醫院中居于領先地位,以精湛的醫術享譽海內外。 實力超群的健康航母。協和醫院名流云集、人才輩出,許多著名醫學專家,如著名皮膚病專家、國家一級教授于光元,著名心血管專家管漢屏等長期在這里工作。許多老專家至今仍活躍在臨床、教學一線,將精湛醫術代代相傳。 協和已發展成一艘實力超群的“醫學航母”:心血管內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醫學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學科品牌。目前亞洲緊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設在協和醫院。 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層螺旋CT、PET-CT、伽瑪刀、超導型磁共振、ECT、高壓氧艙、調強放療機等確保了醫院診療技術處于國內一流水平,部分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作為教學醫院,協和醫院被譽為優秀醫學人才的搖籃,培養了21526多名高級醫學人才。協和學子遍及世界各地,許多學子成長為著名醫學專家,有的還當選為兩院院士。 協和人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現已擁有耳鼻咽喉科學、內科學、外科學三個國家級精品課程,醫學影像學、婦產科學兩個省級精品課程。2001年至2005年共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省級優秀博士論文9篇。孔維佳教授、張永學教授、胡麗華教授分別擔任全國“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科學》、《核醫學》、《臨床輸血檢驗》主編。 由協和專家主編的《現代麻醉學》、《彩色多普勒診斷學》等專著相繼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醫院主辦或主編的《中華超聲影像雜志》、《亞洲核醫學雜志》等10本學術期刊,有廣泛的影響。其中《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榮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是湖北省唯一獲獎的醫學期刊。 醫術創新的搖籃沃土。創新是協和精神的靈魂,更是協和人不斷進取的源泉。 心血管病研究所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心臟病治療中心,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學、分子心臟病學、心臟電生理學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廖玉華教授等的擴張型心肌病早期干預研究、難治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治療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心外科在孫宗全教授等帶領下,在復雜性先心病和嚴重風濕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等方面居國內先進水平。 國家級重點學科普外科在王國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重癥胰腺炎外科治療、肝移植、復雜肝膽手術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腹腔鏡下小兒巨結腸切除、肝門部膽管切除重建肝動脈等手術國內領先。開展的巨大肝腫瘤切除術、惡性胸腫瘤根治性切除、腸出血癥、乳腺甲狀腺特色手術、聯體嬰兒分離手術、腸道腫瘤手術及腹腔鏡替代剖腹探查手術等新技術均取得了良好療效。 國家級重點學科血液病科白血病治療研究國內一流,在造血干細胞移植、血栓與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宋善俊、鄒萍教授等成功開展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體骨髓移植。研究所與中華骨髓庫、臺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國家級重點學科麻醉科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麻醉學新技術培訓中心,神經刺激儀引導下神經阻滯及分娩鎮痛在國內處于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7醫院三級甲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七醫院(原空軍漢口醫院),創建于1950年12月。位于武漢市江岸區工農兵路15號,占地15萬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急救為一體的綠化園林式的綜合性軍隊醫院,其中肝病科,婦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為我院重點科室;醫院先后被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武漢市高等級公路交通事故救治中心、武漢市122警醫聯動應急救治中心、武漢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預約掛號
-
武漢市第七醫院二級甲等
武漢市第七醫院,建于1955年7月,是一家由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歷經50余年的發展壯大,醫院現已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體檢、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并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嬰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湖北省健康教育示范醫院、武漢市旅游定點醫院、武漢市基本醫療救助定點醫院、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武漢分公司定點醫院、武漢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武漢市110、120急救聯動醫院,以及物價收費信得過單位、武漢市文明醫院、武昌區最佳文明單位等。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位于武漢市武昌區中南二路13號,占地近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交通便利,是一家綠色園林式醫院。醫院現有在職職工近450人,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87人,其中高級職稱70人,中級職稱近150人。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開放床位305張,設有肝病科、內科、外科、骨外科、婦產科、兒科、中西醫結合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康復科、理療科、麻醉科以及急診科等19個臨床科室,放射科、CT室、檢驗科、特檢科以及藥劑科等11個醫技科室,另外醫院還設有1個肝病實驗室,1個綜合制劑室。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先后配備了進口全身CT機、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機(DR)、X光—C臂數字減影機、500毫安X光機、全身彩超、徑顱多普勒超聲儀、電子胃鏡、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氣分析儀、人工肝支持系統、腹腔鏡、Leep刀、全自動麻醉機等一大批先進儀器設備,完全滿足臨床診療活動需要,確保診療效果。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重點??剖歉尾】?,現為武漢市中部地區醫療救治中心重點???、湖北省傳染病學會委員單位。肝病科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肝病為特色,尤其擅長對重癥肝炎的治療,已有9項肝病防治的科研成果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始終堅持“大??啤⑿【C合”原則,不斷加強了內科、外科、骨外科、婦產科、兒科、中西醫結合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保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要。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是省、市多家醫學、護理院校學生的實習基地。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作為區屬中心醫院,同時也是全市110、120急救聯動醫院之一,醫院承擔了武昌區、洪山區大部份急救病人的救治工作;醫院是武昌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技術指導中心,承擔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技術指導、培訓和轉診工作;醫院是武昌區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技術指導機構,承擔了組織、指導全區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實施、開展康復服務,指導社區開展殘疾調查,制定社區康復計劃,布局康復資源,組織康復訓練,提供轉介服務,負責殘疾鑒定與評估,向上級部門提供有關康復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職能;同時,醫院還承擔了武昌區貧困群體救助、支援惠民醫院以及救災、搶險和社會公益活動等的醫療保障任務。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于1999年開始承辦了武昌區中南路街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7年8月,中心從醫院剝離搬遷至新址——武昌區小東門的民主路429號。中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服務宗旨,積極采取多種優惠措施,讓利于民,努力為所轄社區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全體干部職工始終把醫院定位于“老百姓自己的醫院”,始終堅持恪守“仁愛、敬業、和諧、創新”的院訓,始終堅持弘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干事精神,始終堅持貫徹“領導為群眾服務,機關為臨床服務,全院為患者服務”的服務宗旨,在服務上追求全心全意,在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優質服務、盡心竭力促進患者健康,勤奮敬業、齊心協力推動醫院發展。 <br> 武漢市第七醫院正在全面推進醫院基本建設,美化醫院環境,加強醫院管理,改善醫療服務,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正以優質的服務、優良的技術、優美的環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