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工業北京四〇一醫院(中國核工業北京四0一醫院)二級
中國核工業北京四〇一醫院(以下簡稱醫院)的前身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防護醫療所,1962年正式掛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職工醫院,1996年更名為中國核工業北京四〇一醫院并注冊。醫院位于北京市房山區新鎮,建院40余年,是一所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是國家指定的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一老一小互助金定點醫療機構;是首都醫科大學核醫學系臨床教學實習基地。部分專家已成為房山區培訓師資、醫療事故和勞動能力鑒定專家組成員,在本地區享有良好的聲譽。醫院現有職工30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42人,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67人,初級職稱147人。現任院長楊立軍,黨支部書記兼副院長賈福城,副院長邱建國、郝躍林。醫院設有職能科室,包括院辦、醫務科(兼繼續教育辦公室)、護理部、公費醫療辦公室(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物價)、保健科(兼院內感染)、財務科(含住院處、門診收費處)、器械科、總務科;臨床科室,包括內科(下設心內、神內、內分泌、呼吸、消化、高壓氧、傳染病)、外科(下設普外、骨外、腦外、泌尿外科)、婦產科(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兒科、急診、口腔科(口內、口外、正畸、修復)、眼科、耳鼻喉科、核醫學、介入科、男性科、中醫科、皮膚科、理療科、麻醉科、手術室、血液透析室、腫瘤科、社區衛生服務站。醫技科室,包括藥劑科、檢驗科(兼輸血科)、放射科、功能室、病理科、病案室、掛號室、圖書館、供應室、劑量監測室。醫院以創建首都公共衛生文明單位為契機,以“關愛生命,精益求精,誠信服務,開拓進取”為宗旨,將主動服務的意識轉化為主動服務的行動。全面提升職工的素質和醫院形象。為此,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醫療診治上不斷加強緣由學科建設的同時,根據需要設立新的學科。從2000年至今,增設了血液透析室、男性科(同時引進了激光治療)、糖尿病門診、高壓氧科、腫瘤科,建立社區服務站。把眼科、口腔科、核醫學科、腫瘤科確定為重點學科開展特色服務。1999年,醫院提出“常規醫療立業,特色醫療興業”的口號。眼科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青光眼、前房玻璃體切除、眼球摘除加入人造骨植入,玻璃體切割術。眼球內異物取出、眼眶腫瘤、外傷、人工淚道植入治療、美容整形手術。目前同北京醫院眼科合作,加強了技術實力,方便了眼疾者的就診。口腔科出口腔科常規診治工作外,還開展了整形、烤瓷、牙體缺損修復、口腔頜面部手術、種植牙等工作。核醫學科于1999年成立,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家核醫學床位最多并可進行體內大劑量核素治療的病房。開展甲亢、甲狀腺癌、嗜鉻細胞病、神經內分泌腫瘤、骨轉移癌、肝癌等疾病的診析與治療。腫瘤科運用介入技術進行利卡汀治療原發性肝癌,效果良好。醫院通過引進新技術,擴大治療范圍,先后在外科、婦產科、口腔科開展了125I種子源植入,即腫瘤組織間放射性治療。外科還開展了顱腦鉆空血腫抽吸術、銅離子電化學治療痔、高頻電燒、內鏡下息肉切除、骨折外固定、90Sr治療前列前增生等工作。內科開展了心肌梗塞、腦梗塞的溶栓治療、功能康復及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等工作。婦產科開展了新生兒聽力篩查、高頻電波刀宮頸病變電切術。中醫科開展了穴位貼敷、冬病夏治。皮膚科開展了皮膚過敏源檢測、腫瘤科開展了肝癌及周圍血管的介入治療。病理科開展了液基細胞學檢查。檢驗科開展了載蛋白測定、染色體、微核分析。功能室開展了超聲引導下穿刺診斷、治療技術。腫瘤科在北京地區率先開始應用放射性核素靶向藥物——131I美妥昔單抗治療肝癌的臨床核醫學工作。
預約掛號
-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貴陽市金陽醫院、貴陽腦科醫院)是貴陽市觀山湖區唯一一所大型公立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醫院始建于1937年,前身是國民黨中央陸軍醫院,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曾在這里做過闌尾手術,文學大師巴金的巨著《第四病室》撰寫的背景就是醫院外科病房。1962年命名為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原址位于老城區市南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醫院綜合實力不強、專科特色不明顯,固定資產僅為320萬元,就連醫院的牌子都掛在一顆洋槐樹上。為了擺脫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處境,醫院大膽提出“科技興醫、特色興院、貸款引資、橫向聯合”的戰略舉措,走專科特色發展道路。在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的親自關心下,在中國工程院王忠誠院士(世界著名神經外科專家、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的大力支持下,醫院與國內一流的北京天壇醫院協作,成功創辦“貴陽腦科醫院”;隨后又分別與中科院腫瘤醫院和武漢市第一醫院協作創辦“貴陽腫瘤專科醫院”和“貴陽皮膚病專科技術協作中心”。三大特色專科像三駕馬車一樣帶動著醫院的全面發展,醫院走出了一條以專科特色帶動綜合發展的創新之路,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貢獻、樹立了典型。 為推動觀山湖區(原金陽新區)的快速發展,按照貴陽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2007年10月,醫院整體搬遷至觀山湖區,同時命名為“貴陽市金陽醫院”。面對當時人煙稀少、四野空曠的新區,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領干部職工加大對醫院的宣傳,完善醫療服務,很快,醫院的業務量就超過同期在老二醫的水平,實現了醫院的再次跨越。而今,醫院的住院病人量長期保持在1000人左右,日均門急診量達到1500人次以上。 為了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綜合技術實力和服務水平,醫院于2008年底啟動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工作,并于2011年7月9日順利通過貴州省衛生廳評審,榮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現了醫院的第三次跨越。 醫院現編制床位2000張,實際開放床位1000張;全院現有在職職工131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47人,正高職稱48人、副高職稱103人、中級職稱198人;省管專家2人,市管專家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70余人。院內設有33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以及貴陽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擁有貴州省臨床重點(扶持)學科3個,分別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急診(重癥)科。醫院是貴州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以及遵義醫學院、貴陽醫學院、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的教學醫院,擁有CT(64層、16層各一臺)、核磁共振、DSA、直線加速器等一大批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全院總資產已達7個多億。 醫院始終秉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恪守“厚德、術精、博學、創新”的醫院精神,堅持“科技興醫、特色興院”的發展思路,將醫院建設成高水平、高質量、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貴陽乃至貴州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預約掛號
-
河南省立眼科醫院三級甲等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于1962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是國內最早集眼科臨床、教學和研究為一體的專業機構之一,同時也是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中心。2012年3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為河南省立眼科醫院。<br> 醫院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技術隊伍。全所工作人員230人,研究員、主任醫師24人,副研究員和副主任醫師26人,博士22人,碩士57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5人,省管優秀專家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共有員工234人,設有10個病區,300張床位,年門診量約3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約1.2萬人次,年手術量約1.5萬人次,是覆蓋本省和周圍數省部分區域的眼科中心。<br> 醫院擁有全國領先的標志性技術5項:感染性角膜病的診療、角膜成分移植、屈光性人工晶體植入、飛秒白內障超聲乳化、微切口玻璃體視網膜手術。<br> 醫院臨床科室設有:角膜病專業組、白內障專業組、玻璃體視網膜病專業組、青光眼專業組、眼整形專業組、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專業組、眼眶病與眼腫瘤專業組、神經眼科專業組、葡萄膜炎專業組、眼底內科專業組、眼遺傳病專業組、黃斑病專業組、糖尿病眼病專業組以及視光學中心、準分子激光治療中心。<br> 基礎研究室設有:藥劑室、藥理室、組織工程室、微生物室、分子生物室、病理室、免疫室、遺傳室以及河南省眼庫。<br> 綜合檢查室設有:電生理室、眼底照相室、激光室、眼前節綜合檢查室、造影室、共聚焦顯微鏡室、視野室、B超室以及OCT室。<br> 河南省立眼科醫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和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現已培養博士10人,碩士29人。截止2012年底,已舉辦30期眼科醫師進修班,畢業學員千余人。近三年,還派出年輕、高學歷的學科帶頭人赴美國留學。醫院對青年醫師的培訓是以美國眼科學會最新住院醫師培訓教材為藍本,全方位、深層次、強化培訓眼科所高學歷年輕醫師,受到美國南加州大學眼科研究所(前Doheny眼科研究所,全球最權威眼科機構之一)專家的好評,為探尋目前形勢下培養研究型高端醫生積累了經驗。醫院歷來重視對外交流,多年來,邀請美國、日本、韓國、瑞典等多個國家的眼科專家近百余人次來院進行學術交流、講學和實驗技術指導,為醫院在眼科研究領域走向世界搭建了平臺。<br> 由醫院主辦的《中華實驗眼科雜志》于1980年創刊,原名為《角膜病雜志》,1992年更名為《眼科研究》,2010年躋身中華雜志系列。歷次被國家權威機構遴選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已被國內外5家著名數據庫收錄,在我國眼科期刊界占有重要地位。<br> 醫院圖書資料室成立于1962年,擁有中外眼科專業圖書18000余冊,中外文期刊8000余冊,2/3為外文原版書籍。訂閱25種國際權威的眼科外文期刊,如《角膜》、《視網膜》、《英國眼科雜志》、《美國眼科雜志》、《格蘭弗眼科文獻》、《新眼科》等。本室還擁有網絡學術資料數據庫,如中國醫院知識庫(CHKD)、萬方數據醫藥信息系統、CBM醫藥數據庫(CBMdisc)、外文學術資料庫等。<br> 五十年來,在各級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立眼科醫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不斷發展壯大,并躋身于全國眼科學術界先進行列。<br> 1999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全國臨床藥理研究基地”<br> 1999年 河南省衛生廳評為“河南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br> 2002年 河南省衛生廳批準為“河南省眼科網絡中心”<br> 2002年 河南省衛生廳批準成立“河南省眼科中心”<br> 2002年 河南省衛生廳批準成立“河南省視光學中心”<br> 2006年 河南省科技廳批準成立“河南省角膜病重點實驗室”<br> 2007年 河南省衛生廳批準成立“河南省眼庫”<br> 2009年 中華《健康快車》培訓基地<br> 2012年 河南省衛生廳批準成立“河南省立眼科醫院”<br> 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評為“國家重點專科”<br> 在通往未來的路上,我們真誠地希望有您的關注,伴隨著我們成長壯大,面對新時期的挑戰、譜寫新時期的輝煌!
預約掛號
-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英德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9年,肩負著110多萬人口的健康使命。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是廣東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廣東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暨南大學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與廣州陸軍總醫院建立“軍民共建”醫院。 <strong>科室建設:</strong>醫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現有臨床科室32個,醫技科室10個,編制床位1150張。泌尿外科為省Ⅱ類重點專科、廣東醫科大學重點幫扶學科。其中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臨床護理為“清遠市臨床重點專科”,康復科為“清遠市特色專科”。腫瘤科為“廣東省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編制床位1150張。 <strong>人才隊伍:</strong>2019年,我院在崗員工1666人,高級職稱169人,其中正高職稱42人,副高職稱127人、中級職稱251人。醫學博士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8人,獲研究生結業證書30人、碩士學位證書11人。醫院先后有25人被評為英德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被評為清遠市拔尖人才,25人被評為清遠市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 <strong>獎項:</strong>獲清遠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52項。獲清遠科技帶資金項目立項2項;。獲清遠科技立項169項。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論文1879篇。 <strong>業務發展:</strong>2018年全年,醫院門、急診100.04萬人次,同比增長6.9%;入院病人4.65萬人次,同比增長0.91%;手術例數1.22萬例,同比增長1.53%。 <strong>近期榮譽:</strong>近年來,醫院不斷提高內涵建設,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了相應的榮譽:集體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縣級綜合醫院‘全國院務公開示范點’”、“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廣東省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優秀基層黨組織”、“廣東省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2016年廣東省縣域(區)優秀醫院管理團隊”。2017年費用消耗指數在全省三級綜合醫院中排名第一,即“花小錢,可治大病、重病”。
預約掛號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復興中路分院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的前身是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創建于1946年。經過60年的發展,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已經成為一家能為上海市民提供各項高質量口腔醫療保健服務的區域性口腔疾病防治的專科中心,同時還承擔著對全市口腔疾病預防監控職責,對上海市各區縣牙病專業防治機構進行指導。 除擔負口腔疾病的醫療和預防職責外,還擔負了口腔醫學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曾先后是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上海鐵道大學口腔醫學院、上海同濟大學高等技術學院、上海職工醫學院和溫州醫學院等院校的教學基地,指導全日制學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同時還負責國家級和上海市的醫學繼續教育培訓班的課程,接收全國各地口腔醫務人員的進修和臨床新業務培訓。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院得到了全市市民的關愛和信任,每年有眾多的病人到我院就診,其中包括許多疑難病例,全年門診量逐年上升,2005年達到20萬人次,無論從醫療總人次、以及平均每醫師完成的門診量上,在全市的口腔疾病專業醫療防治機構中均位居前列。自1985年以來連續獲得上海市衛生系統和上海市衛生局文明單位的稱號,病人總體滿意度歷年測評始終在90%以上。所獲榮譽:1985年以來連續七次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局系統文明單位.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全國衛生科技大會獎各一項
預約掛號
-
東莞市石排醫院一級醫院
石排醫院始建于 1958 年,由于地處偏僻,條件簡陋,2000年在石排鎮委、鎮政府、社會各屆的大力支持下,重新選址,投資一億余元興建的石排新醫院,于2003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座落于石排大道與王仲銘大道交匯處,占地面積 4.3 萬 m2,建筑面積3.2萬m2,由門診大樓、住院大樓、醫技綜合樓及附樓組成。床位編制360張,平均日門診達2300人次、平均日住院330余人次。醫院先后榮獲“廣東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東莞市文明單位”、“東莞市園林式單位”“東莞市青年文明號”、“東莞市文化建設標兵醫院”、“東莞市衛生系統衛生工作先進單位”、“東莞市無煙醫院”等稱號。 醫院現有員工587人,其中技術人員511人(正高職稱15人、副高職稱47人、中級職稱105人、研究生9人)。擁有14個職能部門及27個臨床、醫技科室,2個下屬門診。住院部設有內一科、內二科、兒科、婦科、產科、普外科(含普外、胸外、泌尿外科、燒傷、碎石中心)、骨科、手外科、神經外科(含五官、口腔科)、中醫科等臨床科室。門診大樓內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兒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科、康復理療科、高壓氧治療中心、檢驗科、病理科等。其中不孕不育癥門診、泌尿男性專科門診、心腦血管專科、高血壓門診、糖尿病門診、骨科成為我院特色專科。并配備功能齊全,擁有空氣循流萬級、千級的手術室。 為提高診療水平,醫院先后購置了日本日立核磁共振、美國 GE 公司 Prospeed AI 螺旋 CT 、50KW 高頻遙控 X 射線診斷系統、日本津島 C 型臂 X 光機、美國紐幫呼吸機、日本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瑞士新生兒微量生化儀、意大利產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奧林巴斯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德國產蛇牌高頻電力及電動顱鉆、高分辯手術顯微鏡、WOLF 膀胱尿道鏡、輸尿管纖維鏡、Leep刀、可視人流設備、體外震波碎石機、腹腔鏡、宮腔鏡、陰道鏡、關節腔鏡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 醫院注重業務技術提高,重點加強專科建設,努力創造特色優勢,從專科特色中求生存,謀發展。近幾年來,醫院成功地開展了大面積燒傷搶救、顱內血腫清除術、肺葉切除、肝葉切除、腎切除術、胃癌根治、胰腺癌根治、乳腺癌根治術、泌尿系切開取石、體外震波碎石、膀胱腫瘤電切、前列腺增生電切術、全髖關節置換術、脊柱骨折的前后多種入路內固定術、斷手(指、趾)再植術、各種皮瓣、肌皮瓣移植術、宮頸癌根治術、陰式子宮切除術、新式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切除術等大中型手術,同時在微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能熟練開展腹腔鏡下、宮腔鏡下、關節腔鏡下的多種探查術和切除術。 醫院圍繞“忠誠衛生事業,保障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發揚“誠信、和諧、奉獻、進取”的醫院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熱情關愛”的服務理念,不斷改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竭誠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三級
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 東莞市精神衛生中心)始建于1959年,是東莞市唯一直屬的非營利性精神專科公立醫院、東莞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承擔著東莞市心理健康服務、強制醫療精神障礙患者醫療收治、流浪乞討三無人員精神障礙患者醫療救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法醫精神病司法鑒定、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等工作任務。<br> 中心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可通過關注微信平臺,享受微信掛號、微信支付、查看檢查報告、就診指南等便捷就醫服務。<br>
預約掛號
-
深圳市龍崗區慢性病防治院
暫無介紹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