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羊區中醫醫院二級甲等
青羊區中醫醫院(成都市青羊區第六人民醫院),建筑面積八千平方米。2002年7月1日進行改制。改制后醫院投入巨資,引進大量高科技醫療設備,包括進口CT、紅外線新生兒搶救床、彩超、多參數監護儀、多功能麻醉機、自動生化分析儀、電擊除顫系統等ICU搶救設備;引進大量高技術人才,有北京協和醫院的醫學研究生、華西醫大的研究生、美國Dklahoma醫學博士(心連心診所)、臺灣的醫學研究生及北京、上海醫院的主任醫師等數十名醫療技術骨干,大大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 醫院具有中央供氧、中心負壓、電子呼叫等高檔醫院先進配置。擁有病床200張,病房環境舒適,有小陽臺、衛生間等。是一所設施先進,科室齊全,服務溫馨,技術水平較高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市、區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全院現有職工120人,其中中高級以上職稱專家、教授30余人,醫技護人員比例占80%以上。 青羊區第六人民醫院以“竭誠醫療,健康回家”為服務宗旨,引進國外先進管理,融入國外服務理念,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價格,贏得病員群眾的信賴,成為醫療市場改革浪潮中的典范。二、科室簡介 急診科:24小時應診,全科醫務人員均經過急救醫學培訓,具有高度的急救意識。急診科急救設備齊全,保證你和你的親友在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流的搶救和治療。
預約掛號
-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三級乙等
一、醫院基本情況 醫院始建于1950年,坐落于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20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具有鮮明專科特色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醫院長期擔負西南戰區最高指揮機關首長、官兵、職工、家屬的醫療保健服務。是成都軍區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耳鼻咽喉醫學專業委員會、門診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是成都軍區“口腔種植與修復專科中心”、“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治療中心”,是國家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四川省考點。 醫院現有員工921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72人;中級職稱醫師102人;醫學博士10名、碩士38名。設臨床、醫技科室34個,分別是: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腫瘤科、小兒科、保健科、中醫科、治未病中心、疼痛科、康復理療科、皮膚科、激光美容科、普外科、創傷骨科、泌尿外科、肛腸科、婦科、麻醉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放射科、特檢科、檢驗科、輸血科、衛生防疫科、病理科、藥劑科、器材科等和1個健康管理中心。展開床位536張,醫療用房3.4萬平方米。年門診量4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1萬余人次,年住院手術6000臺次,年體檢10萬余人次,醫療設備總值1.6億元。 醫院連續多年被總部和軍區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先進黨委”、“安全穩定先進單位”、“全軍綠化先進單位”、“社會化保障先進單位”及“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多次被四川省、成都市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及“雙擁模范單位”等光榮稱號,口腔科被評為軍區“科研先進單位”。1人榮獲中國醫師獎;3人被評為“全軍保健工作特殊貢**”;1人被評為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1人被評為全軍中醫藥技術能手、四川省名中醫;10人被全軍和軍區評為保健工作先進個人。 二、臨床教學情況 借力醫學高等院校,從2001年起醫院就開始與高校合作,承擔起了本科生的教學任務,從2006年起承擔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教學任務。通過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我們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育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目前承載著瀘州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多所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生教學任務。培養了大批各層次適應型醫學人才和護理人才,其中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名。 醫院高度重視教學工作 每年劃出專項經費用于教學工作的軟硬件建設。全額支助研究生課題、報銷學生發表論文版面費、發放教師帶教津貼、獎勵優秀帶教老師和優秀學生;改善學生住宿、生活、學習條件;各教研室配置投影儀、筆記本電腦、光碟、掛圖、教學模型等教學設施設備;學生參加醫院所有活動享受在職員工相同待遇。 完善了教學體系 建立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成立了院長為主任委員的教學管理委員會,醫務科護理部為教學管理機構,派專人分管教學工,下設內、外、婦、兒、口腔、耳鼻喉、眼科、針刀醫學、中醫等教研室。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慎選帶教老師、完善教師聘用和資格認定、學院巡回教學、臨床教師骨干培訓等措施,經過十多年的鍛煉和培訓,部分專業已培養出了有一定教學教研、醫學基礎知識扎實、醫德醫風高尚的臨床教師隊伍。 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教學管理制度是維護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為切實做好教學工作,醫院制定和完善了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如崗前培訓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出科考試制度、聽課制度、座談會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學資料管理制度等。通過建章立制來為臨床教學活動提供規范和指導,從而保障臨床教學質量。 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通過崗前教育及老師的言傳身教進行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意識的培養。其次是通過講座、帶教老師評析病歷、讓學生多動手、多分析、多觀察等多種手段重點培養學生病歷書寫能力、臨床基本技能、臨床思維、創新思維、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學相長,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促進了醫務人員自身理論水平、科研水平、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科技技術情況 ...
預約掛號
-
四川省公路局醫院二級甲等
■醫院性質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救護、預防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二級甲綜合性醫院,醫院為"愛嬰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省級"文明單位"。■醫院規模醫院占地面積25330.59平方米,建筑面積31213.66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23441.56平方米,醫療區分為二處:恒山大道北街139號第一醫療區、犀團路500號第二醫療區。現實際開放床位180張,急診觀察床位20張。■人才結構醫院現在職工355人。衛生技術人員273人,副高以上職稱36人,中級職稱74人。全醫院床位編制300張■科室服務設有預防保健、內科、外科、婦產科、婦女保健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急診醫學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病理科、醫學影像科、中醫康復科等診療科目。骨干是醫院的重點專科,加壓自鎖式髓內針、旋轉臂自鎖式髓內釘獲國家專利;婦產科推廣腔鏡等新技術,對產婦從產前、產時、產后實行一條龍服務,出院專車免費送回家。■設備配置全院資產總額1.18億元,醫療設備總值3000元,按二級綜合醫院標準要求,基本醫療設備、專科醫療設備和每床單元設備基本齊全。醫院10萬元以上的設備42臺(套)。新添置醫院設備296臺,急救設備完好率達100%。
預約掛號
-
新津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新津縣人民醫院是新津地區唯一的一家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其專業科室設置最全、設施最先進、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為縣域醫、教、研中心。醫院是成都軍區總醫院輔導醫院、瀘州醫學院教學醫院、新津縣“120”急救中心和國家愛嬰醫院,并于2009年12月加入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集團)。 <br> 醫院設內、外、急診、婦產、兒、兒保、耳鼻咽喉、皮膚、病理、康復、口腔、眼、性病專科、體檢科、預防保健、影像、檢驗、麻醉、中醫、中西醫結合等20個科室,并始終堅持走專科化發展道路的科室建設宗旨。目前,醫院已有的10個臨床科室分設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心泌科、腎內科、腫瘤科、兒科、新生兒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腦外科、胸外科、骨外科、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科、ICU等十八個具有規模的專科。醫院現有編制床位280張,開放床位440張。2010年實現門診350526人次,比去年增長11%;住院16904人次,比去年增長40%;手術3017臺次,同比增長46.9%。 <br> 在醫學科研、教學方面,醫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近年來,醫院獲得國家級科研協作成果集體三等獎一項,縣級科研進步獎11項。同時,醫院每年均承擔瀘州醫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與帶教近200人次,醫院員工每年在省級以上專業醫學雜志發表論文近七十篇,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二十余項。 <br> 新津縣人民醫院以“志道,據德,依仁,精藝”為院訓,嚴格要求全體工作人員無私地獻身于醫療事業,崇尚醫德,對患者充滿仁愛之心,對醫療技術的追求精益求精。醫院切實履行“救死扶傷”的天職,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積極開展“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努力為病人營造安心、放心的就醫環境,努力以科學、嚴謹、精良的醫術,為病人祛除病魔,迎來健康。 <br>
預約掛號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附屬醫院
暫無介紹
預約掛號
-
解放軍452醫院三級甲等
解放軍第452醫院(空軍成都醫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悠久歷史的老醫院。早在解放前就是前國民黨空軍成都醫院,雖飽經抗戰和動蕩,但救死扶傷的精神一直得到了傳承,并隨著大西南的解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現代新軍事變革,不斷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南地區的一所重要的和對地方建設有著突出貢獻的軍隊中心醫院。醫院是省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是一所集預防、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每年醫院門診量20萬余人次,住院病人1萬余人次。 解放軍第452醫院位于成都市市區東南,臨畔美麗的成都母親河——府南河,隔河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望江公園”和著名的高等學府四川大學,醫院周圍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四面臨街,小區林立、人口稠密。醫院占地127畝,展開科室共39個,展開床位1500余張。現有高職78人,中職195人,博士26人,碩士95人,其中多名博士進入了博士后流動站,醫院建有《國家生物材料實驗室》和《中心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有56人分別擔任部隊、省(市)專業技術委員會領導和委員等職務。 解放軍第452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全院擁有先進的人工腎、準分子激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減影x光機、cr系統、電子內鏡、全能麻醉機、24小時動態心電圖機、彩超、螺旋CT、核磁共振、PET、高壓氧倉第二代超聲聚焦刀、人工肝支持治療系統、頭部、體部伽瑪刀等大中型儀器設備。建立了全身伽瑪刀研究治療中心、眼科中心、肛腸中心、血液凈化中心、美容中心等。另建有修復重建外科中心、中西醫腫瘤科、食道腫瘤研究中心和國家生物材料實驗室等四個重點專科。醫療設備總價值3億多元。開展風心病心臟瓣膜成形術、腎移植術、血漿置換術、伽瑪刀治療腫瘤、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肛腸手術、各種介入治療等技術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盛名。先后被第三、第四軍醫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華西醫大基礎學院確定為教學醫院。 近年來,解放軍第452醫院黨委一班人,團結奮斗、求真務實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軍隊衛生工作方針,牢固樹立為“姓軍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質量建院、科技興院”的理念。結合醫院建設的實際,在醫德醫風培養、專科技術和人才隊伍建設,對外醫療收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走出了一條為 軍隊,為社會服務的特色之路,取的了突出成績,保持了醫院良好的發展勢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醫院在西南地區的知名度和競爭能力,保證醫院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為軍,為民服務的實力。
預約掛號
-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三級甲等
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是中國最著名的公共衛生學院之一,歷史可追溯到 1914 年在“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建立的公共衛生學課程組, 1936 年發展為公共衛生學系, 1951 年更名為“國立華西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后于 1986 年成立“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00 年,原華西醫科大學與四川大學合并,學院遂為“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經過百年的建設,目前學院由學院本部、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職業病防治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衛生管理干部培訓中心組成,集教學、科研、醫療、預防、保健、干部培訓和高科技開發為一體。學院有 7 個博士點, 12 個碩士點。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預防醫學的各個學科。 7 個博士點分別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健康與社會行為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公共衛生檢驗學;其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7 個博士點同時也是碩士點,另有衛生毒理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醫院管理與衛生政策共 5 個碩士點。學院現有預防醫學、衛生檢驗、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4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 135 人,其中高級職稱 57 人,博士導師 17 人,碩士導師 31人。在校本科生 954 余人,博士生 52 人,碩士生 281 人。學院有一批獻身公共衛生事業的知名教授。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3 人,省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 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8 人。已故 陳志潛 教授,是享譽世界的公共衛生學專家、初級衛生保健的先驅、農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創建者、中國現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教授獻身于醫學事業,治學嚴謹、 崇尚科學、 勇于創新,為人類健康和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的原則;以轉變教育觀念為關鍵,以教學改革為核心,充分發揮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的優勢,按高起點、高目標要求,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方面,真正從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素質與能力出發,加強基礎訓練,重視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初步建成了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先進的科學技術,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力求將該院建成具有一定特色、優勢突出、國內先進、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公共衛生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學院歷來重視教材建設,該院教師主編的衛生部規劃教材《衛生統計學》已出 4 版,第 1 版被評為衛生部優秀教材,第 3 版獲得衛生部醫藥衛生杰出科技進步三等獎。僅 2002 年以來,學院教師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 57本。其中,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 10 本,主編 3本、副主編1本;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主編4本;衛生部規劃教材20 部,主編 10 本。 該院是國內衛生檢驗專業的發源地,該專業也是該院的優勢專業,至今學科地位在全國仍位居第一。近二十年來,學院共承擔完成各類科研課題 600 余項,有 80 余項科研成果獲各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 30 余項。學院 30 余名教師擔任全國性學術團體的理事或二級學會的主任委員, 40 余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主任、副主任及理事。 學院主辦的《現代預防醫學》雜志,現為中華預防醫學衛生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評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優秀期刊”,發行國內外。為著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崇高目標,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自強不息,直道而行,千仞可及”共勉,創造更大的輝煌! 醫院始建于1976年,是全國唯一直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集醫、教、研,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職業病防治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附屬醫院,省、市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四川省職業病防治院,四川省化學中毒救治基地,成都市職業中毒與核輻射損傷救治基地,四川省化學中毒救治藥品儲備庫,四川省、成都市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衛生部職業病醫師培訓基地。醫院現有在職職工434人,其中高級職稱37名,有衛生部專家8人、省級專家9人,一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醫院占地面積1.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多平方米,床位400張,共設醫療、醫技科室21個,包括睡眠呼吸疾病治療中心、高壓氧治療中心、肺灌洗中心、白內障治療中心、李嘉誠基金會華西寧養院、骨科治療中心等。2012年門診量115818人次,出院病人7859人次。 醫院以職業中毒,塵肺,職業性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中毒急救,高壓氧治療,職業病診斷、康復、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健康檢查,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工傷鑒定為醫療服務特色。醫院的老年病治療、骨質疏松治療、姑息關懷等也很有特色。醫院設有勞動衛生學博士...
預約掛號
-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甲等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地處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號,始建于1991年。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健康保健于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為省、市、區醫療保險及商業保險定點醫院機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承擔了成都市"120"院前急救任務。醫院占地25畝,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擁有MRI、CT、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中醫診療儀器等近7,000萬元設備。醫院現有職工51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43人,高級職稱59人。擁有四川省名中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優秀青年中醫師等一批經驗豐富、醫技精湛的專家和技術骨干。開設有門診部1個和住院病區11個,臨床科室設置齊全,有內、外、婦、兒、急診、腫瘤、肛腸、骨科、眼耳鼻咽喉、針灸、皮膚、口腔、醫學美容、預防保健等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科室和手術室、重癥監護室(ICU),以及影像、功能、檢驗、病理、藥劑等醫技科室。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預防醫學,國家級重點專科腫瘤科,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中醫預防保健科、肛腸科、婦科和耳鼻咽喉科,省級重點專病"頸部不適"和"高血壓病"。醫院腫瘤科為四川省中醫藥腫瘤防治診療中心,預防保健科為"四川省治未病中心",在國內首家取得執業醫療許可。擁有院內重點專科老年病科、針灸科、骨科、皮膚科,重點專病中醫肝膽、脾胃、消渴(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等,并以其獨有的中醫特色和療效,逐漸形成優勢和影響力,為眾多患者解除病痛。醫院堅持"科技興院"戰略,采取一系列鼓勵臨床技術人員從事科研工作的激勵措施,專業技術人員臨床科研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37項,獲省級以上科技獎3項,出版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堅持"人才強院"戰略。注重選拔、培養和造就中青年技術和學科帶頭人。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已培養50余名中醫臨床碩士研究生。積極開展學術活動,承擔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項目,開展師帶徒傳承工作,充分發揮老專家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先后與俄羅斯、美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與美國巴斯迪爾大學、美國友三大學等醫療機構和學術團體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與國內多家中醫藥機構建立友好關系,加強在中醫藥學術、臨床科研、醫院管理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注重中醫文化建設。培育全院干部職工共同理想道德、核心價值觀,規范醫療行為,搞好環境建設。醫院堅持"厚德、仁愛、敬業、創新"的核心院訓,樹牢"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宗旨,崇尚"仁心術精、關愛生命"的服務理念,以精湛的技術、優質、誠信的服務、優美的環境贏得了患者的贊譽和社會的認可。隨著醫院事業的發展和服務功能的拓展、診療水平的提升,醫院整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得到不斷提高。全院干部職工將繼續以百姓健康為己任,以群眾滿意為目標,以提高醫療質量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專科特色為抓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為實現"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進!
預約掛號
-
金堂第一人民醫院
金堂縣位于成都平原的東北隅,沱江之源的要沖地,自古是成都的后花園,人文濃厚,名流輩出。這里座落的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始建于1944年,是一家省級文明單位、一星級智慧醫院、四川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016年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領辦,2017年1月晉升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022年被國家衛健委納入“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名單。 醫院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80000m2,開放床位913張。在崗職工1103。其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63人,高級職稱124人。醫院擁有1.5T進口磁共振(MRI)、64排128層進口CT、800m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直線加速器、22人座高壓氧治療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移動式C型臂射線機、微創手術設備等。設置職能科室21個,臨床科室27個,醫技科室15個,醫院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加速康復外科骨科試點醫院,實驗醫學科、醫學影像中心、骨科、護理學、腫瘤科、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為成都市醫學重點專科(含在建),中醫肛腸科獲批成都市中醫重點專病(痔病)。 2016年9月,華西醫院管理團隊入駐醫院,探索實踐“在位+在線、學科+運營、人才+科研”的醫聯體發展創新模式,大力促進華西優質資源下沉及“業務、管理、信息”統一與共享,醫院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現已成功創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有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其中國家“863”計劃子課題結題1項,國家“973計劃”子課題立項1項;有省級科研項目3項,市級科研項目19項;獲省科技進步獎1項,市級醫學科技獎2項;以第一單位發表SCI期刊論文7篇;注冊專利50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醫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先后通過國家級認證;心臟介入、全腦血管造影術、腹腔鏡下肝癌根治術等三、四級手術全面開展......各項關鍵指標持續向好向優,引領區域醫療生態圈建設能力顯著提升。 醫院秉承“情重技精,求實創新”的院訓精神,通過“嚴謹、協同、創新、提能”的醫院文化融入,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深入推進公立醫院黨的建設,狠抓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努力建設安全型、節約型、服務型醫院,“讓黨和政府放心、讓患者安心、讓職工稱心”成為了新時代“金一人”鍥而不舍、努力奮斗的目標。 近年來,醫院先后榮獲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加速康復外科骨科試點醫院”、“全國縣級品質麻醉試點醫院”、“縣域醫改先鋒獎”、“中國縣級醫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示范獎”、“縣域醫院信息化建設成就獎”、“人文愛心醫院“、“中國醫療品牌建設全國五十強”、“成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成都基層防疫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及獎項。2020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在全國1227家三級綜合醫院中排名第561位,較2019年上升100位,考核等級由B躍升為B+。 歷經78年風雨,幾代人“金一人”的艱苦創業,如今的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已經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治療為一體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備先進、技術優良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全院職工正團結一心、攜手奮進,為早日建成“成都東北區域醫療中心”這一目標而努力奮斗著。
預約掛號
-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蒲江醫院二級甲等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蒲江醫院·蒲江縣人民醫院位于成都市蒲江縣鶴山鎮河西路18號。醫院始建于1944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國家級“愛嬰醫院”、“成都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網絡醫院”、“成都市高校畢業生(青年)見習基地”、“蒲江縣基層醫療人才培訓基地”。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49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32人,副高及以上職稱49人,中級職稱124人;編制床位292張,實際開放床位400張。年總診療37余萬人次,年住院1.8萬人次。醫院設有急診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經外科、兒科、婦科、產科、重癥醫學科、腎病科(血透室)、麻醉科、碎石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科、體檢部等30余個執業科目。 2011年1月,蒲江縣人民醫院被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托管,從技術、人才、品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打造,著力加強醫療質量和設施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我院長期有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派駐的內科、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等多位專家坐診。醫院新引進MIR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核磁)、16層螺旋CT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儀、數字高頻X光機(DR)、鈥激光等先進醫療設備,為醫院臨床治療、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醫院現已開展的主要技術項目包括肝部分切除術,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腎癌、膽道癌根治術,頑固性心衰的診治,新式剖宮產術,子宮內膜癌肌瘤剔除術,各種外科、婦科、產科腔鏡微創手術,鈥激光碎石術等,部分技術項目達到三級綜合醫院水平。目前醫院已建立卒中中心,為卒中患者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診療模式,大大減少了疾病的致殘率、致死率。同時我院正在全力籌建基層胸痛中心,將為我縣胸痛患者開辟生命的綠色通道。 醫院始終秉承“大醫精誠,厚德積善”的院訓,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提高醫療質量為核心,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著力降低和減輕老百姓的就醫負擔,努力做到用優良的醫療技術吸引病人,用先進的醫療設備服務病人,用合理的收費標準惠及病人,用溫馨的服務溫暖病人。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