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交通樞紐兩路口地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總建筑面積10.2萬m2,編制床位1200張;現有職工1431名,其中高級職稱196人,有碩士及以上人員224人,碩士生導師9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8人,重慶市醫學領軍人才1人。醫院配備有先進的醫療裝備:2臺64排128層螺旋CT及16排螺旋CT 1臺、2臺1.5T核磁共振、全數字化平板心血管造影機(DSA)2臺、懸吊式數字化醫用X線攝影系統2臺、移動式數字化醫用X線攝影系統2臺、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CT)1臺、德國體外循環機(人工心肺機)1臺、數字式高清晰胸腹腔鏡4臺、菲力普彩超4臺、數字式高清晰神經內鏡1臺、手術顯微鏡2臺、雙能X線骨密度儀及全自動生化分析流水線等大型醫療設備。醫院于2015年底建成西南地區首個智能藥房,在全國率先實現藥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 醫學學科建設與特色醫療技術 醫院一、二、三級學科分科齊全,擁有36個臨床醫技科室和46個專病門診。其中“急診醫學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創傷外科學”、“院前急救醫學”為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臨床護理學”、“神經內科”為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神經損傷與危重癥”為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學科建設充分體現急危重癥和創傷救治特色。創傷外科團隊提出的創傷救治理論多次被引入歐洲復蘇指南(2005版、2010版、2015版),創傷急危重癥醫學已形成全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優勢學科群。經過多年努力,醫院在移動醫院實踐和移動生命支持技術上取得進步,多發傷的綜合救治、神經重癥及顱腦創傷監護救治、心血管及大血管急危重癥救治等方面取得了進展,其中心臟介入治療、主動脈夾層腔內治療、腔鏡、內鏡等微創診療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超高齡老年外科學取得新突破,“顯微鏡+神經內鏡”下腦干血腫清除術填補了我市該領域空白。通過了國家胸痛中心認證,獲批國家衛計委腦防委“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常委單位、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常委單位。是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創傷學分會常委單位。 ...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