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醫院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核工業部)在西南地區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省、市、區三級醫保定點醫院,9所醫學院校教學醫院。 醫院開設床位650張。設有28個醫技科室,40個醫學專業;擁有核磁共振、螺旋CT、E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攝片儀、放射治療機、腔內后裝治療機、射頻腫瘤熱療機、各類腔鏡檢查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100多臺;專家100多名,留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0多名。 1912年,清末狀元、著名的實業家張謇創建了蘇州醫學院。1959年,蘇州醫學院因醫療業務發展的需要,建立了蘇州醫學院附二院。1969年,根據國防三線建設的迫切需要,將蘇州醫學院附二院內遷到四川內江,易名為416醫院。1989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工作重心的轉移,為了更好地發揮核工業西南地區中心醫院的作用。按照國防三線調整的統一部署,醫院搬遷到成都,開始了416醫院的第三次創業。 50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下,一代又一代416人堅持和發揚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用勤勞和智慧,努力建設著醫院,使醫院不斷地發展壯大。 為了進一步提高醫院的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百姓的醫療需求,2005年醫院籌措資金修建了新住院大樓。增添和更新了大中型醫療設備60多臺。使醫院病床數由300張增加到650張,極大地緩解了周圍病人住院難的問題。 為了讓病人擁有一個優美舒適的就醫環境,醫院不斷加強環境改造,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設立意見箱、公開投訴部門和投訴電話、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定期召開病人座談會、行風監督員會、發放病人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病人電話隨訪、組織病人聯誼會,努力營造和諧的醫患氛圍,把優質服務體現到工作的每個環節,使黨和政府對百姓健康的關愛在這里得以體現。 醫院堅持把“以病人為中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運用先進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積極向全國十佳醫院學習,努力實現“擁有一流人才、開展一流技術、提供一流服務、建設一流醫院”的發展目標。加快醫院網絡化建設步伐,努力向現代數字化大型綜合性醫院邁進。 416醫院作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西南地區的一所中心醫院,我們始終銘記為核工業和為地方百姓服務的神圣使命。堅持到基層巡回醫療;為基層單位職工作健康體檢和健康教育;為基層醫院培訓醫療骨干;解決疑難疾病等問題。為建設和諧集團和和諧社會,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目前醫院正在盡最大努力配合國家建設核事故醫學應急組織。 醫院積極響應四川省衛生廳和成都市衛生局的部署,以極大的熱情對口幫扶涼山州普格縣鄉衛生院、地震災區彭州新興鎮和通濟鎮衛生院、以及成都市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醫院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主動承擔政府對社會健康的職責,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得以體現。 在抗震救災中,全院職工不辱使命,和全中國人民一起,抗擊突如其來的特大自然災害。在余震不斷,大樓頻頻搖動,危險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醫護人員不顧家人和個人的安危,日夜守護在病人的身旁。并以最快的速度派出醫療隊,趕赴汶川參加救援。醫護人員臨危不懼的精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醫院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了“抗震救災--工人先鋒號”稱號;獲得國資委、中核集團公司、四川省政府抗震救災榮譽24項。 在6.5全國特大公交車燃燒事件中,醫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在第一時間趕赴事發現場。接診18名燒傷患者,為受傷人員贏得了最寶貴的救治時間。被成都市政府授予“6.5公交車燃燒事件醫療救治工作—先進集體” 稱號。 成都416醫院相信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和理解下,通過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一個“職工滿意、病人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醫院將會得到更加健康、穩步、持續地發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