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中醫院坐落于蘭州市七里河區黃河之濱,創建于1953年12月8日,是甘肅省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和急救于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是甘肅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甘肅省中醫學校教學醫院,省、市、區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全省新農村合作醫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2007年托管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2012年托管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更名為甘肅省中醫院白銀分院。醫院先后開設了臨夏分院、通渭分院、榆中分院、永登分院,蘭州甘南路特色門診部和省委門診部,在白銀新區建設占地100畝的醫院制劑中心。 近年來,醫院切實貫徹國家和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中醫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向地、縣(區)輻射,擴大醫療服務半徑和空間。2013年,經省衛計委批準,醫院聯合省內各地20家醫院組建成立了"甘肅省中醫院醫療集團",本著互助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在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繼續教育、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危重病人的上下轉診康復等方面打破院際界限,實行資源共享,促進成員單位的共同發展。 醫院占地面積105畝,現有職工160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487人,副高以上專家248人,博士26人,碩士27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3人,甘肅省名中醫17人,省級優秀專家5人,省級領軍人才5人,廳級領軍人才13人。醫院開放床位1350張,設有83個專科專病門診、62個臨床醫技科室、23個研究所、5個二級實驗室、1個中心實驗室、23個職能管理處(科)室。醫院現有國家級重點學(專)科11個,省級重點學(專)科13個,其中骨傷科為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及甘肅省骨傷科臨床醫學中心,甘肅隴中正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全國64個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中。腦病科為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脾胃病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藥劑科、老年病科、內分泌科、中醫護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藥劑科、腦病科、脾胃病科、老年病科為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及省中醫藥重點專科;肛腸科、內分泌科、針灸科與放射影像科為首批院內重點專科。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臨床中藥學、中醫文化學為國家中管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單位;中醫骨科、中醫藥劑科、中醫腦病科、中醫老年病科、中醫消化科為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學科。 醫院堅持突出和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堅持"大綜合、強專科、多特色、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實施"名院、名科、名醫、名藥、名技"的發展戰略,以病人為中心,積極為群眾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通過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積極推動醫院中醫特色診療內涵建設。近五年來,醫院立項的省(部)級、廳級、院級科研課題179項,完成鑒定課題94項,獲獎成果44項,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348篇,出版醫學專著49部。舉辦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項目99屆(次)。醫院自主研發了"損傷膠囊"、"消定膏"、"中風膏"、"補腦膏"、"制萎扶胃丸"和"清寧膠囊"等66種院內制劑,其中有23種進入甘肅省調劑使用藥品目錄,在全省推廣使用,臨床療效確切,深受廣大患者喜愛。醫院還承擔著甘肅中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蘭州大學等高等醫學院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本專科生的教學任務。 在應對"非典"、"5?12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青海玉樹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岷縣暴洪地質災害"、"岷縣漳縣地震"等突發事件中,作為省內最大的中醫院,責無旁貸地沖鋒在第一線,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各項救援工作。在2010年的玉樹抗震救災工作中,醫院單獨組建具有中醫特色的醫療救援隊伍,做為全國4支中醫醫療救援隊伍之一奮戰在抗震救災最前線,成為省衛生廳系統收治玉樹傷員最多的醫院。 醫院先后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青年文明號信用建設示范創建單位""全國中醫藥文化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醫院管理先進集體""全省醫德醫風示范單位""甘肅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進集體""甘肅省誠信建設示范單位""蘭州市文明單位""蘭州市園林化標兵單位""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醫院急診科被衛生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并連年通過復審。 醫院成立60年來,經過幾代中醫人的艱苦創業,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辦院宗旨,大力挖掘傳統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逐步拓展服務范圍,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就醫環境,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年提升,為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醫院遵循"嚴謹、仁愛、傳承、創新"的訓導,通過深化改革,使醫院走上了管理創新、科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