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簡稱針研所)是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下屬市級研究機構。前身是上海市針灸研究所(1958年成立)和上海市經絡研究所(1964年成立),也是我國最早建立、規模最大的針灸專業研究機構之一。2002年為了促進科研與臨床的緊密結合,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與岳陽醫院合并。 針研所,歷經幾代人傳承創新,現為針灸推拿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建設單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上海市針灸推拿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單位和建設單位,具有一支在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能力較強的針灸專業技術隊伍。其主要任務是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方法,研究針灸臨床治病的規律及其作用原理,針灸文獻的研究,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針灸醫學。設有針灸免疫研究室、針灸神經泌尿研究室、針灸文獻研究室、《上海針灸雜志》/《針灸推拿醫學》編輯部。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灸免疫效應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針灸免疫實驗室、針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腦神經生物實驗室)。80年代至今先后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0余項,部市局級課題100余項,獲各類科技獎70余項。 建所以來,針研所在針灸治療耳聾獲得衛生部嘉獎。與上海市第一肺結核病院合作應用針刺麻醉肺葉切除手術獲得成功,針刺麻醉臨床研究成果通過國家科委鑒定。在針灸免疫領域內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針灸治療甲狀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哮喘、潰瘍性結腸炎、艾灸抗衰老、糖尿病和膀胱尿道疾病,針法(項從刺、骶髂刺、子午流注)灸法(化膿灸、隔物灸、穴位敷貼)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在隔藥餅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及機理研究、艾灸對細胞免疫的調節作用研究、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與皮質激素關系的研究、針灸神經刺激療法治療尿道綜合征的機理和臨床應用研究、針灸文獻的計算機檢索與分析等多項研究獲部市級科技獎。 針研所在針灸流派的傳承、挖掘、研究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是上海市針灸學術流派傳承研究中心。“陸氏針灸療法”,2009年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2010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 針研所是承擔針灸博士、碩士研究人才的培養機構,已培養針灸學博士50余名,碩士10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同時是中國針灸學會實驗分會、上海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專業委員會、文獻專業委員會、實驗針灸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承辦了《上海針灸雜志》、《針灸推拿醫學》(英文版)雜志。 針研所1959年起設立門診部。目前醫療門診部開設“針灸科”、“推拿科”、“中醫內科”和“康復科”,以及“特需門診”,為“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中國上海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臨床實習基地”。近年來針研所對免疫、內分泌、神經、運動、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統疾病的針灸療效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對針刺治療某些免疫性、內分泌性疾病和各種疼痛性疾病有明顯效果。臨床上逐步形成以針灸為主結合中西藥、現代針灸儀器等綜合手段治療中風后遺癥、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排尿障礙(尿道綜合癥、尿失禁)、耳鳴耳聾、腸易激綜合征、帕金森氏病、震顫麻痹、腦萎縮、頸腰椎病、肥胖癥等的業務特色。 擁有2名上海市名中醫陳漢平教授、吳煥淦教授,2個“名中醫工作室”陳漢平名中醫工作室、趙粹英名中醫工作室。2004年經市衛生局批準“中醫針灸潰瘍性結腸炎專科”為上海市特色專科,尿道綜合癥專科、中醫針灸潰瘍性結腸炎專科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色專科,以上2項目均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廣項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