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于1955年動工興建,1957年落成開診,坐落于山西省會太原市中心的迎澤湖畔,占地面積71699.13平方米,建筑面積176734.5平方米。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一院人的不奮斗,從艱苦建院、百業待興,歷經六十余載風雨滄桑,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核心理念,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水平,凝心聚力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現有職工3985人,在編職工1731,合同制聘用職工2254人。其中高級職稱552人,博士生導師72名,博士后合作導師10名,博士后培養導師14名,碩士生導師334,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南丁格爾獎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院士后備人選1人,擔任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下設的二級分會任職114人次,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16人,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6人,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 4人,山西名醫16人,山西省名老中醫5個。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青年三晉學者”特聘專家2人,“三晉英才”支持計劃136人(其中,高端領軍人才12人,拔尖骨干人才74名,青年優秀人才50人)。
醫療方面,醫院是山西疑難危重疾病診治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應急醫療救援中心、臨床護理服務中心、醫療護理教育培訓中心、健康管理和促進中心。醫院編制床位為3000張,實際開放床位2419張;有45個臨床科室,17個醫技科室;有院士工作站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癥醫學科、急診醫學中心、老年病科);國家“十二五”重點專科培育項目1個(中醫護理);入選山西省“136”興醫工程領軍臨床專科建設單位4個(精神衛生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6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是全國首批房顫中心建設單位;位列全國高級卒中中心百強醫院;是省內首家獲得互聯互通“四級甲等”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通過四級評審。擁有全球首臺集大成者數字PET/CT、山西省首臺“多層”靜音高端磁共振儀——西門子3.0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同時,在山西省率先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介入、微創手術治療不斷取得突破,肝臟移植年手術量20余例,大器官移植診療水平省內領先。
教學方面,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作為山西醫科大學的教學機構,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承擔著 “5+3”一體化、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住院醫師培訓和專科醫師培訓的教學工作。可招收臨床醫學、護理學、特種醫學博士研究生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碩士學位授權點已經覆蓋醫院所有醫療及醫技學科;是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擁有34個培訓專業基地);是國家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累計培養優秀出站人才20余名;臨床醫學專業為國家級品牌特色專業,并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內科學》、《精神病學》(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金 課”);現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臨床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1人,臨床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1人,精神醫學專業教學委員會1人,兒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1人)。
科研方面,醫院位列中國“自然指數”百強、“中國醫院科研能力百強”。2020年共獲各類項目資金資助共192項,共計6007.39355萬元,其中:國家自然基金獲批14項共1273.8萬元,包括: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項,面上項目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9項,重大項目的獲批填補了山西省醫衛系統國家層面的空白。國家衛生健康委塵肺病重點實驗室1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山西省創新團隊3個,省衛健委醫學科技重點實驗室3個,省衛健委醫學科技創新團隊3個,山西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山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2020年度,以我院為第一完成單位或通信作者單位的 SCI收錄論文127篇,其中1區5篇,2區24篇,3區48篇,4區50篇;著作教材18部,專利41項。
醫院以文化建設為引領,堅持“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核心理念,牢固樹立“竭誠禮愛、臻于至善”的服務理念,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品質,切實改善患者就醫感受,不斷向打造全國一流并在國際享有聲譽的綜合性現代化集團醫院的愿景邁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