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是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是在原自治區結核病防治所的基礎上,2003年“非典”時期擴建,2005年建成自治區傳染病醫院。2006年根據“平戰結合”的原則,經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并掛“寧夏回族自治區傳染病醫院”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結核病防治所”牌子,為自治區衛生廳直屬醫療機構。 一、醫院功能定位 1、寧夏結核病防治所 一是做為寧夏結核病控制項目辦單位,負責全區結核病防控各類業務工作和管理,包括全區結核病防治項目管理,經費劃撥,各項業務工作安排檢查、督導落實和總結匯報,配合國家結防中心舉辦各項培訓學習班、流行病學調查等。二是做為自治區唯一省級結核病防治所,負責接收診療全區及周邊省區毗鄰地區急、危、重癥和耐多藥結核病人,是全區耐多藥結核病診療唯一定點醫院,結核病臨床診療技術居于全區領先水平。近年來,在保持結核病內科保守診療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支氣管內窺鏡下的檢查、介入微創診療技術,所做數量、水平、質量也為全區第一;同時,已計劃設置建設胸外科,開展胸、肺的外科手術治療業務,為不同分型和分期結核病人提供整套全方位的診療技術,確保病人的診療質量和安全。 2、寧夏傳染病醫院 一是負責接收全區及周邊省區毗鄰地區手足口病、艾滋病、肝病、布氏桿菌病、猩紅熱、炭疽等傳染病,開展各類疾病診療業務工作。二是做為自治區備戰醫院,隨時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疫情備戰工作。 3、寧夏第四人民醫院 一是做為自治區臨床醫療機構,隨著醫院周邊居民的不斷增加,要承擔接診廣大人民群眾大量普通常見病、多發病病人的門、急診及住院診療工作。二是不斷促進和提高醫院綜合醫療業務工作及診療能力建設,為來院的所有患者提供一個全方位的診療技術平臺,支撐和進一步提高結核病等傳染病診療質量水平。 按照醫院“綜合發展,加強優勢,平戰結合,保障功能”的建設宗旨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突破,實現崛起”的發展目標,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目前醫院已成為一所集醫療、預防、科研、教學、康復、保健于一體,具有綜合醫院建設發展基礎和全面診療技術平臺,以結核病防治、其他傳染病診療為特色優勢的自治區唯一“院所合一”兩大功能定位統一的專科醫院;是自治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疫情備戰醫院;同時,也是承擔周圍廣大人民群眾普通常見病、多發病綜合診療的臨床醫院;是“三位一體”開展工作的特殊醫療機構。服務范圍覆蓋寧夏全區和內蒙、甘肅、陜西等省、區毗鄰地區。是全區各類醫保定點醫院,自治區健康體檢定點醫院和職業病診療定點醫院;是全軍最具傳染病診療技術優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北京)”協作醫院。 二、醫院基本情況 醫院占地面積93余畝,2005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編制床位200張,核定全額預算事業編制163名。 隨著業務的發展、工作的需要,現實有在職人員29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50人,高級職稱31人,中級職稱34人,事業編制職工152人,合同制職工141人;目前,醫院已發展有一個院本部和兩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設有10個行政后勤服務科室、13個臨床科室(包括呼吸1、2、3科、綜合內科、消化內科、肝病科、綜合外科、骨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中醫科、五官科等各臨床一級學科)和6個醫技科室(包括手術麻醉科、藥械科、放射科、功能檢查科、檢驗科、參比室等各功能檢查科室);擁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B超)、電子內窺鏡(支氣管鏡、胸腔鏡、胃、腸鏡)、美國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萬元以上先進儀器設備100多臺件,并建有全區一流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P2﹢)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PCR);能夠開展心、腦血管、胃腸、消化系統、代謝性疾病、肝病、良、惡性腫瘤等內、外科疾病系統診療,各種骨折、脊柱四肢結核、人工股骨頭、膝關節置換等骨科手術,各種婦科炎癥、不孕不育癥、子宮肌瘤、異位妊娠等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兒科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常見病診療,中醫針灸、口腔科等專業均有著較強的技術和診療特色,床位使用率在120%-150%。 同時,為保證普通病人、家屬、職工的健康生命權和傳染病人的規范診療,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法》和衛生部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醫院把現有建筑按樓體分開設置了非感染性疾病診療門診、病區和感染性疾病診療門診、病區兩大區域,基本上做到了非傳染性、傳染性疾病病人的完全分開診治。 近年來,醫院各類業務工作不斷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兩個效益,還多次獲得自治區及國家各種榮譽稱號。2009年被評為“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榮獲“全區衛生系統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獲得“年全國結核病臨床診療技能競賽”集體和個人三等獎,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寧夏軍區授予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