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稱叫德國醫院,二戰勝利后改稱市立北平醫院。1949年4月,中央軍委衛生部帶領延安中央醫院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醫務人員接管了當時的“市立北平醫院”,并隨著北京地名的變更改名為“北京醫院”。歲月沖刷了過去的印記,卻留存下北京醫院的風格——含蓄內斂、樸實無華。“北京醫院”這四字行草,是1950年毛澤東主席提筆書寫的,如今成為了這里的重要標志。北京醫院繼承了延安中央醫院的重任和優秀傳統,繼續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繼續肩負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保健事業的重任。 1964年對于北京醫院來說,注定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北京醫院對外開放,為廣大普通百姓服務成為了北京醫院新時代下肩負的又一個重要職責。 如今,北京醫院遵循“忠誠保健事業,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訓,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面向全社會開放,醫、教、研、防全方位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不僅是直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三級甲等醫院,而且也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 北京醫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積 55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 227788平方米,現有床位1247張,職工 2604人,其中醫生670人,護士1038人,醫技人員 257人,藥師97人。具有正副主任醫師、正副教授、研究員及相應職稱的高級技術人員462人;博士、碩士766人。醫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 38個,長期承擔著中央領導干部的醫療保健任務及 15000余名司局級以上干部醫療保健任務和80余萬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險工作。同時,還接待大量京外各地轉診的疑難危重病人。北京醫院有承擔多次國家大型活動、重要會議的醫療保健工作的經驗和能力,曾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外國元首的醫療保健任務。 為了更好服務于患者醫療需求,醫院設立專項資金購置全球領先設備。醫院目前擁有4臺MRI(1臺雙源3.0T MRI,1臺移動式3.0T MRI,2臺1.5T MRI)、4臺CT(320排640層CT,寶石能譜CT)、雙向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機、ECT、PET/CT、立體定向適形調強放療加速器、多功能手術導航設備、流式細胞儀、全自動血庫系統等。醫院設備總值15.2億元。2013年,新購醫療設備總值 1.2億元,其中價值超過100萬元設備有68臺。 北京醫院在老年病的醫療、護理、康復、保健方面成績顯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中醫科、老年醫學科、醫學影像科、藥學部、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重點實驗室)、臨床護理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以老年病為重點的相關疾病的診治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冠心病的內外科治療、腦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老年癡呆、前列腺疾病、骨關節病、肺部感染、重癥肌無力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醫院成功地進行70歲以上高齡手術4600余例,其中最高手術年齡為104歲,冠心病介入治療最高年齡為91歲,在高齡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醫院擁有一批老一輩著名學術專家和保健專家:普通外科專家吳蔚然教授(名譽院長),首屆國醫大師李輔仁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院長、腫瘤學家曾益新教授,心血管專家高潤霖院士(名譽院長),神經內科專家蔣景文教授,許賢豪教授,口腔醫學專家欒文民教授,骨科專家黃公怡教授,放射學專家李果珍教授,核醫學專家屈婉瑩教授,心胸外科專家吳良洪教授等。還擁有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在醫院的學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北京醫院在護理工作方面也具有優良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這里走出了林菊英、曾熙媛兩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并積淀出了深厚的“仁愛為本、慎獨為魂”的護理理念。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北京醫院還建立了護士培訓體系和靜脈治療培訓中心。根據新的業務特點和要求,加強了對護理人員的全面培訓。醫院先后通過了中華護理學會、北京市衛生局和北京護理學會的專科護士教學基地評審,分別被認定為“中華護理學會重癥監護專科護士教學基地”、“北京地區急診專科護士教學基地”、“北京地區手術室專科護士教學基地”。同時,護理部堅持“專業發展,人才為先”的原則培養專科護士,截至目前,醫院已培養了重癥監護護士、急診專科護士、PICC專科護士、造口治療師、造血干細胞移植護士、血液透析專科護士、糖尿病專科護士等多個學科的專科護理人才。2013年,我院靈活運用品管圈、“5S”管理模式、PDCA等先進的管理方法進行科學化的護理管理,護理質量穩步提升。2013年基礎護理合格率為98.40%,病人滿意度為95.59%,跌倒及院內壓瘡發生率較2012年分別降低34.69%、7.69%。醫院聯合多部門成立PIVAS中心,完成部分病房的試運行,優化了護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多年來,醫院以優質的醫療水平與服務,成為了全國首屈一指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