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9年,在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秉承“誠信、厚德、仁愛、精業”的院訓精神,堅持“科技興院、技術強院、人才立院”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歷經60余年的滄桑磨礪,經過幾代人的砥礪奮進,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現代、智能、園林、人文”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國家腦卒中篩查基地、安徽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和蚌埠醫學院附屬阜陽醫院,阜陽聽力篩查中心、阜陽生殖中心,阜陽產前診斷中心,同時也是阜陽市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的中心,肩負著為阜陽及皖西北、豫東南周邊地區3000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的使命。 目前,醫院共有潁河西路(北區)、三清路(城南新區)兩個院區,總占地面積17.2萬㎡(約258畝):北區3.3萬㎡(50畝)、南區13.9萬㎡(208畝);建筑面積31萬㎡:北區7萬㎡,南區一期18萬㎡、二期(兒科病房大樓、后勤綜合樓、專科專病大樓和科研培訓綜合樓)在建6萬㎡;總編制床位3650張:北區1050張,南區2600張。 南區以綜合醫療為主,總投資15億元,按照“一軸四片區”建設,實現門診空港式布局,高標準建設了康復中心、檢驗中心、血透中心、ICU、手術室等國內領先的現代化設施;并配備了一批國內先進的信息化系統、軌道物流傳輸系統、自動發藥及智能靜配系統、自助掛號及打印系統、自動檢驗流水線等智能化操作管理系統。一期工程門急診樓、醫技樓、病房大樓已于2016年6月26日開診,2016年10月30日完成新老區全面搬遷過渡。北區以婦兒診療為主,兼含門診、腫瘤、放化療、老年病、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針灸理療等治療中心。南北兩院一體,努力打造“阜陽最高、皖北一流、全省前列”的區域性醫療中心。 醫院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現有職工2598人,其中副高職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243人,中級職稱人員65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52人。享受國務院津貼、省政府津貼4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省“江淮名醫”3人,“潁淮名中醫”1人,省領軍人才(省衛生計生委第五周期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市首屆杰出人才獎1人,市委、市政府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1人,市衛生系統學術技術帶頭人13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2人,高層次后備人才7人。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副教授78人,其中,博碩導師15人。有50余位專家擔任全國、省、市各學術團體主任委員或常務理事。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專業特色鮮明。開設臨床科室45個、醫技科室18個,現有省臨床重點專科2個(骨科、婦產科),省級重點特色專科3個(康復醫學科、心血管內科、耳鼻咽喉科),市級臨床醫學重點專科11個(神經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普外科、兒科、眼科、泌尿外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消化科、麻醉科、急診科)、市優先發展重點培育專科8個(骨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血液科),市優先建設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血液科、婦產科、骨科等8個臨床重點專科,市級培育專科8個(康復醫學科、呼吸內科、臨床藥學、核醫學科、病理科、腎內科、重癥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 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先進,配置合理。大型醫療設備400多臺(套),包括PET-CT、后64排螺旋CT、REVOLUTION CT(16cm寬體寶石探測器)、3.0超導核磁共振、脊柱內窺鏡、等離子雙極電切鏡、數十臺高端彩超等國內先進的現代化醫療設備。醫院堅持科教興院戰略,學術成果突出。先后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80余項,國家級專利3項,中華醫學獎1項。近5年來,醫院先后選派200余人到阜外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協和醫院等知名醫院進行專科進修學習;開展新技術18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80余篇,SCI論文10篇,出版專著4部。 醫院始終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定位,社會效益顯著。先后高質量完成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治、5.12地震救援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真履行對口支援、衛生下鄉、援藏援外等各項醫療工作任務,并積極開展義診、健康宣教等社會公益活動。經過全院職工的辛勤努力,醫院先后榮獲國家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安徽省先進集體、安徽省衛生先進單位、全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市職工模范之家、市衛生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市園林式單位等40余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彈指間,市醫院已走過了60余個春秋。歷代市醫院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結晶,鐫刻了醫院悠久厚重的文化積淀和精神風骨,面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全院上下始終堅守“誠信、厚德、仁愛、精業”的院訓,科學謀劃、凝心聚智,精心專注于建設“阜陽最高、皖北一流......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