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人民醫院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瀘州江陽,位于長江之濱、瀘州老窖之畔。建院于1917年,時為萬國紅十字會瀘縣分會門診。建國后更名為瀘州市人民醫院暨瀘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回溯歷史,從1917年的門診,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度被日機炸毀,到遷址修復,成長為今天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康養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人醫人”經過了百年的不懈努力。
醫院現為一院三區。沙茜院區位于江陽區酒谷大道二段316號,占地133畝,將以綜合發展醫、教、研、康養為主要功能;市府路院區位于忠孝路1號,占地11畝,將以門診、特色專科、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為主要功能;新老院區現有編制床位625張,沙茜院區建設設計規模為1000張床位。托管的況場院區位于江陽區況場鎮康莊街342號,占地28畝,編制床位100張,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為主要功能。醫院現有256排螺旋CT、高能雙光子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MRI) 等大型醫療設備,1000mA血管造影X射線機、3D高清腹腔鏡、CBCT、OCT等高端醫療設備數十臺,醫療設備總資產2.5億元。
醫院確立了“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重點專科建設指導思想,把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使用作為重點專科建設的關鍵,把特色技術作為重點專科建設及發展的基石。醫院有國家重點專科在建1個(中醫肛腸科),省級重點專科4個(婦產科、兒科、腎病科、肛腸科)、在建1個(神經內科),瀘州市重點專科8個(神經內科、康復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代謝科、心血管內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在建3個(重癥醫學科、骨科、臨床護理),瀘州市質控中心5個,瀘州市遠程診療中心3個。此外,醫院還成為人流術后關愛(PAC)優質服務創建單位,“微笑列車唇腭裂修復慈善項目”合作醫院,中國卒中中心聯盟(CSCA)首批成員單位。
在建設重點專科的同時,醫院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得到迅速發展。截止目前我院共有在崗職工1264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061人。高級職稱210人,中級職稱236人,初級職稱628人。博、碩士研究生共計124人。擁有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杰出成就獎”得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肛腸名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名中醫、南丁格爾獎章得者、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衛計委和中醫管理局高評委、瀘州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瀘州市拔尖人才等專家及國家和省市級學術機構任職專家共140人。
醫療技術是一個醫院賴以生存的基礎,醫院管理是醫療質量與安全、患者感受得到提升的有力保障,醫院非常重視醫院管理的提升與醫療技術發展相結合。2004年,醫院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不斷持續改進醫院就醫流程,持續改進抗菌藥物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等工作,不斷開拓醫療新技術,各項終末醫療質量效率指標取得明顯提升,患者醫療安全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醫院建立了瀘州市中醫肛腸、普外科腹腔鏡、泌尿外科、護理、病歷書寫質量控制中心等五個市級質量控制中心。醫院開展的3D腹腔鏡等新技術處于國內先進行列,新生兒PICC、TEM、ERCP、CRRT等技術都處于省內先進行列。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離不開第一線的臨床教學。瀘州市人民醫院承擔了部分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醫學生的臨床帶教任務,也承擔著下級醫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進修學習任務。建成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普外科/婦科)、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瀘州)基地、四川省全科醫學培訓基地,聯合建成了四川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醫院非常重視臨床科研工作。2004年-2018年,我院科研127項,獲獎16項;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十年間年均發表論文近百篇。近三年,發表學術論文594篇,其中核心期刊156篇,SCI論文10篇;完成科研成果1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2 項;省醫學科技獎4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截止 2018 年底,我院在研項目有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2 項,,省衛計委8項、省醫學會6項,市科技局 19項,市衛計委15項,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1項,市哲學科學研究規劃課題1項,均進展順利。
&nb......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