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坐落于龍鄉圣地房山區,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醫院成立于1982年3月15日,于2018年6月8日正式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六臨床醫學院,是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文明單位、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醫院編制床位800張,現有職工1411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人,博士14人,碩士125人,高級職稱108人,設有一個總院、四個分院、一個中醫康復醫院、一個紅色流動醫院和一個緊密型醫聯體。醫院年診療人次超過90萬,入選2019屆艾力彼中國醫院競爭力中醫醫院100強。 醫院中醫特色突出,中西醫并重,服務能力快速提升。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3個。其中脾胃病科、肺病科、腦病科、內分泌科、結石病專病、糖尿病專病入選市級重點專科專病,脾胃病科經過層層遴選成功牽頭成立北京中醫藥大學首批專科(專病)中西醫結合胰腺炎專病聯盟。擁有先進的磁共振成像系統、64排螺旋CT機、四維彩色超聲診斷儀、超高清腹腔鏡系統等大型醫療設備。 醫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積淀,形成了一支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患者愛戴的醫護隊伍。名老中醫鴻儒碩學、領銜擔綱,中青年骨干經驗豐富、能力突出。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首都國醫名師”韓臣子,國醫大師唐祖宣,國家級名老中醫張炳厚、許心如、巫君玉、申春悌、杜懷棠、劉大新、李曰慶、金明,首都國醫名師王惠英、李乃卿,河南邵氏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邵素菊,基層名老中醫袁濤、穆希權、韓麗霞建立了各級傳承工作室及分站,薪火相傳、服務患者。中青年醫師不斷銳意進取,現有市級中青年名醫1人、”百千萬人才”3人、“仲景國醫傳人”2人。 醫院教學科研工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榮獲“北京市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規培三優教學團隊”;承擔北中醫整班制課堂授課、見實習教學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接收北京中醫藥大學“丹心計劃”學生15名。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2項,北京市自然基金項目等市級項目8項,近兩年發表SCI論文18篇。 醫院始終把公益放在首位。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危難時刻,醫院責無旁貸承擔了房山區中醫防控指導任務,因工作業績突出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抗疫先進集體”;將“北京名中醫身邊工程、春苗培育計劃、區級專家工作室、基層適宜技術培訓”創新性的融合,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基層中醫藥建設“房山模式”;創建“紅色流動醫院”黨建品牌,十四年如一日堅持為邊遠山區、困難群眾送醫送藥。同時,對口支援、協同發展新疆和田、湖北巴東、河北高碑店、內蒙古察右中旗等多家醫院,并技術支持多家鄉村衛生室,促進醫療資源均衡發展。 在北京市各級政府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毗鄰北京中醫藥大學主校區的新院區已開工建設,醫院將抓住機遇,秉承“弘揚中醫國粹,造福人類健康”的辦院宗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向著“建設經典與現代相結合、醫教研全面發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中醫醫院”的宏偉目標奮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