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始建于1860年,前身是法國天主教施醫院,是國內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2009年3月,經中法兩國政府批準增加“煙臺中法友誼醫院”為醫院第二名稱,成為中法兩國建交50多年來兩國政府唯一批準的技術合作醫院。2009年9月,煙臺市職業病醫院(腫瘤醫院)、煙臺市婦幼保健院整建制并入煙臺山醫院,現醫院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急救、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同時是涉外定點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納入濱州醫學院直屬附屬醫院管理。 醫院設有33個黨群行政職能科室,77個臨床科室,25個醫技科室;現有職工總數279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491人,正高職稱107人,副高315人;編制床位2016張;年門診量100萬人次,出院病人8萬余人次,年住院手術近4萬人次。 醫院現有三個院區,分別是位于萊山區科技大道的東院區、芝罘區解放路的北院區和機場路的南院區,總占地237.71畝,其中東院區占地180畝、北院區28.28畝、南院區29.43畝;總建筑面積30.37萬平方米,其中東院區一期22.35萬平方米、北院區6.1萬平方米、南院區1.92萬平方米。 醫院擁有兩千萬元以上的設備4臺(套),包括煙臺市首臺美國GE超高端256排CT,3.0T磁共振成像系統、全自動生化流水線和醫科達醫用直線加速器;擁有一千萬元以上的設備十多臺(套),包括全自動化學發光流水線,全自動血球流水線,全自動血凝流水線,智能化軌道小車物流傳輸系統,全球三大知名品牌,GE、飛利浦、西門子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統4臺,飛利浦的128層CT和64排CT3臺,第三代機器人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以及專用西門子三維C型臂等;擁有五百萬元以上的設備多套,包括電子內窺鏡系統,飛利浦、西門子、GE血管造影成像系統(DSA),氣動物流傳輸系統,第二代機器人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等;擁有4D模擬定位機,彩色超聲診斷系統,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雙能骨密度檢測儀,基因測序儀,椎間孔鏡,普蘭梅卡CBCT,超聲碎石系統,冷凍消融儀,眩暈診療系統等一百萬元以上的設備百余臺(套)。 醫院注重學科體系建設,從人才引進和培養、先進醫療設備配置、最新醫療技術開展、臨床課題研究、對外學術交流等方面提升學科專業技術水平,取得了豐碩成果。骨科為山東省首批A級特色專科,骨科、康復醫學科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麻醉科、神經內科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骨傷科、中醫腫瘤科分別為省、市“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更年期保健、孕產期保健分別為省級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及特色專科建設單位,急診科、呼吸科等31個學科專業為市級臨床重點學科、臨床重點專業,煙臺市骨與關節疾病臨床醫學中心、煙臺市麻醉醫學臨床醫學中心落戶我院。骨科、腫瘤疾病、心血管疾病介入、神經內科、血液透析、康復、胸痛救治、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職業病等10個煙臺市質控中心和煙臺市抗癌協會、煙臺市婦幼保健協會、煙臺市健康管理協會掛靠我院。煙臺市骨科醫學中心、煙臺市煙臺山骨科研究所、煙臺市煙臺山慢病研究所設在我院。 煙臺市骨科醫學中心——骨科現有10個亞專業(創傷、脊柱、關節、手外、兒童、骨腫瘤、運動醫學、骨傷和綜合骨科、足踝、骨內)16個病區、660張編制床位、136名醫師的規模,年手術量1.5萬臺。1999年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與香港大學合作成立“山東煙臺關節置換外科中心”,具有省髖、膝關節置換資質,開展脊柱頸椎高難度手術和處理復雜嚴重創傷能力。2016年7月完成山東首例骨科機器人手術,2017年獲得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適應證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研制”、獲得國家工信部、衛計委兩部委批準我院為“國家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21個創建單位之一,是唯一地市級醫院,截至2021年5月份,共完成機器人手術1400余例。 省級創傷中心——2020年12月,醫院順利通過省級創傷中心的評審,借助醫院骨科的強大實力,整合各相關科室的優勢,救治流程日趨合理,救治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在危重傷、多發傷、復合傷的救治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腫瘤醫學中心——堅持精準醫療、多學科聯合、規范診療,利用先進的診療設備和直線加速器等微創靶向腫瘤治療全套設備、實現規范化、個性化治療,對乳腺癌保乳、直腸癌保肛等治療采取國際診治理念和方法,優勢突出。加盟中國肺癌防治聯盟,成立肺結節診治分中心,開展低劑量胸部CT掃描及早期肺癌防治的研究工作;與上海肺科醫院合作,形成長期人才培養機制;與法國南特癌癥研究治療中心達成技術合作協議,聘請專家開展遠程會診、多學科討論;與法國巴黎居里研究所達成一致,定期安排人員進修學習。 胸痛中心——成為全國首批通過美國心血管患者管理協會和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雙認證中心,山東省首家的胸痛救治暨培訓示范基地,2016年11月我院通過冷凍球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