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長江之濱、黃鶴樓畔,歷史悠久,始建于1875年,其前身是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辦的“武昌圣公會醫院”。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醫院本著仁愛濟世的精神,成立“紅十字會”,積極救護革命軍傷員;其后,湖北總督黎元洪擴建新院,更名為“武昌同仁醫院;1951年,醫院由武漢市政府接管,命名為“武漢市第一工人醫院”;1958年,更名為“武漢市第三醫院”,2007年增掛“武漢市同仁醫院”。 醫院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臨床規模及綜合實力逐年提升,醫院分首義和光谷兩個院區。首義院區地處武昌區彭劉楊路241號,光谷院區地處洪山區關山大道216號。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是武昌區、洪山區、東湖風景區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結算定點醫院,作為江南地區唯一一所三級甲等醫院,承擔著省、市、區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護任務及江南地區醫療救治任務。 醫院是湖北省衛生廳授予的“湖北省燒傷治療中心”;武漢市編委授予的“武漢市醫療美容中心”、“武漢市兒童弱視、斜視防治中心”;1993年成立“武漢市燒傷研究所”,2012年燒傷科成功創建國家級重點專科;醫院是“武漢市臨床藥學質量控制中心”、“武漢市個體化診療研究中心”及“武漢市整形美容質控中心”掛靠單位;2011年被評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是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是湖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外科基地、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及婦產科醫師培訓基地,是湖北省“糖尿病、產科和血液透析”三個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是武漢大學、江漢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培養點、實習基地,針刀醫學臨床教學基地。 兩院區專業學科門類齊全,開放床位共1500張,年門診量約80余萬人次,住院約3萬余人次。職工總數1870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00余人,先后有 17人享受國家、省及市政府津貼。 近年來,醫院為滿足醫療服務需求,加大醫療設備的引進和更新,擁有核磁共振、CT、DR、骨密度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數字胃腸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清腹腔鏡、電子胃腸鏡系統、超聲內窺鏡、耳鼻喉科激光治療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鈥激光等,有燒傷病人專用的懸浮床,以及功能設施完善的ICU、CCU重癥監護室、血液透析室等。 為加強學科建設,提高醫療質量,醫院緊盯“大專科、強綜合”的發展方向,注重綜合實力的均衡發展,不斷加強醫療技術水平、臨床科研教學、人才培訓與引進等內涵建設,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現已創建國家級重點專科1個:燒傷科;創建湖北省重點專科4個:燒傷科、醫療美容科、中醫老年病科、臨床藥學,創建武漢市重點專科8個:燒傷科、醫療美容科、中醫老年病科、臨床藥學、中醫腦病、康復醫學科、護理科、消化內科;形成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特長的格局。 燒傷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學科建設單位、湖北省及武漢市重點專學科、湖北省燒傷醫學臨床研究中心、武漢市中部燒傷醫療中心,現已成為集醫療、科研和教學于一體的國內外知名燒傷中心。燒傷住院大樓配備了國際一流的搶救治療設施,在大面積燒傷創面修復、顯微外科治療、燒傷康復及難愈性創面治療等方面造詣顯著,獨具特色,目前已建成國內規模領先的燒傷后期康復治療中心和難愈創面治療中心。我院燒傷科醫療隊曾多次參與國內外燒傷救援任務,2002年,受國家衛計委派遣,赴秘魯執行重大火災救援任務,2014年赴昆山執行特大爆炸案燒傷救援任務等,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癥燒傷患者,醫院燒傷科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受到國內外政府、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獲得廣大燒傷患者的一致好評。 醫療美容科?整形外科是省、市重點學科,醫療技術和臨床規模在中南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是武漢市整形美容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為了保持學科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特別注重學科建設,加大設備更新,加強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新業務和新技術,技術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尤其擅長全身各部位瘢痕的綜合治療、體表器官(全耳和鼻等)再造、乳房整形(巨乳縮小和乳房再造等)、各種先天性畸形(尿道下裂、兩性畸形和唇腭裂等)、血管瘤的治療、顱頜面畸形、微創美容手術和激光治療等;同時注重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多次在世界美容外科大會、亞洲疤痕治療高峰論壇大會等會議上作學術交流,吸引了韓國、巴西、古巴等多國專家到我院開展學術活動。 骨科是以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手足顯微外科等為主要特色的醫院重點專科,擁有德國施樂輝關節鏡、萊卡手術顯微鏡、西門子C臂透視機等大型設備,在脊柱外科手術治療、關節鏡及關節置換、骨腫瘤的保肢手術等方面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能熟練開展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