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33年,座落在縣城勝利路158號。八十年的風雨歷程,醫院由創辦、拓基、興業到發展崛起,如今成為學科門類齊全、規模較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急救、康復、亞健康體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是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公益性醫療單位,是南昌大學醫學院、贛南醫學院、井岡山大學等十余所大中專院校臨床教學基地,是全縣臨床醫療衛生工作的指導中心。 醫院占地面積43708m2,醫療用房近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40%以上;萬元以上設備達413余件,內設46個一級科室,實際開放床位近900張,其中:神經外科是市級領先學科,腫瘤內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內科等是市級重點學科;臨床科室以專科歸口管理為主,實行專家治專病、專病在專科模式,使專科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 醫院現有干部、職工60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11人、副高職稱38人、中級職稱127人;目前有:援外專家3人、援疆專家2人、抗震救災專家1人、省中青年科學家1人、省衛生系統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衛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市高層次技術帶頭人2人、市“學科和技術帶頭人”3人、市衛生系統“學術與技術帶頭人”5人、市十大杰出人才1人、省崗位技能標兵5人、市崗位技能標兵2人、縣十大杰出人才1人。 醫院先后引進先進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其中有雙排螺旋CT、1.5T磁共振、美國GE C臂機、CR機、DR機、遙控搖覽X光機、鉬靶攝影機、全自動生化儀、快速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彩色經顱多普勒、原裝進口四維彩超儀、腫瘤射頻熱療儀、進口鈥激光治療機、超聲彈道碎石機、體外震波碎石機、血液透析、微創腹腔鏡、電子胃鏡、電子陰道鏡、電子腸鏡、支氣管鏡、尿道鏡、陰道鏡、膀胱鏡、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儀、等離子電切、婦科專用電波刀等設備。 先后開展了經皮冠狀動脈造影術、心臟支架植入術、心臟陣發室上速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成形術、鈥激光碎石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惡性腫瘤射頻熱療、腫瘤介入栓塞治療、肝癌射頻消融術、超聲介入診治術、四維超聲技術、腹腔鏡術等新技術新項目,醫療服務覆蓋泰和縣及周邊縣市近100萬人口。 2013年,全年門診人次及住院床日數突破25萬人次,同比增長9.0%和22.4%;入院和出院人次均突破2.5萬人次,同比增長17.6%和17.2%;全年業務收入超1.5億元,同比增長20.05%;門診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8.9%;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98.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達到國家標準;急救藥械完好率達100%;藥品比例、抗菌藥物比例及基藥比例得到有效控制;等級醫療事故為零;醫院平穩較快發展,職工福利穩步提高,實現了“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職工滿意”四滿意目標。 近年來,醫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中國質量萬里行質量誠信示范單位”、“全國首批醫德醫風、醫術、信譽百姓三滿意示范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江西省第一、二屆“價格誠信(AAA)單位”、“全省醫院崗位技能大比武醫師組第一名、護士組三等獎、醫技組二等獎”等榮譽共260余項;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三項,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1項、江西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星火推廣計劃項目1項、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吉安市科學技術進步獎19項、泰和縣科學技術進步獎29項;發表和交流(宣讀)學術論文達6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1篇;出版了《泰和縣人民醫院院志》、《醫院畫冊》,開通了“泰和縣人民醫院網站”,創辦了《泰和縣人民醫院院報》、《泰醫簡訊》、《泰醫藥訊》等刊物,擁有了自己的院歌《守護每一天》、《院徽》、《院旗》。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支持下,醫院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新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歷史性機遇,以建院八十周年和新門診大樓搬遷為契機,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緊緊圍繞醫院建設與發展這一中心工作,積極履行公立醫院職責和義務,大力弘揚“厚德精醫、仁愛謙和、勤思潛學、務實創新”的泰醫精神,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員工為根本,深入開展精益管理主題年活動,著力加強醫院管理,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完善醫療服務,優化工作流程,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運行績效,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積極推進“醫德立院、質量穩院、科技興院、管理強院、服務揚院、環境美院”六大工程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全院干部職工將依托優秀醫院文化,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建設為核心,以提升醫療技術、服務質量、社會效益為目標,規范醫院管理,傾心打造全國優質醫院品牌,為全縣及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精湛的技術、更優質的服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