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座落在美麗的縉云山麓,嘉陵江畔。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于抗戰期間的近代中國第一個公辦中醫急救醫院——中醫救護醫院。1942年奉賑濟委員會之命與重慶施診所合并易名為“北碚中醫院”。1959年更名為“北碚區中醫院”。1995年被評為全國首批示范中醫院;2012年被評審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大學藥學院等多家高校的教學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協作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合作指導醫院。是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重慶市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先后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群眾滿意醫療機構、重慶市十佳醫院等多項殊榮。 醫院擁有新城區院本部、老城區分院和北泉、龍鳳、朝陽等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地3.4萬平方米,業務用房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01億元,開放床位710張。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針灸科、推拿科、治未病科等臨床科室29個和醫技科室10個。年門診40萬人次,出院2.8萬人次。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在崗職工95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90人,正高29人、副高71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57人,博士5人、碩士56人、本科417人,全國師帶徒導師2名、繼承人8名,市級師帶徒導師2名、繼承人4名,區級師帶徒導師21人、繼承人34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8名,重慶市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1人,教授、副教授44人,全國優秀基層中醫1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名,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名,國家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1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縣級中醫臨床技術傳承骨干師徒3對,重慶市高級中醫藥人才2名,重慶市高級中醫藥人才培養對象4名,重慶市名老中醫1名,重慶市優秀青年中醫1名,北碚區名中醫15名,市級以上學術團體中任職37人,其中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國家級學術團體任職15人。 醫院專科特色突出。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2個、國家級中醫藥特色專科3個;重慶市中醫重點專科3個;重慶市“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重慶市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區級重點專科1個;治未病中心是全國第四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建設試點單位,并承擔中醫預防保健與康復能力建設項目;中藥制劑室是重慶首家通過換證驗收的標準化醫院中藥制劑室,也是重慶市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現有制劑批文品種60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19個。 醫院科研教學成效顯著。作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課題分中心,參與973計劃1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科研項目1項。近三年來,新立科研項目27項,省部級2項,其他25項,科研立項數量是2001年-2011年十年間總和的150%;獲各級科技成果獎勵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其中研制的“冰蓮清咽噴霧劑”獲得三類新藥;發表論文109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2部。近年來,接收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大學藥學院等12所不同高校實習生1200余人,短期見習3560余人次;培養研究生4人;招錄中醫類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16人。 醫院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作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醫院堅持大力實施文化鑄魂工程,通過懸掛院徽統一形象,高唱院歌提振精神,奉行院訓凝聚能量,印發《員工手冊》規范行為,發行《醫院院報》傳播文化,著力培育醫院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員工精氣神,被譽為“重慶中醫的一張名片”。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視察醫院時給予了“印象深刻、不虛此行、認真總結、值得推廣”的高度評價。原重慶市委副書記現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視察醫院時給予了“北碚中醫院不僅是一個看病就醫的場所,更是一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場所”的充分肯定。 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美國通用GESignaHDe1.5T超導磁共振(MRI)、日本東芝64排128層螺旋CT、德國西門子800m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日本日立彩超、美國GE彩超、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系統、日本潘太克斯胃腸鏡系統、美國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體外沖擊波碎石機、美國史賽克腹腔鏡系統、500MAX光機和中醫經絡檢測儀、美國/IL全自動血凝分析儀等一大批先進診療設備。 文化鑄魂、品牌立院、發揮特色、群眾滿意,......
[詳細]